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HTTP1.0和HTTP1.1有什么区别

HTTP/1.0HTTP/1.1 是两个不同版本的 HTTP 协议。虽然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提供网页数据传输,但 HTTP/1.1 对 HTTP/1.0 做了很多改进,提升了性能和灵活性。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

  • HTTP/1.0

    • 默认情况下,每次请求都会建立一个新的 TCP 连接。服务器在发送完响应后会关闭连接。
    • 这意味着每次请求都需要进行三次握手来建立 TCP 连接,增加了网络开销,尤其是当一个网页包含多个资源(图片、CSS、JS 文件)时。
  • HTTP/1.1

    • 支持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也称为 连接复用,即可以在同一个 TCP 连接上发送多个 HTTP 请求,减少了建立和关闭连接的开销。
    • 默认情况下,HTTP/1.1 使用持久连接,除非客户端或服务器通过 Connection: close 头部明确表示要关闭连接。

2. 管道化(Pipelining)

  • HTTP/1.0

    • 不支持请求管道化。客户端必须等待一个请求响应完毕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
  • HTTP/1.1

    • 引入了 管道化,允许客户端在收到上一个请求的响应之前发送多个请求,这可以减少网络延迟。但实际应用中,管道化由于队头阻塞(Head-of-line blocking)问题和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3. 缓存控制

  • HTTP/1.0

    • 缓存机制较为简单,使用 Expires 头部字段来标识资源的过期时间。
  • HTTP/1.1

    • 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头部,如 Cache-Control,用于指定缓存的行为。Cache-Control 支持诸如 no-cacheno-storemust-revalidatemax-age 等指令,提供了更精细的缓存控制。
    • 还引入了 ETag(实体标签),用来标识资源的版本,结合 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 头部,进一步优化缓存机制。

4. 带宽优化与传输编码

  • HTTP/1.0

    • 不支持分块传输编码。服务器在发送响应时必须确定内容的长度,并通过 Content-Length 头部发送。
  • HTTP/1.1

    • 引入了 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允许服务器在不知道响应完整长度的情况下,逐块(chunk)传输数据。这在服务器生成动态内容或大文件传输时非常有用。
    • 分块传输编码通过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头部实现,允许数据边生成边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

5. 状态码的扩展

  • HTTP/1.0

    • 状态码较为简单,只定义了一些基础的状态码,如 200(OK)、404(Not Found)、500(Internal Server Error)等。
  • HTTP/1.1

    • 引入了更多的状态码,如:
      • 100 Continue:客户端发送请求头,服务器确认可以继续发送请求体。
      • 206 Partial Content:用于表示部分内容响应,支持范围请求,这对于断点续传很有帮助。
      • 409 Conflict410 Gone 等,增加了服务器响应的语义。

6. Host 头的引入

  • HTTP/1.0

    • 不强制要求 Host 头部,意味着在 HTTP/1.0 中,服务器无法根据同一个 IP 地址上的不同域名来区分虚拟主机。因此,每个域名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 IP 地址。
  • HTTP/1.1

    • 强制要求所有请求都包含 Host 头部,这使得服务器可以在同一个 IP 地址上托管多个虚拟主机(即虚拟主机支持)。这大大降低了对 IP 地址的需求。

7. 错误处理改进

  • HTTP/1.0

    • 对错误处理机制较为简单,不能很好地处理长时间传输的错误。
  • HTTP/1.1

    • 改进了对错误的处理,支持更细粒度的错误码和报文。例如,对于客户端发送的大型请求或长时间的上传,如果发生错误,服务器可以立即响应错误码,而无需等待整个请求传输完毕。

8. OPTIONS 方法与其他方法支持

  • HTTP/1.0

    • 支持的请求方法较少,通常包括 GET、POST 和 HEAD。
  • HTTP/1.1

    • 引入了更多的 HTTP 方法,例如:
      • OPTIONS:用于请求服务器支持的请求方法。
      • PUT:用于向指定资源上传内容。
      • DELETE:用于删除指定资源。
      • TRACE:用于调试的回声请求。

9. 请求和响应的长度限制

  • HTTP/1.0

    • 对请求头的长度和请求 URI 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规定,依赖于服务器的实现。
  • HTTP/1.1

    • 对请求头和 URI 的长度做了一定的规定,通常客户端和服务器都会有合理的限制,避免超长的 URI 或请求头导致问题。

10. 代理和中介的支持

  • HTTP/1.1
    • 引入了更多关于代理、缓存和网关等中间实体的支持,如 ViaUpgrade 头部字段,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够更好地协作处理代理和缓存。

总结:

  • HTTP/1.0 主要设计为单请求单响应的简单通信协议,不支持持久连接、分块传输等优化机制,效率相对较低。
  • HTTP/1.1 提供了大量改进,支持持久连接、管道化传输、分块传输编码、更多的状态码和方法、更丰富的缓存控制以及虚拟主机的支持,极大地提升了性能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些改进使得 HTTP/1.1 成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 HTTP 协议版本,尽管现在 HTTP/2 和 HTTP/3 也在逐渐普及。

http://www.lryc.cn/news/452081.html

相关文章:

  • 卡夫卡的理解
  • 基础算法之滑动窗口--Java实现(上)--LeetCode题解:长度最小的子数组-无重复字符的子串-最大连续1的个数III-将x减到0的最小操作数
  • Linux -- 文件系统(文件在磁盘中的存储)
  • 微服务(Microservices),服务网格(Service Mesh)以及无服务器运算Serverless简单介绍
  • 【AIGC】AI时代的数据安全:使用ChatGPT时的自查要点
  • 什么是区块链桥?
  • 机器学习框架
  • 金三银四:20道前端手写面试题
  • RAC被修改权限及相关问题
  • Golang | Leetcode Golang题解之第441题排列硬币
  • 数学建模--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应该怎么准备?
  • Java项目实战II基于Java+Spring Boot+MySQL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 【数据分享】2000—2023年我国省市县三级逐月植被覆盖度(FVC)数值(Shp/Excel格式)
  • 《Linux从小白到高手》理论篇(十一):Linux的系统环境管理
  • Qt/C++开源控件 自定义雷达控件
  • 什么是IDE(集成开发环境)?
  • 【Linux】用虚拟机配置Ubuntu 24.04.1 LTS环境
  • MacOS升级Ruby版本详解:步骤、挑战与解决方案
  • Log4j的配置与使用详解
  • docker 的目录有那些,分别存放什么东西
  • 开源模型应用落地-模型微调-语料采集-数据格式化(四)
  • C语言+单片机
  • vmvare虚拟机centos 忘记超级管理员密码怎么办?
  • 使用 Vue3 和 Axios 实现 CRUD 操作
  • .NET MAUI(.NET Multi-platform App UI)下拉选框控件
  • C++平台跳跃游戏
  • 多系统萎缩患者必看!这些维生素助你对抗病魔
  • 深度学习模型性能优化实战之从评估到提升的全流程解析
  • C++ | Leetcode C++题解之第446题等差数列划分II-子序列
  • 【解密 Kotlin 扩展函数】扩展属性与扩展函数类似(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