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 编码系列:集合框架(List、Set、Map 及其常用实现类)

引言

在 Java 开发中,集合框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存储和操作一组对象的工具。Java 集合框架主要包括 ListSetMap 接口及其常用的实现类。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集合类不仅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性能,还能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本文将深入探讨 Java 集合框架的底层原理,并结合大厂的最佳实践,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核心概念。

1. List 接口及其常用实现类
1.1 基本概念

List 接口表示一个有序的集合,允许重复元素。List 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索引,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和修改元素。

1.2 常用实现类
  • ArrayList:基于动态数组实现,支持快速随机访问,但在中间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时性能较差。
  • LinkedList:基于双向链表实现,支持快速插入和删除操作,但在随机访问时性能较差。
  • Vector:类似于 ArrayList,但线程安全,性能较差。
  • Stack:继承自 Vector,实现了栈数据结构。
1.3 底层原理
  • ArrayList

    • 内部实现ArrayList 内部使用一个动态数组 Object[] elementData 来存储元素。
    • 扩容机制:当数组容量不足时,会自动扩容,新容量通常是原容量的 1.5 倍。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System.out.println(list); // [A, B, C]
    System.out.println(list.get(1)); // B
  • LinkedList

    • 内部实现LinkedList 内部使用双向链表来存储元素,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元素值、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的引用和一个指向后一个节点的引用。
    • 插入和删除:在链表头部或尾部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1),但在中间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LinkedList<String> list = new LinkedList<>();
    list.addFirst("A");
    list.addLast("C");
    list.add(1, "B");System.out.println(list); // [A, B, C]
    System.out.println(list.get(1)); // B
1.4 常见操作
  • 添加元素

    • add(E e):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
    • add(int index, E e):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
    list.add(0, "B");System.out.println(list); // [B, A]
  • 删除元素

    • remove(int index):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 remove(Object o):删除第一个匹配的元素。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A", "B", "C"));
    list.remove(1);
    list.remove("C");System.out.println(list); // [A]
  • 获取元素

    • get(int index):获取指定位置的元素。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A", "B", "C"));
    String element = list.get(1);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B
  • 遍历元素

    • 使用 for 循环
    • 使用 Iterator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A", "B", "C"));// 使用 for 循环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使用 Iterator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1.5 最佳实践
  • 选择合适的实现类

    • ArrayList:适用于需要频繁随机访问的场景。
    • LinkedList: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场景。
  • 初始化容量

    • ArrayList:如果已知元素数量,可以初始化容量,减少扩容次数。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100);
  • 使用 List 接口

    • 代码复用:在方法签名中使用 List 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public void printList(List<String> list) {for (String s : list) {System.out.println(s);}
    }
2. Set 接口及其常用实现类
2.1 基本概念

Set 接口表示一个不包含重复元素的集合。Set 不保证元素的顺序,也不允许插入重复元素。

2.2 常用实现类
  • HashSet:基于哈希表实现,不保证元素的顺序,不允许重复元素。
  • LinkedHashSet:基于哈希表和链表实现,保持元素的插入顺序,不允许重复元素。
  • TreeSet:基于红黑树实现,保持元素的自然顺序或自定义排序,不允许重复元素。
2.3 底层原理
  • HashSet

    • 内部实现HashSet 内部使用 HashMap 来存储元素,键为元素本身,值为一个常量对象。
    • 哈希冲突: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元素的哈希值,如果发生哈希冲突,使用链地址法解决。
    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set.add("A");
    set.add("B");
    set.add("C");System.out.println(set); // [A, B, C]
  • LinkedHashSet

    • 内部实现LinkedHashSet 内部使用 LinkedHashMap 来存储元素,保持元素的插入顺序。
    • 链表:每个元素不仅有一个哈希桶,还有一个双向链表节点。
    LinkedHashSet<String> set = new LinkedHashSet<>();
    set.add("A");
    set.add("B");
    set.add("C");System.out.println(set); // [A, B, C]
  • TreeSet

    • 内部实现TreeSet 内部使用 TreeMap 来存储元素,保持元素的自然顺序或自定义排序。
    • 红黑树TreeSet 使用红黑树实现,保证元素的有序性。
    TreeSet<String> set = new TreeSet<>();
    set.add("C");
    set.add("A");
    set.add("B");System.out.println(set); // [A, B, C]
2.4 常见操作
  • 添加元素

    • add(E e):添加元素,如果元素已存在,则不添加。
    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set.add("A");
    set.add("B");
    set.add("A"); // 不会添加重复元素System.out.println(set); // [A, B]
  • 删除元素

    • remove(Object o):删除指定的元素。
    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Arrays.asList("A", "B", "C"));
    set.remove("B");System.out.println(set); // [A, C]
  • 检查元素

    • contains(Object o):检查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元素。
    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Arrays.asList("A", "B", "C"));
    boolean contains = set.contains("B");System.out.println(contains); // true
  • 遍历元素

    • 使用 for-each 循环
    • 使用 Iterator
    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Arrays.asList("A", "B", "C"));// 使用 for-each 循环
    for (String s : set) {System.out.println(s);
    }// 使用 Iterator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2.5 最佳实践
  • 选择合适的实现类

    • HashSet:适用于不需要保持元素顺序的场景。
    • LinkedHashSet:适用于需要保持元素插入顺序的场景。
    • TreeSet:适用于需要保持元素有序的场景。
  • 使用 Set 接口

    • 代码复用:在方法签名中使用 Set 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public void printSet(Set<String> set) {for (String s : set) {System.out.println(s);}
    }
  • 重写 equalshashCode 方法

    • 确保唯一性:如果自定义对象需要存储在 Set 中,必须重写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确保对象的唯一性。
    class Person {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age;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this.name = name;this.age = age;}@Override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if (this == o) return true;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Person person = (Person) o;return age == person.age && Objects.equals(name, person.name);}@Overridepublic int hashCode()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3. Map 接口及其常用实现类
3.1 基本概念

Map 接口表示一个键值对的集合,每个键最多只能映射到一个值。Map 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除非使用特定的实现类。

3.2 常用实现类
  • HashMap:基于哈希表实现,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允许一个 null 键和多个 null 值。
  • LinkedHashMap:基于哈希表和链表实现,保持键值对的插入顺序,允许一个 null 键和多个 null 值。
  • TreeMap:基于红黑树实现,保持键值对的自然顺序或自定义排序,不允许 null 键。
  • Hashtable:类似于 HashMap,但线程安全,性能较差,不允许 null 键和 null 值。
3.3 底层原理
  • HashMap

    • 内部实现HashMap 内部使用一个数组 Node<K,V>[] table 来存储键值对,每个节点包含一个键、一个值、一个哈希值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 哈希冲突:通过哈希函数计算键的哈希值,如果发生哈希冲突,使用链地址法解决。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 1);
    map.put("B", 2);
    map.put("C", 3);System.out.println(map); // {A=1, B=2, C=3}
  • LinkedHashMap

    • 内部实现LinkedHashMap 内部使用 HashMap 和双向链表来存储键值对,保持键值对的插入顺序。
    • 链表:每个节点不仅有一个哈希桶,还有一个双向链表节点。
    Linked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LinkedHashMap<>();
    map.put("A", 1);
    map.put("B", 2);
    map.put("C", 3);System.out.println(map); // {A=1, B=2, C=3}
  • TreeMap

    • 内部实现TreeMap 内部使用 TreeMap 来存储键值对,保持键值对的自然顺序或自定义排序。
    • 红黑树TreeMap 使用红黑树实现,保证键值对的有序性。
    Tree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TreeMap<>();
    map.put("C", 3);
    map.put("A", 1);
    map.put("B", 2);System.out.println(map); // {A=1, B=2, C=3}
3.4 常见操作
  • 添加键值对

    • put(K key, V value):添加键值对,如果键已存在,则更新对应的值。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 1);
    map.put("B", 2);
    map.put("A", 3); // 更新键 "A" 的值System.out.println(map); // {A=3, B=2}
  • 删除键值对

    • remove(Object key):删除指定键的键值对。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Map.of("A", 1, "B", 2, "C", 3));
    map.remove("B");System.out.println(map); // {A=1, C=3}
  • 获取值

    • get(Object key):获取指定键的值。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Map.of("A", 1, "B", 2, "C", 3));
    int value = map.get("B");System.out.println(value); // 2
  • 检查键或值

    • containsKey(Object key):检查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检查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值。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Map.of("A", 1, "B", 2, "C", 3));
    boolean containsKey = map.containsKey("B");
    boolean containsValue = map.containsValue(2);System.out.println(containsKey); // true
    System.out.println(containsValue); // true
  • 遍历键值对

    • 使用 for-each 循环
    • 使用 Iterator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Map.of("A", 1, "B", 2, "C", 3));// 使用 for-each 循环
    for (Map.Entry<String, Integer> entry : map.entrySet())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 entry.getValue());
    }// 使用 Iterator
    Iterator<Map.Entry<String, Integer>> iterator = map.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Map.Entry<String, Integer> entry = iterator.next();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 entry.getValue());
    }
3.5 最佳实践
  • 选择合适的实现类

    • HashMap:适用于不需要保持键值对顺序的场景。
    • LinkedHashMap:适用于需要保持键值对插入顺序的场景。
    • TreeMap:适用于需要保持键值对有序的场景。
  • 使用 Map 接口

    • 代码复用:在方法签名中使用 Map 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public void printMap(Map<String, Integer> map) {for (Map.Entry<String, Integer> entry : map.entrySet())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 entry.getValue());}
    }
  • 重写 equalshashCode 方法

    • 确保唯一性:如果自定义对象作为键存储在 Map 中,必须重写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确保键的唯一性。
    class Person {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age;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this.name = name;this.age = age;}@Override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if (this == o) return true;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Person person = (Person) o;return age == person.age && Objects.equals(name, person.name);}@Overridepublic int hashCode()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4. 大厂最佳实践
4.1 集合框架
  •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

    • 使用 ArrayList 而不是 LinkedList:除非确实需要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否则使用 ArrayList
    • 初始化容量:如果已知元素数量,可以初始化容量,减少扩容次数。
    • 使用 Set 接口:在方法签名中使用 Set 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 Google Java Style Guide

    • 使用 for-each 循环:在遍历集合时,优先使用 for-each 循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 使用 Map 接口:在方法签名中使用 Map 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 Oracle 官方文档

    • 重写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如果自定义对象需要存储在集合中,必须重写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确保对象的唯一性。
    • 选择合适的实现类: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集合实现类,提高代码的性能。
5. 总结

本文深入探讨了 Java 集合框架的 ListSetMap 接口及其常用实现类的底层原理,并结合大厂的最佳实践,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集合类不仅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性能,还能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更多内容,请随时告诉我!

http://www.lryc.cn/news/443862.html

相关文章:

  • Go进阶概览 -【7.2 泛型的使用与实现分析】
  • 罗德岛战记游戏源码(客户端+服务端+数据库+全套源码)游戏大小9.41G
  • AI+教育|拥抱AI智能科技,让课堂更生动高效
  • WebServer
  • java项目之基于spring boot的多维分类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源码
  • go的结构体、方法、接口
  • 力扣第一题——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 Tuxera NTFS for Mac 2023绿色版
  • LeetCode[中等] 155. 最小栈
  • Python青少年简明教程目录
  • Revit学习记录-版本2018【持续补充】
  • 深度学习01-概述
  • leetcode232. 用栈实现队列
  • 智慧火灾应急救援航拍检测数据集(无人机视角)
  • eureka.client.service-url.defaultZone的坑
  • 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d版字符系统升级到dde图形化】配置方法
  • 学习IEC 62055付费系统标准
  • 如何在Markdown写文章上传到wordpress保证图片不丢失
  • html,css基础知识点笔记(二)
  • (k8s)kubernetes 部署Promehteus学习之路
  • 初写MySQL四张表:(3/4)
  • 【Java】线程暂停比拼:wait() 和 sleep()的较量
  • CQRS模型解析
  • qt-C++笔记之作用等同的宏和关键字
  • java(3)数组的定义与使用
  • Integer 源码记录
  • 【RocketMQ】一、基本概念
  • 笔记9.18
  • 时间序列8个基准Baseline模型及其详细解读
  • 将相机深度图转接为点云的ROS2功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