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lgorithm:河内之塔

1. 说明

河内之塔(Towers of Hanoi)是法国人 M.Claus(Lucas)于1883年从泰国带至法国的,河内为越战时北越的首都,即现在的胡志明市;1883年法国数学家 Edouard Lucas 曾提及这个故事,据说创丗纪时 Benares 有一座波罗教塔,是由三支钻石棒(Pag)所支撑,开始时神在第一根棒上放置64个由上至下依由小至大排列的金盘(Disc),并命令僧侣将所有的金盘从第一根石棒移至第三根石棒,且搬运过程中遵守大盘子在小盘子之下的原则,若每日仅搬一个盘子,则当盘子全数搬运完毕之时,此塔将毁损,而也就是世界末日来临之时。

2. 解法

河内之塔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目标是将所有盘子从起始棒(A)移动到目标棒(C),同时满足以下规则:
  •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
  • 不能将较大的盘子放在较小的盘子上。
  • 可以使用一个辅助棒(B)。

2.1 算法分析

  • 如果只有一个盘子,直接从A移动到C。
  • 如果有多个盘子:
总移动次数是:2^n - 1其中,n是盘子的数量。

2.2 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 递归函数实现河内之塔 void hanoi(int n, char from, char to, char aux) { if (n == 1) { // 基本情况:只有一个盘子 printf("Move disk 1 from %c to %c\n", from, to); return; } // 将 n-1 个盘子从 from 移到 aux hanoi(n - 1, from, aux, to); // 将第 n 个盘子从 from 移到 to printf("Move disk %d from %c to %c\n", n, from, to); // 将 n-1 个盘子从 aux 移到 to hanoi(n - 1, aux, to, from); } int main() { int n; // 盘子的数量 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disks: "); scanf("%d", &n); printf("The sequence of moves:\n"); hanoi(n, 'A', 'C', 'B'); // A 是起点,C 是目标点,B 是辅助点 return 0; }

2.3 示例运行

输入盘子数量为3:
Enter the number of disks: 3 The sequence of moves: Move disk 1 from A to C Move disk 2 from A to B Move disk 1 from C to B Move disk 3 from A to C Move disk 1 from B to A Move disk 2 from B to C Move disk 1 from A to C

2.4 运行原理

以 n = 3 为例:
  • 将盘1和盘2移到辅助棒B:
  • 将盘3移到目标棒C。
  • 将盘1和盘2从辅助棒B移到目标棒C:
总共7次移动,符合公式 2^3 - 1 = 7,具体图示如下所示:

2.5 注意事项

  • 此代码适用于任何正整数的盘子数量,但盘子数量较大时,递归深度可能超过栈的限制。
  • 时间复杂度为 O(2^n),因此对大盘子数量的计算效率较低。

3. 附件

怎么判断”河内之塔“是个递归问题呢?

3.1 问题的分解特性

递归问题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个大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结构相似的子问题,且这些子问题的规模逐渐减小。我们可以把“河内之塔”问题这样分解,具体如下:
  • 要把所有盘子从A移动到C,首先需要将除了最大的盘子之外的盘子从A移动到B,然后将最大的盘子从A移动到C,最后将剩下的盘子从B移动到C。
  • 这个过程重复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盘子时,问题变得简单。

3.2 边界条件

递归算法需要明确的 基本情况(边界条件),也就是在递归中什么时候停止。
  • 在“河内之塔”中,当只有一个盘子时(即 n = 1),移动问题非常简单,直接将该盘子从起始棒移动到目标棒。

3.3 递归调用的结构

递归问题的关键是通过递归调用处理更小规模的子问题。在“河内之塔”中,问题的递归结构如下:
  • 将 n-1 个盘子从起始棒移动到辅助棒。
  • 将第 n 个盘子(即最大盘子)从起始棒移动到目标棒。
  • 将 n-1 个盘子从辅助棒移动到目标棒。
这种结构显然是递归的,因为它涉及到将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为两个相似的小问题,并通过递归方式处理这些小问题。

3.4 数学归纳法的验证

递归问题的一个常见特性是通过 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正确性。在“河内之塔”问题中,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 当 n = 1 时,移动一个盘子显然是正确的。
  • 假设对于 n = k 时,已经正确实现了将 k 个盘子从起始棒移动到目标棒。
  • 对于 n = k+1,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两个部分:首先递归地将 k 个盘子从起始棒移动到辅助棒,然后将第 k+1 个盘子(最大盘子)从起始棒移动到目标棒,最后递归地将 k 个盘子从辅助棒移动到目标棒。
通过归纳法,我们可以确认这个过程适用于任意盘子的数量,证明了这是一个递归问题。

3.5 总结

判断“河内之塔”是递归问题的核心依据是:
  • 问题具有分解特性:大问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相同问题。
  • 存在明确的基本情况,当问题规模为1时可以直接求解。
  • 问题通过递归调用来逐步解决每个子问题,直到最小问题得到解决。
这些特点使得“河内之塔”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递归方法来解决。
http://www.lryc.cn/news/496685.html

相关文章:

  • 集中管理与实时审计:构建Linux集群(1300台服务器)日志平台的最佳实践
  • 在Scala中Array不可变的学习
  • vue3+vite 批量引入组件动态使用
  • 设计模式——方法链or流式接口
  • JAVA OPCUA 服务端开发,客户端连接会话监听和订阅事件监听
  • pytest相关总结
  • cin/cout的性能优化和缓冲区同步问题
  • redisson-spring-data与Spring-Data-Redis的版本关系问题
  • Puppeteer代理认证的最佳实践和示例
  • js 字符串 只显示数字
  • STM32标准库-FLASH
  • PowerShell:查找并关闭打开的文件
  • 【AI系统】昇腾异构计算架构 CANN
  • STM32 HAL库开发学习3.STM32启动浅析
  • FakeLocation 1.3.5 BETA 提示校园跑漏洞修复解决
  • Figma入门-约束与对齐
  • 腾讯元宝深度搜索AI多线程批量生成TXT原创文章软件
  • Git操作学习1
  • 【计算机网络】细说IP
  • 树与图深度优先遍历——acwing
  • vue3.0 根据富文本html页面生成压缩包(含视频在线地址、图片在线地址、前端截图、前端文档)
  • WPF+LibVLC开发播放器-LibVLC在C#中的使用
  • 消息中间件-Kafka1-实现原理
  • 2023年华数杯数学建模B题不透明制品最优配色方案设计解题全过程文档及程序
  • Mysql事务常见面试题 -- 事务的特性 ,并发事务问题 , undo_log和redo_log , 分布式事务
  • 【数据库系列】Spring Boot如何配置Flyway的回调函数
  • 分布式推理框架 xDit
  • DR.KNOWS:医疗图谱UMLS + 图神经网络 + LLM 模拟医生的诊断推理过程, 从症状出发找到可能的诊断结果
  • 缓存雪崩 详解
  • 使用 Vite 创建 Vue3+TS 项目并整合 ElementPlus、Axios、Pinia、Less、Vue-router 等组件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