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常见排序算法总结 (五) - 堆排序与堆操作

堆排序(借助 API)

算法思想

利用堆能够维护数组中最大值的性质,根据数组元素建立最大堆,依次弹出元素并维护堆结构,直到堆为空。

稳定性分析

堆排序是不稳定的,因为堆本质上是完全二叉树,排序的过程涉及二叉树的父子节点交换,没有办法保证办法保证相等的值一定在同一棵子树上被处理。

具体实现

// Java 本身实现了优先队列的 API,其本质类似于堆,可以用来实现堆排序
private void heapSort(int[] arr)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PriorityQueue<>();for(int item : arr) {queue.offer(item);}for(int i = 0; i < arr.length; i++) {arr[i] = queue.poll();}
}

堆操作

上面的堆排序实现,有一种脑干缺失的美,图一乐就行。堆相关的内容中,堆的原理和操作显然更重要。

自顶向底建堆

自顶向底建堆,时间复杂度是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这个量级的。自下而上的调整操作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原因是对于每个子节点而言,父节点是唯一的。

// 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int temp = arr[i];arr[i] = arr[j];arr[j] = temp;
}// 由下而上调整元素
private void upAdjust(int[] arr, int cur) {while (arr[cur] > arr[(cur - 1) / 2]) {// 当前元素大于父节点,那么进行交换并移动工作指针swap(arr, cur, (cur - 1) / 2);cur = (cur - 1) / 2;}
}// 自顶向底建堆
private void buildHeap(int[] arr)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upAdjust(arr, i);}
}

自底向顶建堆

自底向顶建堆,它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 O(N) O(N) 这个量级的。实现相对来说要更麻烦,原因是父节点可能有两个子节点,涉及到与谁交换的判断。

// 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int temp = arr[i];arr[i] = arr[j];arr[j] = temp;
}// 由上而下调整元素
private void downAdjust(int[] arr, int cur, int size) {// 数组下标从零开始,当前节点的左孩子下标为 2 * cur + 1int child = 2 * cur + 1;while (child < size) {// 如果当前节点有右孩子,那么比较两个子节点的值确定潜在的交换对象int target = child + 1 < size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1 : child;// 再与当前节点比较大小target = arr[target] > arr[cur] ? target : cur;// 一旦发现此次操作中无需交换,立即停止流程if (target == cur) {break;}// 交换父子节点swap(arr, target, cur);// 移动工作指针cur = target;child = 2 * cur + 1;}
}// 自底向顶建堆
private void buildHeap(int[] arr) {int n = arr.length;for (int i = n - 1; i >= 0; i--) {downAdjust(arr, i, n);}
}

堆排序(自己实现)

自顶向底建堆并实现排序

// 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int temp = arr[i];arr[i] = arr[j];arr[j] = temp;
}// 由下而上调整元素
private void upAdjust(int[] arr, int cur) {while (arr[cur] > arr[(cur - 1) / 2]) {// 当前元素大于父节点,那么进行交换并移动工作指针swap(arr, cur, (cur - 1) / 2);cur = (cur - 1) / 2;}
}// 自顶向底建堆
private void buildHeap(int[] arr)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upAdjust(arr, i);}
}// 由上而下调整元素
private void downAdjust(int[] arr, int cur, int size) {// 数组下标从零开始,当前节点的左孩子下标为 2 * cur + 1int child = 2 * cur + 1;while (child < size) {// 如果当前节点有右孩子,那么比较两个子节点的值确定潜在的交换对象int target = child + 1 < size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1 : child;// 再与当前节点比较大小target = arr[target] > arr[cur] ? target : cur;// 一旦发现此次操作中无需交换,立即停止流程if (target == cur) {break;}// 交换父子节点swap(arr, target, cur);// 移动工作指针cur = target;child = 2 * cur + 1;}
}// 堆排序
private void heapSort(int[] arr) {buildHeap(arr);int size = arr.length;// 不断地交换堆顶元素与堆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并向下调整维护堆while (size > 0) {swap(arr, 0, --size);downAdjust(arr, 0, size);}
}

自底向顶建堆并实现排序

// 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int temp = arr[i];arr[i] = arr[j];arr[j] = temp;
}// 由上而下调整元素
private void downAdjust(int[] arr, int cur, int size) {// 数组下标从零开始,当前节点的左孩子下标为 2 * cur + 1int child = 2 * cur + 1;while (child < size) {// 如果当前节点有右孩子,那么比较两个子节点的值确定潜在的交换对象int target = child + 1 < size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1 : child;// 再与当前节点比较大小target = arr[target] > arr[cur] ? target : cur;// 一旦发现此次操作中无需交换,立即停止流程if (target == cur) {break;}// 交换父子节点swap(arr, target, cur);// 移动工作指针cur = target;child = 2 * cur + 1;}
}// 自底向顶建堆
private void buildHeap(int[] arr) {int n = arr.length;for (int i = n - 1; i >= 0; i--) {downAdjust(arr, i, n);}
}// 堆排序
private void heapSort(int[] arr) {buildHeap(arr);int size = arr.length;// 不断地交换堆顶元素与堆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并向下调整维护堆while (size > 0) {swap(arr, 0, --size);downAdjust(arr, 0, size);}
}

梳理总结

堆排序主要有两大步骤,包括建堆和出堆排序,其中建堆的操作根据方向的不同有效率上的差异,但是因为出堆排序需要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量级的时间,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在实现的选择上,虽然自顶向底建堆本身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由于出堆排序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由上而下的调整,反而需要记忆更多的内容。因此,可以考虑只记住自底向顶建堆的实现方法。
事实上鉴于堆排序不具有稳定性,性能上也只是中规中矩,所以通常只有在考试遇到、要求实现不使用额外空间的情况下(随机快排需要额外的递归栈空间,大约是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的水平;归并需要额外的辅助数组,是 O ( N ) O(N) O(N) 的水平),会手写实现堆排序。
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空间换时间是常见操作,所以不需要额外空间的堆并没有什么优势。

堆本身可以维护数组中最大最小值的性质是非常美妙的,一般来说直接调用语言本身提供的 API 即可,例如 C++ 的 STL 和 Java 中都提供了优先队列。

后记

使用 Leetcode 912. 排序数组 进行测试,堆排序能够比较高效地完成任务,大致与随机快速排序相当。

相关阅读

  • 常见排序算法总结 (一) - 三种基本排序
  • 常见排序算法总结 (二) - 不基于比较的排序
  • 常见排序算法总结 (三) - 归并排序与归并分治
  • 常见排序算法总结 (四) - 快速排序与随机选择
http://www.lryc.cn/news/503772.html

相关文章:

  • kubernetes的三种探针ReadinessProbe、LivenessProbe和StartupProbe,以及使用示例
  • 掌握线性回归:从简单模型到多项式模型的综合指南
  • Java:183 基于SSM的高校食堂系统
  • 光谱相机
  • AI绘图:开源Stable Diffusion 3 ComfyUI下载安装方法
  • 一区向量加权算法优化INFO-CNN-SVM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机多特征分类预测
  • AES笔记整理
  • Jmeter 性能压测-Tomcat连接数
  • 基于Vue3的组件封装技巧分享
  • python中r代表什么意思
  • 《量子计算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远影响》
  • 12.2【JAVA EXP4]next.js的各种问题,DEBUG,前端补强,前后端交互,springSecurity ,java 配置,h2数据库
  • docker启动一个helloworld(公司内网服务器)
  • 使用 Netty 实现 RPC 通信框架
  • 【机器学习06--贝叶斯分类器】
  • 创建vue3项目步骤以及安装第三方插件步骤【保姆级教程】
  • [146 LRU缓存](https://leetcode.cn/problems/lru-cache/)
  • 【Java Nio Netty】基于TCP的简单Netty自定义协议实现(万字,全篇例子)
  • 【JavaWeb后端学习笔记】Redis常用命令以及Java客户端操作Redis
  • pdb调试器详解
  • 项目15:简易扫雷--- 《跟着小王学Python·新手》
  • Flink CDC实时同步mysql数据
  • 题解 - 自然数无序拆分
  • dfs_bool_void 两种写法感悟
  • MySQL 主从复制与 Binlog 深度解析
  • 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845自动控制原理真题》 (完整版)
  • Java性能调优 - 多线程性能调优
  • 行为树详解(4)——节点参数配置化
  • 计算机网络中的三大交换技术详解与实现
  • 《杨辉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