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笔记摘录 - 4.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的定义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模式,其定义如下:
Provide an interface for creating families of related or dependent objects without specifying ir concrete classes.(为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提供一个接口,而且无须指定它们的体类。)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升级版本,在多个业务品种、业务分类时,通过抽象工厂模式需要的对象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通用类图如下:
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抽象工厂模式的优点
封装性,每个产品的实现类不是高层模块要关心的,它要关心的是什么?是接口,是抽象,它不关心对象是如何创建出来,这由谁负责呢?工厂类,只要知道工厂类是谁,我就能创建出一个需要的对象,省时省力,优秀设计就应该如此。
产品族内的约束为非公开状态。具体的产品族内的约束是在工厂内实现的。
抽象工厂模式的缺点
抽象工厂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产品族扩展非常困难
抽象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
抽象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定义非常简单:一个对象族(或是一组没有任何关系的对象)都有相同的约束,则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
什么意思呢?例如一个文本编辑器和一个图片处理器,都是软件实体,但是linix下的文本编辑器和Windows下的文本编辑器虽然功能和界面都相同,但是代码实现是不同的,图片处理器也有类似情况。也就是具有了共同的约束条件:操作系统类型。于是我们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产生不同操作系统下的编辑器和图片处理器。
抽象工厂模式的注意事项
在抽象工厂模式的缺点中,我们提到抽象工厂模式的产品族扩展比较困难,但是一定要清楚,是产品族扩展困难,而不是产品等级。在该模式下,产品等级是非常容易扩展的,增加一个产品等级,只要增加一个工厂类负责新增加出来的产品生产任务即可。也就是说横向扩展容易,纵向扩展困难。
这一点上看,抽象工厂模式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最佳实践
一个模式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使用,是很多读者比较困惑的地方。抽象工厂模式是一个简单的模式,使用的场景非常多,大家在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涉及不同操作系统的时候,都可以考虑使用抽象工厂模式,例如一个应用,需要在三个不同平台(Windows、Linux、Android)上运行,你会怎么设计?分别设计三套不同的应用?非也,通过抽象工厂模式屏蔽掉操作系统对应用的影响。三个不同操作系统上的软件功能、应用逻辑、UI都应该是非常类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调用不同的工厂方法,由不同的产品类去处理与操作系统交互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