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D7606, 逐次逼近型ADC以及一次被GPT坑了的过程.

首先, 我的项目中, 已有的一个ADC芯片, 8通道, 并行, Analog家的ad7606, 在采集高速的正弦信号的时候, 我发现采集到的值怎么都不太对.
但是宏观来看, 并没有太大问题,
首先我怀疑的是量程问题, 接入一个5伏直流, 得到的读数确实是接近16bit的正半量程的读数, 32xxx.
接着我用信号发生器, 发出一个正弦波, 也没有发现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此之前, 我甚至问过gpt, ad7606, 是不是逐次逼近型的adc, 虽然那个时候我并不清楚啥是逐次逼近型ad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劈里啪拉跟我解释了半天采样的过程.

但是由于没找到问题的根本, 我换了方波才测试adc的准确性, 确切的说, 到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瞬态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绿色的是一个1.9伏的方波, 调解了频率后, 有可能波峰的范围一半在8个连续的adc采样周期(上图黄色通道)内, 可见:

  1. 蓝色通道的每次约4us的时间, 就是ad7606所谓的busy时间, 也就是采样+转换的时间

  2. 问了gpt数次, ad7606获得电压的准确时刻是在什么时候, 答曰, 就是在CONVSTA/B被下拉的瞬间, 电平就被锁定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我还确认了, 采样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即上面图中的箭头部分的电平, 即最终adc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但是实际, 通过在线debug, 看到的值, 居然有中间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论上, 不论6是啥, 7, 8必须是0左右啊…

甚至, 我把每个采样周期中间间隔了10us, 看到的现象是一样的.

问题到底在哪?

直到我把ad7606的规格书又翻了一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PT嘴才没有那么硬了…

原来逐次逼近型的adc, 需要多个周期才能接近真实的输入电平…
ad7606需要大概2-3个周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唉…以后还是小心点儿吧…

http://www.lryc.cn/news/524680.html

相关文章:

  • 抬手、放手识别算法
  • 深度学习篇---AnacondaLabelImg
  • 探索云原生可观测性:技术与团队协作的深度结合
  • 解决 Django 5.1 中的 TemplateSyntaxError 错误
  • 基于SSM的自助购药小程序设计与实现(LW+源码+讲解)
  • 04JavaWeb——Maven-SpringBootWeb入门
  • 场馆预定平台高并发时间段预定实现V2
  • 如何利用边缘节点服务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 C语言之小型成绩管理系统
  • ASP.NET Core 中基于 Cookie 的身份鉴权实现
  • 为什么要学习C++?
  • freecad1.0的编译
  • 汇编与逆向(一)-汇编工具简介
  • .NET Framework
  • LabVIEW太赫兹二维扫描成像系统
  • 图片专栏——概念
  • Linux内存管理(Linux内存架构,malloc,slab的实现)
  • 【C++】模板(进阶)
  • Esxi下虚拟机磁盘类型厚置备改精简置备
  • Element使用表单重置如果不使用prop,重置无法生效
  • Windows FileZila Server共享电脑文件夹 映射21端口外网连接
  • MongoDB 备份与恢复综述
  • node.js 文件操作
  • python编程-OpenCV(图像读写-图像处理-图像滤波-角点检测-边缘检测)图像变换
  • Spark SQL中的from_json函数详解
  • 【软件架构】软件的十二种架构简介
  • 日历热力图,月度数据可视化图表(日活跃图、格子图)vue组件
  • Vue 3中导航守卫(Navigation Guard)结合Axios实现token认证机制
  • 【爬虫】使用 Scrapy 框架爬取豆瓣电影 Top 250 数据的完整教程
  • 一分钟学习数据安全——白盒加密及安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