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tm32 spi接口传输asm330l速率优化(及cpu和dma方式对比)

        最近一段时间做了一个mems的项目,项目的方案是stm32g071做主控,读写3颗asm330l的硬件形态。最初是想放置4颗imu芯片,因为pcb空间布局的问题,改放了3颗。但对于软件方案来说无所谓,关键是如何优化spi的传输速率,满足系统采样率1.667khz的帧率要求。因为如此高的采样率,意味着大量的数据传输处理,那么传输速率也需要很快才行。

一、SPI的三种读写模式

        stm32提供了3种hal层读写接口形式。

xxx_IT和xxx_DMA是带有指定中断回调函数的接口,其中xxx_DMA不言而喻采用了dma资源。

每种接口在对应的场景下才能发挥作用,并非一味地说dma就一定比cpu快,根据开发过程,我们一点点来梳理总结。

二、CPU读写模式

        cpu读写模式,我指的是用cpu来搬移数据,从spi接口的数据寄存器获取数据,或者赋值给spi接口的数据寄存器,接口是上图的第一和第二种。贴个波形来窥探这种方式的特点。

        下面绿色的波形是时钟,可以看到1个写时钟+14个连续读时钟,上面黄色的是mosi指令。

乍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每8bit的sck会有几个us的间隙,是什么地方的耗时呢?直接上代码。如下图,原来mcu的DR数据寄存器在取值和赋值的过程中,会一边判定一边移位,直到处理完当前的8bit数据。那这里已经到了硬件映射层,没有办法再优化了。cpu做搬移数据的极限也就这个耗时附近了。可以裁剪些hal库的冗余代码,但影响都不大,可做可不做。

        可以看到,读取14B,spi时序的耗时约60+us左右,注意这里指的是spi时序。

三、DMA读写模式

        dma读写模式指的是用dma通道做数据搬移,同样贴个图形来看下。

         这个图像有特点。相比cpu做搬移,有2个大的不同。第一,写时钟后的时间明显加长了;第二,连续读取的时钟间隙消失了,为什么,都是有逻辑的。

        首先来讲为什么写时钟后间隙为什么明显变长了,同样直接上代码。因为系统触发dma写完成后,会切入中断系统,进入tx通道完毕中断,再退出。整个进出中断+中断内处理,都增加了明显的耗时。设想一下,如果拿中断来每次传输1B,耗时会减少吗?答案是明显的。

        然后来讲下为什么读时钟没有8bit的间隙呢?同样直接上代码。

        dma传输配置完成后,不管你是多少长度(只要不超过缓冲区,默认一般是4096字节),源地址、目地址一次性梭哈。但是,重点,这里只是开启,并不等于执行完这段代码,dma就真正执行搬移完数据,怎么才知道执行完呢?spi接口的state状态必须重新变成ready值。

        什么意思呢?dma真正意义的传输完成,是dma重新进入可ready状态,它会主动抛中断告诉系统,与上面的写完成是一样的机制。

        所以写到这里,dma真的能节省耗时吗?答案是要做在特定场景下,比如连续传输超多数据的前提下。别老提dma多牛逼是吧,不会用等于反作用。

四、CPU和DMA混合模式

         既然dma写时钟耗时非常大,那能不能用cpu来做命令写入,dma做数据读出呢?可以。直接贴时序。

        写入指令的时钟后间隙是不是直接短了一截,最后采用了这种方式,最终耗时60+us优化到45+us,dma在数据量小(当前是14B)的前提下,整体优化性能也提升不明显。

         

        下一篇,讲讲怎么使用stm32的dma初始化编程。

http://www.lryc.cn/news/499000.html

相关文章:

  • 数字时代的文化宝库:存储技术与精神生活
  • flex: 1 display:flex 导致的宽度失效问题
  • Hive 窗口函数与分析函数深度解析:开启大数据分析的新维度
  • 前端工程 Node 版本如何选择
  • 推荐在线Sql运行
  • 【数据结构】【线性表】特殊的线性表-字符串
  • app-1 App 逆向环境准备(mumu模拟器+magisk+LSPosed+算法助手+抓包(socksDroid+charles)+Frida环境搭建
  • 在米尔FPGA开发板上实现Tiny YOLO V4,助力AIoT应用
  • 【IT】测试用例模版(含示例)
  • react dnd——一个拖拽组件
  • 3GPP R18 LTM(L1/L2 Triggered Mobility)是什么鬼?(三) RACH-less LTM cell switch
  • Flutter解压文件并解析数据
  • 21、结构体成员分布
  • TSWIKI知识库软件
  • 深度学习安装环境笔记
  • 使用android studio写一个Android的远程通信软件(APP),有通讯的发送和接收消息界面
  • 学习Python的笔记14--迭代器和生成器
  • 车机端同步outlook日历
  • 教学案例:k相同的一次函数的图像关系
  • EmoAva:首个大规模、高质量的文本到3D表情映射数据集。
  • Elasticsearch vs 向量数据库:寻找最佳混合检索方案
  • 【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水位线
  • Python导入moviepy找不到editor 视频没有声音设置audio_codec参数
  • rsync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 Linux 工具,常用于文件和目录的同步、备份和传输。
  • 触发器案例详解
  • jwt 与 sessionid 的区别及应用场景
  • tomcat和nginx
  • 服务器带宽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与作用
  • JSON数据处理
  • FSWIND脉动风-风载时程生成器软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