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ndroid中桌面小部件framework层使用到的设计模式

在Android中,桌面小部件(App Widget)的Framework层采用了多种设计模式,以实现模块化、可维护性和高效的交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是Android桌面小部件Framework层中常用的设计模式及其具体应用:

1.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应用场景

  • 数据更新通知:小部件需要根据数据变化实时更新显示内容。例如,当天气信息更新时,天气小部件需要刷新界面。

实现方式

  • AppWidgetProvider 类充当观察者,通过重写其回调方法(如 onUpdate、onReceive)来响应数据或系统事件的变化。
  • BroadcastReceiver 用于监听系统广播(如时间变化、网络状态变化),从而触发小部件的更新。

示例

public class MyAppWidgetProvider extends AppWidgetProvid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Update(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s) {// 更新小部件的逻辑}@Override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super.onReceive(context, intent);// 处理特定的广播事件}
}

2.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应用场景

  • 管理全局状态:如AppWidgetManager,用于管理所有小部件的实例和更新。

实现方式

  • AppWidgetManager 类采用单例模式,确保在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只有一个实例,提供统一的接口来管理小部件。

示例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 AppWidgetManager.getInstance(context);

3.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应用场景

  • 创建小部件视图:根据不同的小部件类型创建相应的视图对象。

实现方式

  • 使用RemoteViews来构建小部件的布局,RemoteViews本身可以看作是工厂模式的一个应用,根据布局资源动态创建视图。

示例

RemoteViews views = new RemoteViews(context.getPackageName(), R.layout.widget_layout);
appWidgetManager.updateAppWidget(appWidgetId, views);

4.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应用场景

  • 处理用户交互:如用户点击小部件上的按钮,触发相应的操作。

实现方式

  • 通过PendingIntent将用户的点击事件封装为命令,发送到BroadcastReceiver或Activity,然后执行具体的操作。

示例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 MyReceiver.class);
PendingIntent pendingIntent = PendingIntent.getBroadcast(context, 0, intent, 0);
views.setOnClickPendingIntent(R.id.button, pendingIntent);

5.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应用场景

  • 数据绑定:将数据源适配到小部件的视图中,例如在集合型小部件中显示列表项。

实现方式

  • 使用RemoteViewsService和RemoteViewsFactory作为适配器,将数据源转换为RemoteViews对象,以供小部件显示。

示例

public class MyRemoteViewsService extends RemoteViewsService {@Overridepublic RemoteViewsFactory onGetViewFactory(Intent intent) {return new MyRemoteViewsFactory(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 intent);}
}public class MyRemoteViewsFactory implements RemoteViewsService.RemoteViewsFactory {// 实现数据绑定逻辑
}

6.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

应用场景

  • 结构化设计:将小部件的业务逻辑、数据和视图分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方式

  • 模型(Model):负责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如从网络或本地数据库获取数据。
  • 视图(View):通过RemoteViews定义小部件的UI布局。
  • 控制器(Controller):AppWidgetProvider和相关组件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

示例

public class MyAppWidgetProvider extends AppWidgetProvid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Update(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s) {// 控制器逻辑:获取数据(模型)并更新视图DataModel data = DataModel.getInstance();RemoteViews views = new RemoteViews(context.getPackageName(), R.layout.widget_layout);views.setTextViewText(R.id.textView, data.getData());appWidgetManager.updateAppWidget(appWidgetId, views);}
}

7. 委托模式(Delegation Pattern)

应用场景

  • 任务分发:将特定的任务委托给专门的组件处理,如数据同步或网络请求。

实现方式

  • 使用服务(Service)或后台任务将复杂的操作委托出去,保持AppWidgetProvider的简洁。

示例

public class MyAppWidgetProvider extends AppWidgetProvid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Update(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s)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 MySyncService.class);context.startService(intent);}
}

8.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应用场景

  • 分离抽象和实现:在支持多种小部件类型时,通过桥接模式分离小部件的抽象层和具体实现。

实现方式

  • 定义一个抽象类或接口作为小部件的抽象层,不同的具体实现类负责具体的功能实现。

示例

public interface WidgetBehavior {void updateWidget(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
}public class WeatherWidgetBehavior implements WidgetBehavior {@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Widget(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 {// 更新天气小部件的逻辑}
}public class NewsWidgetBehavior implements WidgetBehavior {@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Widget(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 {// 更新新闻小部件的逻辑}
}public class MyAppWidgetProvider extends AppWidgetProvider {private WidgetBehavior behavior;public MyAppWidgetProvider(WidgetBehavior behavior) {this.behavior = behavior;}@Overridepublic void onUpdate(Context 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Manager, int[] appWidgetIds) {for (int appWidgetId : appWidgetIds) {behavior.updateWidget(context, appWidgetManager, appWidgetId);}}
}

总结

Android桌面小部件的Framework层通过采用多种设计模式,如观察者模式、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命令模式、适配器模式、MVC模式、委托模式和桥接模式,实现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架构。这些设计模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还确保了小部件能够高效、稳定地与系统和用户进行交互。在开发自定义小部件时,理解并应用这些设计模式,有助于编写出结构清晰、功能强大的应用。

http://www.lryc.cn/news/480704.html

相关文章:

  • 【JavaEE进阶】HTML
  • ElasticSearch 添加IK分词器
  • 可视化建模与UML《顺序图实验报告》
  • Mac的极速文件搜索工具,高效管理文件
  • 公开仓库改私有再配置公钥后Git拉取仍需要输入用户名的问题
  • 工作流初始错误 泛微提交流程提示_泛微协同办公平台E-cology8.0版本后台维护手册(11)–系统参数设置
  • window下安装rust 及 vscode配置
  • 【数据结构】【线性表】单链表1—概念即创建(附C语言源码)
  • centos7的maven配置
  • day57 图论章节刷题Part08(拓扑排序、dijkstra(朴素版))
  • 【Steam登录】protobuf协议逆向
  • git 对已提交的说明进行编辑
  • CTF —— 网络安全大赛
  • 【大数据测试spark+kafka-详细教程(附带实例)】
  • 如何为 GitHub 和 Gitee 项目配置不同的 Git 用户信息20241105
  • 【Lucene】原理学习路线
  • Go语言的并发安全与互斥锁
  • SpringBoot框架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 ElasticSearch备考 -- 集群配置常见问题
  • 【UE5】一种老派的假反射做法,可以用于移动端,或对反射的速度、清晰度有需求的地方
  • FasterNet中Pconv的实现、效果与作用分析
  • QToolbar工具栏下拉菜单不弹出有小箭头
  • w025基于SpringBoot网上超市的设计与实现
  • 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
  •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论面向对象的建模及应用
  • LSM-TREE和SSTable
  • mysql 升级
  • 基于Multisim定时器倒计时器电路0-999计时计数(含仿真和报告)
  • 力扣11.5
  • arkUI:层叠布局(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