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I进化论07:第二次AI寒冬——AI“改头换面”,从“AI”变成“机器学习”

书接上回,上回咱们聊了神经网络在第一次寒冬中的“蛰伏”与“萌动”。但别高兴太早,AI很快就迎来了它的第二次“寒冬”(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次寒冬啊,比第一次还“冷”,还“漫长”。AI这玩意儿,直接“改头换面”,从“AI”变成了“机器学习”,才勉强“活”了下来。

1. LISP机器的黄昏:AI的“专属座驾”被“平民”PC机吊打

在第一次AI寒冬之后,专家系统虽然在某些特定领域“小火”了一把,但它有个致命伤:太依赖LISP机器了。这玩意儿,是专门为LISP语言(当年AI研究的主流语言)定制的,性能是强,但价格也高得吓人,动辄几十万美元。这不就是AI的“专属座驾”嘛!

请添加图片描述

然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通用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基于Intel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和Unix工作站,性能蹭蹭往上涨,价格却哗哗往下掉。C++等编译型语言的效率,也把LISP甩了几条街。结果就是,AI的“专属座驾”被“平民”PC机给吊打了!AI研究员们发现,在更便宜、更通用的机器上用C++写程序,跑得更快还便宜。LISP机器公司纷纷倒闭,AI产业直接来了一次“大洗牌”。

2. 专家系统的“幻灭”:定制化再牛,也玩不转“规模化”

虽然XCON/R1这些专家系统当年很“牛”,但它们都是针对特定、狭窄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专家系统固有的“知识获取瓶颈”和“脆弱性”问题,始终没解决。你花大价钱“抠”出来的专家知识,只能在那个小圈子里用,一出圈就“水土不服”。这不就是“定制化再牛,也玩不转规模化”嘛!

商业界一看,这玩意儿投入大,回报小,还不能“复制粘贴”,热情立马就没了。投资开始撤离,很多AI公司倒闭,AI部门被裁撤,AI研究再次“跌入谷底”。

3. 从“AI”到“机器学习”的更名:为了“活下去”,AI“改头换面”

在第二次AI寒冬期间,“人工智能”这个词,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几乎成了个“敏感词”。谁提谁尴尬,谁提谁拿不到钱。为了“活下去”,很多AI研究员们开始“策略性转型”,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重新“包装”了一下。他们不再自称“AI研究员”,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数据挖掘(Data Mining)”、“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这些听起来更“务实”、更“统计学”的领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改头换面”,可不光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它反映了AI研究范式的悄然转变:从强调基于规则的“硬编码”,转向了更侧重于从数据中学习、发现模式的“统计方法”。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技术转型”嘛!为了“活下去”,AI也是拼了。

4. 寒冬中的转型与积蓄:为下一次“春天”做“铺垫”

虽然第二次AI寒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研究并没有完全停滞。在低谷中,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思想,正在默默地“积蓄力量”,为下一次“春天”做“铺垫”:

  • 统计学习方法的兴起: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支持向量机(SVM)等统计学习方法开始崭露头角,它们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展现出比传统符号AI更强的“抗造”能力和“泛化”能力。
  • 神经网络的坚持: 尽管主流不看好,但总有那么几个“死心眼”的,比如杰弗里·辛顿,还在坚持神经网络的研究,不断改进算法,为未来的深度学习革命“攒人品”。
  • 互联网的萌芽: 互联网的兴起,就像给未来的AI准备好了“数据大餐”。海量数据,这不就是机器学习的“粮食”嘛!

结语

第二次AI寒冬,是AI发展史上又一次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专用硬件再牛,也干不过“通用化”和“性价比”;“定制化”再好,也玩不转“规模化”。然而,也正是这次寒冬,逼着AI研究员们更加“务实”,把重心转向了更具统计学基础和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看似沉寂的低谷中,AI正在悄然“转型”,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浪潮,积蓄着前所未有的能量。

下一篇,咱们就聊聊“机器学习”是怎么“闷声发大财”,凭借数据和算法的结合,为AI的“复兴”铺平道路的。敬请期待!

http://www.lryc.cn/news/584877.html

相关文章:

  • 学习C++、QT---20(C++的常用的4种信号与槽、自定义信号与槽的讲解)
  • 基于vscode开发工具显示git提交信息的插件
  • Web3.0 支付网络对企业的优势
  • Linux磁盘限速(Ubuntu24实测)
  • spark3 streaming 读kafka写es
  • 可以悬浮在Windows电脑桌面的好用便签软件评测
  • 前端开发—全栈开发
  • php use 命名空间与 spl_autoload_register的关系
  • DVWA靶场通关笔记-反射型XSS(Reflected Low级别)
  • uni-app获取手机当前连接的WIFI名称
  • 小皮面板搭建pikachu
  • 如何将文件从OPPO手机传输到电脑
  • GNhao,获取跨境手机SIM卡跨境通信新选择!
  •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怎么找回数据?Aiseesoft FoneLab for Android数据恢复工具分享
  • 【Python3教程】Python3高级篇之CGI编程
  • linux系统-----Redis主从复制
  • Hadoop 用户入门指南:驾驭大数据的力量
  • 传输层协议UDP原理
  • 【数据库基础 1】MySQL环境部署及基本操作
  • 工作间期休息一下
  • 重振索尼复古微型电脑——计划以OrangePi CM5 作为主板升级
  • php 如何通过mysqli操作数据库?
  • 平板柔光屏与镜面屏的区别有哪些?技术原理与适用场景全解析
  • Linux操作系统从入门到实战:怎么查看,删除,更新本地的软件镜像源
  • Linux权限的概念
  • 一文速览DeepSeek-R1的本地部署——可联网、可实现本地知识库问答(附教程)
  • 飞算Java AI:专为 Java 开发者打造的智能开发引擎
  • Linux:多线程---同步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Linux仓库】命令行参数与环境变量【进程·伍】
  • 【前端】【Echarts】【zrender】从入门到多路径信号流动动画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