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机器学习算法基础知识1:决策树

机器学习算法基础知识1:决策树

  • 一、本文内容与前置知识点
    • 1. 本文内容
    • 2. 前置知识点
  • 二、场景描述
  • 三、决策树的训练
    • 1. 决策树训练方式
      • (1)分类原则-Gini
      • (2)分类原则-entropy
      • (3)加权系数-样本量
      • (3)程序是如何实现的
    • 2. 决策树构建结果
  • 三、测试集验证
  • 四、其他知识
  • 五、参考文献

一、本文内容与前置知识点

1. 本文内容

介绍决策树是什么,使用场景有哪些

2. 前置知识点

  1. 概率论基本知识:信息熵增益

二、场景描述

  • 鸢尾花的类别存在Setosa,Versicolour,Virginica三种,我们希望制作一个模型,对鸢尾花进行分类。
  • 我们会提供一些我们已经采集的样本,并且手动提取了每朵花的部分特征,数据集一共包括150个样本,每个样本包括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特征,以及对应鸢尾花类别的标签第5列为鸢尾花的类别(包括Setosa,Versicolour,Virginica三类)。

三、决策树的训练

我们把150个样本,取出120个作为训练集,来进行决策树的训练,目的希望决策树这个分类器有如下效果:
(1)对于训练集的样本能有比较好的分类效果
(2)对于测试集的样本能有比较好的分类效果

1. 决策树训练方式

(1)分类原则-Gini

每一层会选取一个特征进行分类,以二分类为主,分类原则遵循贪心算法,希望尽可能的把样本区分开。
使用了基尼系数作为样本分类效果的评估指标:
G i n i = 1 − ∑ i = 1 n p i 2 Gini=1-\sum^n_{i=1}p_i^2 Gini=1i=1npi2
可以看到样本分布越均匀,基尼系数越大,我们希望完成分类,也就是让基尼系数尽可能小,样本完全由同一类别构成的时候,基尼系数为0。

(2)分类原则-entropy

信息熵,同样的,样本的分布越均匀熵越大。
E n t r o p y = − ∑ i = 0 n p i log ⁡ 2 ( p i ) Entropy=-\sum^n_{i=0}p_i\log_2{(p_i)} Entropy=i=0npilog2(pi)

(3)加权系数-样本量

直观的考虑以下场景,三个类别个数分别为9,4,2,记为(9,4,2):
下一级分类有两种方案:
方案A:[(1,0,0),(8,4,2)]
方案B:[(8,0,0),(1,4,2)]
两种方案信息熵或基尼系数的加和相同,但是显然B尽可能多的把第一类分出去了,直观会认为更好。
从上述可以看出,分出的堆的大小同样应该被考虑进去进行loss的计算。

所以实际的loss会被记录为(二分类为例):
l o s s = m G i n i m + n G i n i n loss = mGini_m + nGini_n loss=mGinim+nGinin
m和n分别是所分出两堆的大小,用该等式计算信息量显然方案B会更小,方案B更合适。

(3)程序是如何实现的

程序枚举每个特征和阈值,在每层的数据中找出信息量最小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逐层以这种贪心的方式进行分类
我们只要当好调包侠就行,不需要反复造轮子。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加载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划分数据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构建决策树分类器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max_depth=3, random_state=42)
clf.fit(X_train, y_train)
print(iris.feature_names)
print(iris.target_names)
# 可视化决策树
plt.figure(figsize=(12, 8))
tree.plot_tree(clf, feature_names=iris.feature_names, class_names=iris.target_names, filled=True)
plt.show()# 测试准确率
accuracy = clf.score(X_test, y_test)
print("测试集准确率:", accuracy)

2. 决策树构建结果

(1)决策树常用作分类器,通过逐级进行条件判断的方式,将样本进行逐级分类,如下图:
(2)这个决策树通过逐级二分类的方式,将鸢尾花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3)每个子节点得出最终分类结果,这个决策树是三层的,对于整个鸢尾花的分类结果上看,120个样本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类。但是有一个白色的子节点,仍然含有4朵花是vriginica,被识别成了versicol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框中每一行分别是

  1. 分类条件
  2. 基尼系数(表征样本的无序程度,假设样本全都是同一种,则基尼系数=0)
  3. 样本数
  4. 第四行是当前节点在分类中的归属类别。

三、测试集验证

把测试集放进去进行训练得到结果,验证决策树的训练效果

accuracy = clf.score(X_test, y_test)
print("测试集准确率:", accuracy)

四、其他知识

  1. 这里只介绍了决策树用于分类的做法,事实上还可以用于回归。
  2. 这里只介绍了Gini和信息熵增益的训练方式,事实上还有别的。
  3. 树的构建最大层数是需要合理考虑的,过浅分不出来,过深会由于一些极端点导致过拟合,设置合理的层数,允许一些训练集的点分类错误,都是常见的策略。
  4. 决策树本质上是不断的在线性空间进行线性分割,这一点有一点像SVM?
  5. 合理的树的深度会使用交叉验证的方式来进行估算

五、参考文献

五分钟机器学习:决策树

http://www.lryc.cn/news/513662.html

相关文章:

  • [Qt] 信号和槽(1) | 本质 | 使用 | 自定义
  • 33. 简易内存池
  • win32汇编环境,对话框程序模版,含文本框与菜单简单功能
  • 人工智能与传统编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实战交易策略 篇十一:一揽子交易策略
  • doris 2.1 -Data Manipulation-Transaction
  • 多模态融合:阿尔茨海默病检测
  • Ceph 手动部署(CentOS9)
  • 家政预约小程序05活动管理
  • 解决安装pynini和WeTextProcessing报错问题
  • 【PCIe 总线及设备入门学习专栏 4.1 -- PCI 总线的地址空间分配】
  • 华为配置 之 RIP
  • 探寻AI Agent:开启知识图谱自动生成新篇章(17/30)
  • 卸载wps后word图标没有变成白纸恢复
  • LeetCode 热题 100_二叉树的直径(40_543_简单_C++)(二叉树;递归)
  • 【数据结构】线性数据结构——链表
  • 开源存储详解-分布式存储与ceph
  • [算法] [leetcode-509] 斐波那契数
  • 运维人员的Go语言学习路线
  • [创业之路-222]:波士顿矩阵与GE矩阵在业务组合选中作用、优缺点比较
  • 安卓入门十一 常用网络协议四
  • 《机器学习》——利用OpenCV库中的KNN算法进行图像识别
  • StarRocks 存算分离在得物的降本增效实践
  • Tube Qualify弯管测量系统在汽车管路三维检测中的应用
  • udp分片报文发送和接收
  • 【从零开始入门unity游戏开发之——C#篇39】C#反射使用——Type 类、Assembly 类、Activator 类操作程序集
  • 安卓触摸事件的传递
  • idea项目导入gitee 码云
  • 典型常见的基于知识蒸馏的目标检测方法总结三
  • 端口被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