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IP协议深入理解

一、什么是ip协议?

1.1、ip协议是网络层协议,ip协议的本质工作是提供一种能力,把数据可靠的跨网络从主机A送到主机B;
1.2、什么是ip?

ip=目标网络+目标主机;

画图图解:

如图,当主机A想要把数据发给主机B时,需经过主机A所在的网络的路由器进入到网络x,再由网络x经过路由器进入网络2,再从网络2中找到主机B;

1.3 认识ip协议报头

①4位版本

ip协议的版本号,对于ipv4来说就是4;

②4位首部长度:

4个bit位能表示的最大范围是:[0000,1111]即[0 , 15] ,计算单位为4字节,即4个bit位能表示的字节范围是0~60字节,因为ip的报头总长度=固定长度为20字节+选项长度,所以整个报头的长度范围为:20~60字节,也就是选项的最大长度为40字节!

③8为服务类型:

4位 TOS分别表示: 最小延时, 最大吞吐量, 最高可靠性, 最小成本. 这四者相互冲突, 只能选择一个!

④16位总长度:

ip数据报整体占多少字节!!也是就是报头+选项+数据整体长度!!通过整体长度-选项-固定报头长度=数据长度!!通过首部长度和总长度可以实现报头跟有效载荷的分离!!!

⑤8位生存时间:

TTL,数据报文到达目的地的最大报文跳数,一般是64,每经过一个路由,TTL -1,当减到0还没到达,丢弃这个报文!!

⑥8位协议:

用来决定ip的有载荷向上交个哪一个协议!

⑦32位源IP地址:

自己的IP地址,数据发送的出发地!

⑧32位目的IP地址:

对发方的ip地址,数据到达的目的地!

二、认识路由器

2.1、报文的中转站

假设知道了目标ip但是进入不到对方所在的网络,那么数据一样发送不了给对方!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中转站,这个中转站就是连接内网跟外网的路由器!!

ip报文通过路由器进行不断的转发,就能实现跨网络将数据从主机A送达至主机B!!

2.2、路由器的结构

路由器本质上也是内网里的一台主机!!只是这台主机同时存在于至少两个子网内!!也就是说路由器可以同时存在两个ip地址!!我们可以认为它存在多张网卡就行!

2.3、路由器的功能

路由器一般是子网中的第一台设备,一般他的ip地址都是网络号!

路由器除了有转发ip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构建子网!

DHCP:路由器自动给新增的主机分配ip地址,路由器相当于一台DHCP服务器!!

2.4 所以其实我们数据传输是这样的

三、网段划分

3.1、IP地址划分为网络号+主机号

网络号:保证相互连接的两个网段具有不同的标识;
主机号: 同一网段内, 主机之间具有相同的网络号, 但是必须有不同的主机号

图解:

3.2、这些ip地址是怎么来的?

由一开始进行网络基站建设的运营商联合规定出来的ip地址划分:

上图是曾经的五种IP地址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会导致大多数的ip被浪费掉:

例如:

申请了一个B类地址, 理论上一个子网内能允许6万5千多个主机. A类地址的子网内的主机数更多. 
然而实际网络架设中, 不会存在一个子网内有这么多的情况. 因此大量的IP地址都被浪费掉了!

新的方案CIDR:

①、引入一个额外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②、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正整数;

③、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得到的就是网络号;

④、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划分和这个IP地址是A、B、C。。类无关;

例1:

例2:

可见,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可以得到网络号, 主机号从全0到全1就是子网的地址范围;

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还有一种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例如140.252.20.68/24,表示IP地址为140.252.20.68, 子网掩码的高 24位是1,也就是255.255.255.0 

3.3、特殊的ip地址

网络号:子网地址范围中首个地址

广播号:子网地址范围中最后一个地址

本地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3.4、面对ip地址不足的解决方法

① 动态分配IP地址,只给入网设备分配IP地址,退网回收ip;

②NAT技术

③IPV6,16字节128位表示一个ip地址

四、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

4.1、一般我们平时使用的都是私有ip,只有向云服务器、运营商用到的才是公网ip地址;

如图:

①、一个路由器可以配置两个IP地址,一个为WAN口,一个为LAN口ip(子网ip);

②、连接LAN口的主机从属于这个路由器的子网中;

③、同一子网不可能出现相同IP地址,不同子网的ip地址可能出现相同;

④、一个内网的ip地址是不可能出现在公网中,所以子网内的主机想要访问公网时,路由器会将ip地址进行替换,目标地址保持不变,源ip地址替换为路由器的WAN口ip地址,,这样逐级替换就能访问到公网了,这种技术称为NAT技术

好了今天分享到这里,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谢谢!!!

咱下期见!!!

http://www.lryc.cn/news/592038.html

相关文章:

  • RustDesk 自建中继服务器教程(Mac mini)
  • 蓝松抠图的几大优点.
  • Vue中的refs字段使用记录
  • (数据结构)线性表(上):SeqList 顺序表
  • k8s:利用kubectl部署postgis:17-3.5
  • Kotlin序列
  • CloudFabric解决方案
  • 【怜渠客】简单实现手机云控Windows电脑锁屏
  • HTTP 性能优化:五条建议
  • 线程安全集合——ConcurrentHashMap
  • 微店平台商品详情接口技术实现指南
  • 前端埋坑之js console.log字符换行后 html没换行问题处理
  • javascript 中数组对象操作方法
  • AE PDW2200电源射频手侧使用安装说明含电路图
  • 自学力扣:最长连续序列
  • CSS样式中的布局、字体、响应式布局
  • AI大模型打造金融智能信审助手04.七大金融监管相关政策
  • 【Oracle】centos7离线静默安装oracle11g(p13390677_112040)
  • 智象科技赋能金融、证券行业 IT 运维
  • PostgreSQL 16 Administration Cookbook 读书笔记:第7章 Database Administration
  • 【git仓库搭建笔记】
  • Oracle 19C 后台主要进程的功能解析
  • CertiK创始人顾荣辉出席上海Conflux大会,聚焦Web3全球化中的安全与合规路径
  • 赛思SLIC芯片、语音芯片原厂 赛思SLIC语音芯片ASX630:国产强“芯”赋能FTTR全光网络​
  • Docker Swarm 集群使用记录
  • 基于LiteNetLib的Server/Client Demo
  • 算法训练营day24 回溯算法③ 93.复原IP地址 、78.子集、 90.子集II
  • 零基础入门:用C++从零实现TCP Socket网络小工具
  • 人脸检测算法——SCRFD
  • Ubuntu系统下快速体验iperf3工具(网络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