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笔记(其八)--一般树的存储及其遍历

1.知识总览

7e0e866cea694b068d411560e901c8be.png

        一般的树会有多个孩子,所以存储结构也会与二叉树略有不同。

        一般树的遍历。

2.双亲表示法

        双亲表示法,也是父亲表示法,即每个节点中都存储了其父节点的地址信息。

        特性:可以轻易地找到父节点,但寻找孩子节点麻烦。

        顺序储存,每个节点都储存有其对应的父节点数组下标,根节点默认为-1(且在顺序表中,只有下标为0,其内存有-1的节点是根结点)。

        i.代码

//定义树最多有多少节点
# define MAX 10
//定义树的节点
class PTNode
{
public://数据元素int data;//父节点位置域int parent;
};
//定义树
class PTree
{
public:PTNode nodes[MAX];//指示当前节点个数int n;
};

        删除节点的思路:

        法一,将待删除节点储存的父节点下标设置为-1,意指该节点为空。

        法二,将数组最末尾的节点覆盖到待删除节点的位置,该法更优,可以保证前n个节点都是有意义的。

        在删除过程中,如果删除的节点还有孩子,那么,其实是在删除以它为根的子树,此时就需要查询到这个子树包含的所有节点,很显然,这需要非常麻烦的遍历,非必要不用顺序存储。

3.孩子表示法

        顺序+链式存储,用数组储存所有节点,在节点内部用链式结构储存与它直接相连的孩子节点下标(没有孩子的孩子,没有孙子辈的)。

        特性:找孩子简单,找父亲难。

        i.代码

//链表节点的结构
class CTNode
{
public://孩子节点在数组中的位置int child;//下一个节点(下一个儿子,不是孙子)CTNode* next;
};
//包含链表的节点
class CTBox
{
public://数据int data;//第一个孩子CTNode* firstChild;
};
//树
class CTree
{
public:CTBox nodes[MAX];//指示已有节点数和根节点的位置int n, r;
};

        同样也有一个弊端,就是难以找到双亲。

4.孩子兄弟表示法

        此法为链式存储,旨在把一般树转化为二叉树存储,这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节点中,有两个指针,一个指示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否有孩子),一个指示自己的兄弟(是否有兄弟)。

        通过这种遍历,就将一般树转化为二叉树存储

        i.代码

class CSNode
{
public:int data;//第一个孩子和右兄弟指针CSNode* firstchild,* nextbrother;
};
using CSTree = CSNode*;

        此法可以用来存储森林,每个树都转为二叉树,每个根节点都是平级的,可以看着兄弟结点。

5.树的先根遍历(深度优先遍历)

        先根:先访问根节点,再依次对子树进行先根遍历。

        在孩子兄弟表示法中,对一般树的先根遍历,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先序遍历相同。

        代码中的部分内容会因为选择的存储结构的不同而有差异。

        i.代码

        以下,用孩子兄弟表示法作为存储结构,

class CSNode
{
public:int data;//第一个孩子和右兄弟指针CSNode* firstchild,* nextbrother;
};
using CSTree = CSNode*;//先根遍历
void PreOrder(CSTree p)
{if (p != nullptr){//访问(子树的)根节点visit(p);//如果该节点还有孩子,则去访问孩子if (p->firstchild != nullptr){CSNode* n = p->firstchild;PreOrder(n);}//如果该节点还有兄弟,则再去访问if (p->nextbrother != nullptr){CSNode* m = p->nextbrother;PreOrder(m);}}
}

6.树的后根遍历(深度优先遍历)

        后根:其逻辑与后序遍历类似,但是在孩子兄弟表示法中,出现了不同,一般树的后根遍历,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相同,这很反直觉。

        

7.树的层次遍历(广度优先遍历)

        即,逐层遍历,与二叉树的层序遍历逻辑基本相同,使用队列来辅助实现。

        · 队列为空,根节点入队

        · 队列非空,队头出队(并访问),同时队头如果有孩子,则其孩子依次入队。

        依次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直到队列再次为空。

8.森林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也是同理的)

        将森林转换为二叉树,再进行先序遍历,就是森林的先序遍历。

9.总结图

http://www.lryc.cn/news/484878.html

相关文章:

  • 在spring boot工程中使用Filter时,@WebFilter 注解不生效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 浅谈“通感一体”
  • 【Linux】监控系统Zabbix的安装与配置
  • Springboot定时任务
  • node.js知识点总结
  • Kotlin中泛型的协变
  • 第三百二十五节 Java线程教程 - Java Fork/Join框架
  • 网络游戏安全现状及相关应对方案
  • uniapp h5地址前端重定向跳转
  • uniapp隐藏自带的tabBar
  • 使用--log-file保存pytest的运行日志
  • WebAPI性能监控-MiniProfiler与Swagger集成
  • 视频会议接入GB28181视频指挥调度,语音对讲方案
  • 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
  • 〔 MySQL 〕数据类型
  • 云安全之云计算基础
  • PostgreSQL pg-xact(clog)目录文件缺失处理
  • 《ElementPlus 与 ElementUI 差异集合》Icon 图标 More 差异说明
  • 基于碎纸片的拼接复原算法及MATLAB实现
  • 苍穹外卖 软件开发流程
  • mysqldump导出表结构和表数据和存储过程和函数
  • 常见的排序算法及分类对比
  • 多窗口切换——selenium
  • LFD STM32编程规范20241111
  • Python学习------第八天
  • 【扩散——BFS】
  • C++ 编程基础(5)类与对象 | 5.5、多态
  •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进行流量控制
  • STM32 低功耗模式详解
  • 我的第一个PyQt5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