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kube-proxy 中 IPVS 与 iptables

kube-proxy中IPVS与iptables的异同分析

一、相同点
  1. 核心功能
    均作为kube-proxy的实现模式,负责 Kubernetes服务(Service)的流量转发,将客户端请求负载均衡到后端Pod,实现服务的集群内访问。

  2. 依赖Kubernetes机制
    均基于Kubernetes的 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端点(Endpoint) 机制,动态更新转发规则(如Service与Pod的映射关系)。

  3. 负载均衡基础
    都支持 四层(TCP/UDP)负载均衡,基于服务的ClusterIP和端口,将流量分发到后端Pod的IP:Port。

二、不同点
维度IPVS(IP Virtual Server)iptables
内核模块基于Linux内核的 IPVS模块(专为负载均衡设计,属于LVS家族)基于Linux内核的 iptables/netfilter(通用防火墙/包过滤工具)
性能高性能
- 哈希表查找(O(1)复杂度),适合大规模集群(万级Pod)。
- 转发效率比iptables高一个数量级(减少规则匹配开销)。
性能瓶颈
- 逐条规则匹配(O(n)复杂度),服务/Pod数量多时(千级以上)规则爆炸,转发延迟增加。
负载均衡算法支持 7种算法(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加权最少连接、目标哈希、源哈希、最短预期延迟),满足复杂场景(如有状态服务的会话保持)。仅支持 轮询(默认)随机 算法,功能单一。
规则数量规则数 与服务数量线性相关(每个Service对应一个IPVS虚拟服务),与Pod数量无关(通过Endpoint更新后端列表,而非新增规则)。规则数 与服务和Pod数量均线性相关(每个Pod对应iptables的DNAT规则),大规模场景下规则爆炸(如1000个Pod对应1000条规则)。
资源占用内核态处理,内存/CPU占用低(无规则爆炸问题)。规则爆炸时,内存/CPU占用显著增加(iptables规则存储和匹配开销大)。
适用场景- 大规模集群(如超大规模微服务,万级Pod)。
- 高并发流量(如电商秒杀、直播推流)。
- 需要复杂负载均衡算法(如会话保持、加权策略)。
- 小规模集群(千级以下Pod,规则数少)。
- 对负载均衡算法要求低,仅需基本轮询。
配置复杂度启用IPVS内核模块modprobe ip_vs),kube-proxy配置mode: ipvs无需额外内核模块(iptables默认存在),kube-proxy默认模式(早期Kubernetes版本)。
三、小结
  • IPVS优势高性能、高扩展性、丰富算法,是Kubernetes大规模集群(如生产环境)的首选。
  • iptables优势部署简单(无额外依赖)、适合小规模场景,但在大规模下性能劣化明显。

演进趋势:Kubernetes自1.8版本起推荐IPVS模式,iptables模式逐渐作为备用(仅在IPVS不支持的场景下使用,如IPv6早期版本)。实际部署中,生产环境优先选择IPVS,开发/测试环境可根据规模灵活选择。

kube-proxy切换为IPVS负载的步骤

1. 内核模块准备(Linux节点)
  • 检查并加载IPVS相关内核模块:
    # 验证模块
    lsmod | grep -E 'ip_vs|nf_conntrack'
    # 加载(若未加载)
    modprobe ip_vs ip_vs_rr ip_vs_wrr ip_vs_sh nf_conntrack
    # (可选)设置开机自启(如通过`/etc/modules-load.d/ipvs.conf`)
    
2. 配置kube-proxy模式
  • 通过kube-proxy配置文件(推荐)
    编辑kube-proxyConfigMapkube-system命名空间):

    kubectl edit configmap kube-proxy -n kube-system
    

    config.conf中添加:

    mode: ipvs
    

    保存后,重启kube-proxy DaemonSet:

    kubectl rollout restart daemonset kube-proxy -n kube-system
    
  • 通过kubeadm部署(初始化/升级时)
    kubeadm配置文件(如kubeadm-config.yaml)中指定:

    apiVersion: kubeadm.k8s.io/v1beta3
    kind: ClusterConfiguration
    kube-proxy:config:mode: ipvs
    

    执行初始化/升级:

    kubeadm init --config kubeadm-config.yaml  # 初始化
    # 或
    kubeadm upgrade apply --config kubeadm-config.yaml  # 升级
    
3. 验证切换效果
  • 检查日志

    kubectl logs -n kube-system -l k8s-app=kube-proxy | grep "Using ipvs Proxier"
    

    输出包含Using ipvs Proxier表示切换成功。

  • 查看IPVS规则

    ipvsadm -Ln
    

    应显示Kubernetes Service对应的虚拟服务(如ClusterIP:Port)及后端Pod列表。

4. 注意事项
  • 内核版本:IPVS要求Linux内核≥3.10(推荐≥4.19),低版本需升级。
  • CNI适配:部分网络插件(如Flannel)需确保与IPVS兼容(参考插件文档)。
  • 性能优化:IPVS默认启用连接跟踪(nf_conntrack),高并发场景可调整conntrack参数(如增大哈希表大小)。
优势与适用场景
  • 优势

    • 高性能:O(1)规则查找,支持万级Pod的服务转发。
    • 丰富算法: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等,满足复杂负载均衡需求。
    • 低资源消耗:避免iptables的规则爆炸问题,减少内存/CPU开销。
  • 适用场景

    • 大规模集群(千级以上Pod)。
    • 高并发服务(如电商秒杀、直播平台)。
    • 需要会话保持或加权负载的场景(如有状态服务)。

小结

切换步骤简洁,核心为 内核准备 + 配置模式 + 验证,是Kubernetes生产环境的推荐配置,显著提升服务网格的转发性能与扩展性。

http://www.lryc.cn/news/589581.html

相关文章:

  • Vue 2 和 Vue 3 中,组件的封装、二次开发和优化
  • React源码4 三大核心模块之一:Schedule,scheduleUpdateOnFiber函数
  • react - 根据路由生成菜单
  • 使用SQLMAP的文章管理系统CMS的sql注入渗透测试
  • PostgreSQL 大数据量(超过50GB)导出方案
  • DeepSDF论文复现1---数据集生成2---原理解析
  • MIPI DSI(五) DBI 和 DPI 格式
  • 生产问题排查-数据库连接池耗尽
  • bytetrack漏检补齐
  • 2025年夏Datawhale AI夏令营机器学习
  • 数据怎么分层?从ODS、DW、ADS三大层一一拆解!
  • Flink Watermark原理与实战
  • omniparser v2 本地部署及制作docker镜像(20250715)
  • 驱动开发系列61- Vulkan 驱动实现-SPIRV到HW指令的实现过程(2)
  • 定时器更新中断与串口中断
  • Claude 背后金主亚马逊亲自下场,重磅发布 AI 编程工具 Kiro 现已开启免费试用
  • CUDA 环境下 `libcuda.so` 缺失问题解决方案
  • 2-Nodejs运行JS代码
  • 基于按键开源MultiButton框架深入理解代码框架(二)(指针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 css-css执行的三种方式和css选择器
  • 【leetcode】263.丑数
  • 邮件伪造漏洞
  • 再见吧,Windows自带记事本,这个轻量级文本编辑器太香了
  • Rust基础[part4]_基本类型,所有权
  • Java 集合 示例
  • 【Qt】插件机制详解:从原理到实战
  • redisson tryLock
  • HAProxy双机热备,轻松实现负载均衡
  • [Python] -实用技巧6-Python中with语句和上下文管理器解析
  • Hessian矩阵在多元泰勒展开中如何用于构造优化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