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米投影 多余之物的本思
现在有句名言:“有的人是生存,有的人是生活”。
自从走入社会,就会如同钟表上的齿轮,每一刻转动都身不由己。
那生存和生活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有人说,有钱就有生活了。
那,有多少钱才是生活呢?身边有的人有钱了,却依旧不快乐。
有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自己梦想的收入,一路奔波,直到满身疲惫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
当您只能匆忙饱餐一顿,那只能说,这只是生存;
当您饭后,还能泡一杯花茶,或者来一杯小酒配一碟花生米,那就是有生活了。要是能和朋友唠嗑几句,那可是太美了。
这需要很多钱吗?并不需要。
其实都已经吃饱了,为啥多一碟花生米,就成了有生活了呢?
因为有了多余之物,那就成了生活。
当您每天骑着自行车赶着上班,那只能说,这是生存;
当您骑车的时候,看到了路边的花开了,您停了下来,轻轻挨着花嗅了嗅,笑了笑,那就是生活了。
这需要很多钱吗?也不需要呢。
这事儿多余吗?说多余也多余,但正是因为这份多余,才能成就了我们自身,成就了生活,对吗?
餐桌上有一碟煎鱼,是生存;把一碟煎鱼放在宽大的碟子上,旁边放一朵胡萝卜做的花,就成了生活。这朵花多余吗?它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人来说这是浪费,但恰恰是这个“多余”,那才就把生存变成了生活。
从生存到生活,就是那么简单。
当世界把一切都变成了效率至上:爱情成了快餐,友情成了快餐,哪怕日常的闲聊,也怕被人扣上“无用社交”的帽子;
似乎一切都成了试探、计算和交易,每一句话甚至每个表情,先要衡量是否有好处?没有好处,就不要浪费表情。
我觉得:如果一辈子都在算计和权谋,一辈子都在计较性价比,没有了多余之闲心,哪怕家财万贯,那这就是只是生存;如果有拈花赏月的闲心,哪怕身在陋室,也能感受生活的本味。
当我们把爱情过成速食外卖,把友情做成人脉清单,把亲情算成养老投资时,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一生,有没有真正感动过的时刻?其实,恰恰是那些 “无用之物”带来的温柔,让我们重新感受来自生活的温暖。
光米投影是什么?如果说光米投影是一种电子产品,它没有电视鲜艳,也没有手机便捷。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为它着迷?
因为光米投影是一种心境——
它是您匆匆赶路时路边的桂花香;
它是您饭后坐在摇椅上的一盅俨俨的茶香;
它是在阳台上乘凉的时候,从山背缓缓升起的明月;
它是突然挨着你脚边打盹的小猫的体温;
它是您躺在床上时,独属于您的小影院……
日用必需品,用性价比定义了生存的代价;而这生命中的“多余之物”,却让我们成为了人。
我们用这个“多余之物”,为您搭建精神的巢,让您在生存里狂奔的灵魂,终于能枕着月光打个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