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协议和基础通信原理

网络协议和基础通信原理是理解互联网和各种网络应用的关键。让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逐一深入讲解这些内容。


一、基础概念总览

  • TCP/IP协议族:互联网通信的基础,由一组协议组成,包括TCP、IP、UDP等。
  • HTTP协议:基于TCP,用于浏览网页、API调用等。
  • DNS(域名系统):将人们容易记的网址(比如www.baidu.com)转换成机器能理解的IP地址。
  •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IP地址和网络配置给设备。

此外,还有TCP连接建立、拥塞控制和RPC(远程过程调用)等机制,它们确保数据传输安全、顺畅,也便于不同设备间的远程交互。


二、详细讲解

1. TCP/IP协议族简介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组标准,用于区别不同设备,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 IP(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的“地址簿” protocol。每台设备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负责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在IP上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保障。确保数据完整、按序到达。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无连接、不保证可靠性的快速传输协议,常用于实时音视频。
  • 其他协议:如ICMP(用于网络检测和错误报告)等。

比喻:

想象你给朋友打电话,IP就像邮寄包裹的地址,TCP则像电话中的确认和重发机制,保证你说的话能完整、被正确理解。


2. TCP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为什么需要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像打电话前要先建立一条“通话线路”。

三次握手的过程:

  • 第一步(SYN):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SYN包),向服务器发送“我请求建立连接”。
  • 第二步(SYN+ACK):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回应“我知道了,也准备好了”,同时确认(ACK)。
  • 第三步(ACK):客户端收到答复后,再发送确认(ACK)完成连接建立。

通俗比喻:

像打招呼:你说“嗨”,我说“嗨,你好”,你说“我也好”,一段对话正式开始。


3. HTTP协议详解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eb上最常用的协议,用在浏览网页、API通讯等。

工作流程:

  • 客户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起请求(GET请求获取网页,POST请求提交数据)。
  •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处理并返回响应(HTML页面、图片、JSON等数据)。
  • 通常,HTTP是建立在TCP连接之上的,利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信完毕后可以关闭连接(或者用_KEEP_ALIVE保持长连接)。

HTTP请求的组成:

  • 请求行(方法、路径、HTTP版本)
  • 请求头(如User-Agent、Accept等)
  • 请求体(如提交的表单数据)

HTTP响应的组成:

  • 状态行(状态码,如200成功,404未找到)
  • 响应头(Content-Type、Content-Length等)
  • 响应体(网页内容、图片等数据)

4. DNS(域名系统)

为什么需要?

IP地址像电话号码,不方便记忆。DNS帮我们把“百度.com”转换成“220.181.57.216”。

工作原理:

  • 当你输入网址时,浏览器会询问DNS服务器(类似电话簿)对应的IP地址。
  • DNS服务器可以升级缓存,也可以递归查找(从根域名服务器到顶级域名服务器再到权威域名服务器)最终找到对应的IP,返回给你。
  • 这样,用户不用记忆长串数字。

示意:

像用电话簿查名字对应的电话号码。


5.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为什么需要?

在网络中,每台设备需要一个IP地址,手动配置繁琐,DHCP自动帮我们搞定。

工作流程:

  • 设备连接到网络时,会广播一个请求(DHCP Discover)请求IP。
  • DHCP服务器收到请求,选择一个空闲的IP(可能是192.168.1.100),发送给设备(DHCP Offer)。
  • 设备确认(DHCP Request),服务器正式分配(DHCP ACK)。
  • 设备配置完成,可以正常上网。

比喻:

就像入住酒店时,前台给你分配房间(IP地址),无需你自己找。


6. TCP的拥塞控制

为什么重要?

网络带宽有限,如果过快地发送数据,会导致拥堵、数据丢失(像道路堵了车),影响体验。

基本思想:

  • 慢启动:刚开始发送少量数据,逐渐增加,观察网络状况。
  • 拥塞避免:在检测到网络拥堵后,减慢数据发送速度。
  • 快速重传/重传超时:丢包后迅速重发数据。
  • 滑动窗口机制:控制一次可以发送多少数据,避免过载。

通俗理解:

像开车:刚开始慢慢行驶,路况良好就加速,发现堵车就减速或停止。


7. RPC(远程过程调用)

核心思想:

让不同机器上的程序像在本地调用函数一样调用远程服务。

工作原理:

  • 客户端调用“远程函数”时,实际上由RPC框架把调用请求封装成消息,发给远端服务。
  • 远端服务接收到请求,执行对应的代码,返回结果。
  • 客户端收到结果,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获得数据。

用途举例:

云端调用数据处理服务,手机端调用客服服务,都使用RPC。


三、总结与展望

  • 网络通信基础: TCP/I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HTTP是最常用的应用层协议,DNS和DHCP帮你“找到路”和“配置好车”。
  • 连接技术: TCP的三次握手确保连接可靠,拥塞控制保证传输顺畅。
  • 远程交互: RPC让不同设备合作像在自己的程序里一样方便。
http://www.lryc.cn/news/588147.html

相关文章:

  • Bash vs PowerShell | 从 CMD 到跨平台工具:Bash 与 PowerShell 的全方位对比
  • 隐藏源IP的核心方案与高防实践
  • VNC和Socket
  • IP相关
  • 水务工程中自动化应用:EtherNet/IP转PROFIBUS DP连接超声波流量计
  • 从0到1实现Shell!Linux进程程序替换详解
  • 创客匠人谈知识变现:IP 变现的核心,在于执行闭环的落地
  • 更改elementui 图标 css content
  • 修改crontab默认编辑器
  • 多线程是如何保证数据一致和MESI缓存一致性协议
  • 一种用于医学图像分割的使用了多尺寸注意力Transformer的混合模型: HyTransMA
  • 从“有”到“优”:iPaaS 赋能企业 API 服务治理建设
  • FastAPI-P1:Pydantic模型与参数额外信息
  • Linux中使用云仓库上传镜像和私库制作Registry
  • Android系统的问题分析笔记 - Android上的调试方式 debuggerd
  • 超导探索之术语介绍:费曼图(Feynman Diagram)
  • 【基础架构】——架构设计流程第三步(评估和选择备选方案)
  • 8.服务通信:Feign深度优化 - 解密声明式调用与现代负载均衡内核
  • 现代数据平台能力地图:如何构建未来数据平台的核心能力体系
  • LSV负载均衡
  • org.casic.javafx.control.PaginationPicker用法
  • 2025年北京市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暨“小米杯”全国邀请赛——D
  • 【从语言幻觉看趋势】从语言幻觉到多智能体协作:GPT多角色系统的技术演进与实践路径
  • MFC UI大小改变与自适应
  • MFC扩展库BCGControlBar Pro v36.2新版亮点:可视化设计器升级
  • Java集合和字符串
  • 如何通过API查询实时能源期货价格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Ollama vs vLLM vs LMDeploy:三大本地部署框架深度对比解析
  • Function-——函数中文翻译渊源及历史背景
  • 重复频率较高的广告为何一直在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