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度解读-(未完成版)浅层神经网络-多个隐层神经元
文章目录
- 浅层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
- 计算流程
- 矩阵在运算时形状的变化
- 激活函数的作用
- 为什么要有激活函数
- 反向传播
浅层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
计算流程
第一个激活函数是为了把线性变换的各条线变成更便于拟合的,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线
第二个线性变换是为了把这些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线拟合成一条线
第二个激活函数是为了把结果限制在0-1之间
与单神经元相比,不同在于每个不同的神经元对相同的输入有不同权
n*m n为隐层神经元个数,m为输入的特征x的数目
- 这是W权重的矩阵
输入的特征x | x1 | x2 | x3 | … | xm |
---|---|---|---|---|---|
神经元 | |||||
a1 | |||||
a2 | |||||
a3 | |||||
a4 | |||||
… | |||||
an |
而在单神经元中 w w w仅有一行
矩阵在运算时形状的变化
n 是隐层神经元的个数, m 是特征 x 的数目(一个样本里有 m 个 x ), M 是样本数目 n是隐层神经元的个数,m是特征x的数目(一个样本里有m个x),M是样本数目 n是隐层神经元的个数,m是特征x的数目(一个样本里有m个x),M是样本数目
- 前向过程计算:
第一步,各神经元线性代换 第一步,各神经元线性代换 第一步,各神经元线性代换
z [ 1 ] = W [ 1 ] x + b [ 1 ] ( 形状: ( n , M ) = ( n , m ) ∗ ( m , M ) + ( M , 1 ) ) z^{[1]} = W^{[1]}x + b^{[1]} (形状:(n,M) = (n,m) * (m,M) + (M,1)) z[1]=W[1]x+b[1](形状:(n,M)=(n,m)∗(m,M)+(M,1))
第二步,对各神经元的代换结果进行激活函数 ( z ) 第二步,对各神经元的代换结果进行激活函数(z) 第二步,对各神经元的代换结果进行激活函数(z)
a [ 1 ] = σ ( z [ 1 ] ) ( 形状: ( n , M ) ) a^{[1]} = \sigma(z^{[1]}) (形状:(n,M)) a[1]=σ(z[1])(形状:(n,M))
第三步 , 对各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 ( z ) 结果进行线性代换 第三步,对各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z)结果进行线性代换 第三步,对各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z)结果进行线性代换
z [ 2 ] = W [ 2 ] a [ 1 ] + b [ 2 ] ( 形状: ( 1 , M ) = ( 1 , n ) ∗ ( n , M ) + ( 1 , M ) ) z^{[2]} = W^{[2]}a^{[1]} + b^{[2]} (形状:(1,M) = (1,n) * (n,M) + (1,M)) z[2]=W[2]a[1]+b[2](形状:(1,M)=(1,n)∗(n,M)+(1,M))
第四步,对汇总的线性代换进行 σ ( z ) 第四步,对汇总的线性代换进行\sigma(z) 第四步,对汇总的线性代换进行σ(z)
a [ 2 ] = σ ( z [ 2 ] ) ( 形状: ( 1 , M ) ) a^{[2]} = \sigma(z^{[2]}) (形状:(1,M)) a[2]=σ(z[2])(形状:(1,M))
- 第一步的结果(n,M),一个样本占一列
输入的样本 | M1 | M2 | M3 | … | MM |
---|---|---|---|---|---|
神经元 | |||||
a1 | 线性代换的结果 | ||||
… | |||||
an |
- 第二步的结果(n,M),一个样本占一列
输入的样本 | M1 | M2 | M3 | … | MM |
---|---|---|---|---|---|
神经元 | |||||
a1 | σ ( 线性代换的结果 ) \sigma(线性代换的结果) σ(线性代换的结果) | ||||
… | |||||
an |
- 第三步的结果,一个样本占一格
输入的样本 | M1 | M2 | M3 | … | MM |
---|---|---|---|---|---|
各个神经元的 σ ( z ) \sigma(z) σ(z)结果 | σ ( z ) \sigma(z) σ(z)线性代换的结果 |
- 第四步的结果,一个样本占一格
输入的样本 | M1 | M2 | M3 | … | MM |
---|---|---|---|---|---|
σ ( z ) \sigma(z) σ(z)线性代换的结果 | σ ( 第三步线性代换 ) \sigma(第三步线性代换) σ(第三步线性代换)线性代换的结果,最终的预测概率 |
激活函数的作用
就是非线性变换
为什么要有激活函数
线性变换1 根据权重数据化到各个神经元,
线性变换2 将各个神经元非线性化后的结果线加上偏置后,拟合(加)成一条线,最终根据这条线 σ ( z ) \sigma(z) σ(z)进行预测
隐层中有n神经元,最终就是n条激活函数的线拟合
如果不加激活函数,那么神经元就仅仅做线性变换,以AlexNet为例,这个神经网络就会成为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而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复杂非线性任务的处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添加非线性的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之间形成非线性映射,让网络能力更为强大。
仅线性变化得到的,拟合(加起来)效果不如激活函数得到的非线性线的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