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四十六)使用cv2.bitwise_or()函数实现图像按位或运算

【0】基础定义

按位与运算:全1取1,其余取0。按位或运算:全0取0,其余取1。

【1】引言

前序学习进程中,已经对图像按位与计算进行了详细探究,相关文章链接如下: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四十三)使用cv2.bitwise_and()函数实现图像按位与运算-CSDN博客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四十四)原理探究:bitwise_and()函数实现图像按位与运算-CSDN博客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四十五)增加掩模:使用cv2.bitwise_and()函数实现图像按位与运算-CSDN博客

图像的按位与运算,是将各个像素点的BGR值先由十进制转二进制,在二进制环境下进行按位与运算后,再转回十进制的过程。

当三个图像进行按位与运算时,先前两个图像按位与运算,再将按位与运算结果和第三个图像执行按位与运算。

在此基础上,本次文章进一步探究图像的按位或运算。

在按位与运算的学习基础上,不妨大胆猜测图像的按位或运算工作原理:将各个像素点的BGR值先由十进制转二进制,在二进制环境下进行按位或运算后,再转回十进制。

【2】官网教程

点击下方链接,直达按位或运算的官网教程:

OpenCV: Operations on arrays

官网对按位或运算函数cv2.bitwise_or()的解释为:

图1

 在这里,对应的参数意义为:

具体的,参数意义为:

    void cv::bitwise_or     (     InputArray     src1,       #第一个图像
            InputArray     src2,                                        #第二个图像
            OutputArray     dst,                                       #输出图像
            InputArray     mask = noArray() )                  #掩模,单通道数据,可选参数

按位或运算要求数据的大小一致,对于三通道图像,会逐个通道进行按位或运算。

按位或运算的mask掩模参数也要求是单通道的二维矩阵。

【3】代码测试

由于前述对bitwise_and()函数的探究已经足够详细,所以可以直接借用先前代码的大部分内容,稍加修改就能获得bitwise_or()函数的完整代码:

import cv2 as cv # 引入CV模块
import numpy as np #引入numpy模块# 读取图片-直接转化灰度图
src = cv.imread('srcx.png') #读取图像
dst=src #输出图像
gray_src=cv.cvtColor(src,cv.COLOR_BGR2GRAY) #转化为灰度图
dstg=gray_src #输出图像
print('初始图像像素大小为',src.shape)
print('初始图像灰度图像素大小为',gray_src.shape)# 定义第二个图像
image = np.zeros(src.shape, np.uint8)  # 定义一个竖直和水平像素与初始图像等大的全0矩阵
print('初始图像像素大小为',src.shape)
image[50:350, :, :] = 180  # 行掩模
image[:,120:200,: ] = 255  # 列掩模
image[:, :, 1] = 180  # 第二个通道值#定义掩模矩阵
mask = np.zeros((gray_src.shape), np.uint8)  # 定义一个竖直和水平像素与初始图像等大的全0矩阵
mask[280:350, :] = 155  # 水平区域
mask[:,150:350] = 100  # 竖直区域#按位与运算
img=cv.bitwise_or(src,image) #与运算
img2=cv.bitwise_or(src,image,mask=mask) #与运算#显示BGR值
print("dst像素数为[300,180]位置处的BGR=", dst[300,180])  # 获取像素数为[100,100]位置处的BGR
print("image像素数为[300,180]位置处的BGR=", image[300,180])  # 获取像素数为[100,100]位置处的BGR
print("img像素数为[300,180]位置处的BGR=", img[300,180])  # 获取像素数为[100,100]位置处的BGR
print("img2像素数为[300,180]位置处的BGR=", img2[300,180])  # 获取像素数为[100,100]位置处的BGRa=np.zeros((1,3),np.uint8) #定义矩阵
a=dst[300,180] #将像素点BGR直接赋值给矩阵
b=np.zeros((1,3),np.uint8) #定义矩阵
b=image[300,180] #将像素点BGR直接赋值给矩阵
c=np.zeros((1,3),np.uint8) #定义矩阵
d=np.zeros((1,3),np.uint8) #定义矩阵
d=image[300,180] #将像素点BGR直接赋值给矩阵
e=np.zeros((1,3),np.uint8) #定义矩阵#二进制按位与计算e
for i in range(3): #计数print('a','[0,',i,']=',a[i],'的二进制转化值=', bin(a[i]), ',b=','[0,',i,']=', b[i],'的二进制转化值=',bin(b[i])) #输出二进制转化值c[0,i]=np.bitwise_and(a[i],b[i]) #赋值按位与计算值print('c',[0,i],'=',c[0,i]) #输出按位与计算值print('c','[0,',i,']=',[0,i],'的二进制转化值=', bin(c[0,i]), ',d=','[0,',i,']=', d[i],'的二进制转化值=',bin(d[i])) #输出二进制转化值e[0,i]=np.bitwise_and(c[0,i],d[i]) #赋值按位与计算值print('e',[0,i],'=',e[0,i]) #输出按位与计算值#输出矩阵结果
print('a=',a) #输出矩阵
print('b=',b) #输出矩阵
print('c=',c) #输出矩阵
print('d=',d) #输出矩阵
print('e=',e) #输出矩阵#合并图像
himg=np.hstack((src,img))
himg2=np.hstack((src,img2))
himg3=np.hstack((img,img2))
# 显示和保存定义的图像
cv.imshow('dst', dst)  # 显示图像
cv.imshow('or-img', img)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img.png', img)  # 保存图像
cv.imshow('or-img2', img2)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img2.png', img2)  # 保存图像
cv.imshow('or-image', image)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image.png', image)  # 保存图像
cv.imshow('or-mask', mask)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mask.png', mask)  # 保存图像
cv.imshow('or-himg', himg)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himg.png', himg)  # 保存图像
cv.imshow('or-himg2', himg2)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himg2.png', himg2)  # 保存图像
cv.imshow('or-himg3', himg3)  # 显示图像
cv.imwrite('or-himg3.png', himg3)  # 保存图像
cv.waitKey()  # 图像不关闭
cv.destroyAllWindows()  # 释放所有窗口

代码里给出了两种按位或运算的执行过程,第一个不带掩模参数,第二个带有掩模参数:

#按位与运算
img=cv.bitwise_or(src,image) #与运算
img2=cv.bitwise_or(src,image,mask=mask) #与运算

另外将特定像素点的BGR值按位与运算改为了按位或运算:

#二进制按位与计算e
for i in range(3): #计数print('a','[0,',i,']=',a[i],'的二进制转化值=', bin(a[i]), ',b=','[0,',i,']=', b[i],'的二进制转化值=',bin(b[i])) #输出二进制转化值c[0,i]=np.bitwise_or(a[i],b[i]) #赋值按位与计算值print('c',[0,i],'=',c[0,i]) #输出按位与计算值print('c','[0,',i,']=',[0,i],'的二进制转化值=', bin(c[0,i]), ',d=','[0,',i,']=', d[i],'的二进制转化值=',bin(d[i])) #输出二进制转化值e[0,i]=np.bitwise_or(c[0,i],d[i]) #赋值按位与计算值print('e',[0,i],'=',e[0,i]) #输出按位与计算值

代码运行相关的图像为:

图2 初始图像srcx.png

图3 带掩模的第二张图像or-image.png

 图3 掩模矩阵对应的第三张图像or-mask.png

 图4 不带掩模矩阵的按位或运算效果or-img.png 

 图5 带掩模矩阵的按位或运算效果or-img2.png  

 图6 不带掩模矩阵VS带掩模矩阵的按位或运算效果or-himg3.png

由图2至图6可见,随着按位或运算函数cv2.bitwise_or()的功能执行,图像的色彩出现了明显变化。为增强对比效果,继续输出图像:

 图7 初始图像和不带掩模矩阵的按位或运算效果or-himg.png 

 图8 初始图像和不带掩模矩阵的按位或运算效果or-himg2.png 

综合图7和图8,按位或运算函数cv2.bitwise_or()执行后,只在带有掩模的区域出现了图像。为此查看特定像素点的BGR值:

图9  特定像素点BGR按位或运算验证

由图9读取的数据可知:使用cv2.bitwise_or()函数执行图像按位或计算时,当面向两张图像时,各个像素点的BGR值都是按照十进制转二进制、二进制按位或计算,然后再转回十进制的顺序进行。当面向三张图像时,先对前两张图像执行按位或计算,此时会获得一张中间图像,然后中间图像和第三个图像再次执行按位或计算。

图10 cv2.bitwise_or()函数工作流程

【3】总结

掌握了python+opencv实现使用cv2.bitwise_or()函数实现图像带掩模矩阵按位或计算的技巧。

http://www.lryc.cn/news/528215.html

相关文章:

  • C# 添加、替换、提取、或删除Excel中的图片
  • 工作总结:压测篇
  • 11JavaWeb——SpringBootWeb案例02
  • vs2022+tesseract ocr识别中英文 编译好的库下载
  • 状态模式——C++实现
  • 3.观察者模式(Observer)
  • Kotlin判空辅助工具
  • Electron学习笔记,安装环境(1)
  • 将 OneLake 数据索引到 Elasticsearch - 第 1 部分
  • 【C++】STL介绍 + string类使用介绍 + 模拟实现string类
  • Hive:基本查询语法
  • 日志收集Day008
  • 【解决方案】VMware虚拟机adb连接宿主机夜神模拟器
  • 基于金融新闻的大型语言模型强化学习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应用
  • 脚本运行禁止:npm 无法加载文件,因为在此系统上禁止运行脚本
  • 借DeepSeek-R1东风,开启创业新机遇
  • C# lock使用详解
  • 简易CPU设计入门:控制总线的剩余信号(四)
  • 使用 lock4j-redis-template-spring-boot-starter 实现 Redis 分布式锁
  • 22_解析XML配置文件_List列表
  • 编译器gcc/g++ --【Linux基础开发工具】
  • 58.界面参数传递给Command C#例子 WPF例子
  • games101-(5/6)
  •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与创新发展研究
  • 1-2 飞机大战游戏场景
  • Mac Electron 应用签名(signature)和公证(notarization)
  • Sklearn 中的逻辑回归
  • 【阅读笔记】New Edge Diected Interpolation,NEDI算法,待续
  • 编程题-最长的回文子串(中等)
  • Versal - 基础3(AXI NoC 专题+仿真+Q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