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锁机制
数据库锁机制
数据库锁主要分为三大类
1.全局锁
2.表级锁
3.行级锁
全局锁
-
定义:全局锁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禁止所有对数据库的写操作。
-
用途:主要用于备份和维护操作。
-
示例
MySQL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这条命令会锁定所有表,只允许读操作,禁止写操作。
解锁
UNLOCK TABLES;
表级锁
-
定义:表级锁是对整个表加锁,限制对表的并发访问。
-
用途:适用于低并发场景,管理开销较小。
表级锁分为:读锁和写锁
读锁(共享锁,S 锁)
- 定义: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张表,但不允许任何事务对该表进行写操作。
- 用途: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特点:多个读锁可以共存。读锁与写锁互斥,即一个表上有读锁时,不能加写锁。
LOCK TABLES table_name READ;
这条命令会对指定表加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读取,但禁止写操作。
写锁(排他锁,X 锁)
- 定义:只允许一个事务对表进行读取和写操作,排除其他事务的任何访问。
- 用途:适用于写多读少的场景,确保数据的独占性。
- 特点:排他锁与其他任何类型的锁互斥,即一个表上有写锁时,不能加任何其他锁。
LOCK TABLES table_name WRITE;
这条命令会对指定表加排他锁,只允许一个事务读写,禁止其他事务访问。
元数据锁(Metadata Lock,MDL)
- 定义:元数据锁用于保护表的元数据(如表结构、索引等),防止在事务执行过程中表结构被修改。
- 用途:确保在事务执行期间表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防止数据不一致。
- 特点:元数据锁分为读锁和写锁。读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元数据,但不允许修改。写锁只允许一个事务修改元数据,排除其他事务的任何访问。
读元数据锁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写元数据锁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COLUMN new_column INT;
自增锁(Auto-Increment Lock)
- 定义:自增锁用于管理自增列(AUTO_INCREMENT)的值分配,确保在并发插入时自增值的唯一性和连续性。
- 用途:防止多个事务同时插入自增列时产生冲突。
- 特点:自增锁在插入新记录时自动加锁,确保自增值的分配。InnoDB 存储引擎提供了多种自增锁模式,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调整。
插入新记录时自动加锁:
INSERT INTO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VALUES ('value1', 'value2');
InnoDB 存储引擎提供了以下几种自增锁模式,可以通过配置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调整:传统模式(Traditional Mode,0):
-
插入每一条记录时都会加表级锁,确保自增值的连续性。
-
适用于需要严格连续自增值的场景。
-
示例
SET GLOBAL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0;
连续模式(Consecutive Mode,1):
-
插入一批记录时加一次表级锁,确保自增值的连续性。
-
适用于大多数场景,平衡了性能和连续性。
-
示例
SET GLOBAL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1;
交错模式(Interleaved Mode,2):
-
插入每一条记录时不加表级锁,自增值可能不连续。
-
适用于高性能场景,牺牲了自增值的连续性。
-
示例
SET GLOBAL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2;
解锁
UNLOCK TABLES;
行级锁
-
定义:行级锁是对表中的单个行加锁,限制对特定行的并发访问。
-
用途:适用于高并发场景,管理开销较大,但并发性能更高。
行级锁的类型更为多样,主要包括记录锁、间隙锁、临键锁等。
记录锁(Record Lock)
- 定义:锁定索引记录本身。
- 用途:确保对特定行的独占访问。
- 特点:只锁定索引记录,不影响其他行。适用于高并发场景,减少锁的竞争。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 1 FOR UPDATE;
这条命令会对查询结果中的行加排他锁,确保在事务提交前其他事务不能修改这些行。
间隙锁(Gap Lock)
- 定义:锁定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
- 用途:防止其他事务在该间隙内插入新记录。
- 特点:间隙锁不锁定具体的记录,而是锁定记录之间的空隙。适用于防止幻读(Phantom Read)。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 10 AND id < 20 FOR UPDATE;
这条命令会对
id
在 10 和 20 之间的间隙加锁,防止其他事务插入新的记录。临键锁(Next-Key Lock)
- 定义:记录锁和间隙锁的组合,锁定索引记录及其之前的间隙。
- 用途:确保对特定行及其之前间隙的独占访问。
- 特点:临键锁不仅锁定记录本身,还锁定记录之前的间隙。适用于防止幻读和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 10 FOR UPDATE;
这条命令会对
id
为 10 的记录及其之前的间隙加锁,确保在事务提交前其他事务不能修改这些行或插入新的记录。总结
-
表级锁:
读锁(共享锁,S 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张表,但不允许写操作。
写锁(排他锁,X 锁):只允许一个事务对表进行读取和写操作,排除其他事务的任何访问。
元数据锁(Metadata Lock,MDL):保护表的元数据,防止在事务执行过程中表结构被修改。
自增锁(Auto-Increment Lock):管理自增列的值分配,确保在并发插入时自增值的唯一性和连续性。
-
行级锁:
记录锁(Record Lock):锁定索引记录本身,确保对特定行的独占访问。
间隙锁(Gap Lock):锁定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防止其他事务在该间隙内插入新记录。
临键锁(Next-Key Lock):记录锁和间隙锁的组合,锁定索引记录及其之前的间隙,确保对特定行及其之前间隙的独占访问。
InnoDB 存储引擎
InnoDB 默认使用行级锁
InnoDB 与 MyISAM 的区别
- 锁机制
-
InnoDB:
支持行级锁,适用于高并发场景。
支持事务和外键约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提高并发性能。
-
MyISAM:
支持表级锁,适用于低并发场景。
不支持事务和外键约束,适合简单的读写操作。
不支持 MVCC,性能较低。
- 事务支持
-
InnoDB:
支持事务,可以回滚和提交事务。
支持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特性。
-
MyISAM:
不支持事务,没有回滚和提交操作。
不支持 ACID 特性。
- 外键约束
-
InnoDB:
支持外键约束,确保数据的引用完整性。
-
MyISAM:
不支持外键约束。
- 存储方式
-
InnoDB:
使用聚集索引,主键索引和数据存储在一起。
支持全文索引。
-
MyISAM:
使用非聚集索引,索引和数据分开存储。
支持全文索引。
- 性能
-
InnoDB:
适用于高并发读写操作,性能较好。
支持并发插入和更新操作。
-
MyISAM:
适用于低并发读操作,性能较低。
插入和更新操作可能会导致表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