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原理 IP协议与以太网协议

 博主主页: 码农派大星.

    数据结构专栏:Java数据结构

 数据库专栏:MySQL数据库

JavaEE专栏:JavaEE

关注博主带你了解更多数据结构知识

目录

1.网络层   IP协议

1.IP协议格式

2.地址管理

2.1 IP地址

2.2 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2.3NAT网络地址转换

2.4网段划分

 3.路由选择

2.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协议

1 认识以太⽹

2.认识MAC地址

3.ARP协议 

4.以太⽹帧格式

3.应⽤层协议DNS(DomainNameSystem)


1.网络层   IP协议

1.地址管理 => IP地址

2.路由管理 => 数据报传输路径进行规划

1.IP协议格式

4位版本号:指定IP协议的版本,对于IPv4来说,就是4,IPv6,就是6.

4位头部⻓度(header length):IP头部的⻓度是多少个32bit,也就是length*4的字节数.4bit表⽰最 ⼤的数字是15,因此IP头部最⼤⻓度是60字节.

8位服务类型(TypeOfService):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4位TOS字段,和1位保留字段(必须置为 0).4位TOS分别表⽰:最⼩延时,最⼤吞吐量,最⾼可靠性,最⼩成本.这四者相互冲突,只能选择⼀个. 对于ssh/telnet这样的应⽤程序,最⼩延时⽐较重要;对于ftp这样的程序,最⼤吞吐量⽐较重要.

16位总⻓度(total length):IP数据报整体占多少个字节.

IP协议内置了拆包组包机制,单个IP数据报确实没法超过64KB,但不代表IP协议不能传输超过64KB的数据,IP协议会自动把大的数据报,拆成多个IP数据报携带传输,在接收方再进行拼装.

16位标识(id) : 同一个载荷的数据,被分成多份,交给多个IP数据报来携带,多个IP数据报,16标识(id)是相同的数值

3位标志位 : 只有2个有效,其中一个,表示这个包是否需要组包(是否拆包的一部分),另一个表示当前包是否组包的最后一个单位

13位片偏移: 决定组包的时候数据报的位置

8位⽣存时间(TimeToLive,TTL): 一个数据报在网络中最多存活多长时间. 

8位协议 : IP数据报中,携带的载荷,是哪种传输层协议的数据报

16位头部校验和: 验证数据在传输中是否出错(只是针对首部,IP报头),载荷部分TCP/UDP都有自己的校验和了

32位源地址和32位⽬标地址:表⽰发送端和接收端

IP地址是32位的整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不方便理解和阅读,于是就通过点分十进制把32位(4字节)通过3个圆点分割开,每一个部分是一个字节(范围是0-255)

2.地址管理

2.1 IP地址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整数,即42亿9千万。地址描述的是一台联网设备在网络上所占的位置,理论上来说,是不应该重复的,但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看来是不够用的。

2.2 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1.动态分配IP地址

一个设备上网就分配IP,不上网就不分配IP

2.NAT网络地址转换

3.IPv6 使用128位(2^{128})16个字节表示IP地址  而IPv4使用32位(2^{32})4个字节

2.3NAT网络地址转换

把IP地址分为两大类:

1, 内网IP/私网IP   是以10.、172.16.-172.31.、192.168.

2,外网IP/公网IP

公网IP必须是唯一的,但私网IP是允许重复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时允许重复的)

同一个局域网内,主机A访问主机B,不会涉及到NAT机制,公网上的设备A,访问公网上的设备B,也不会涉及到NAT机制,但如果一个局域网中的主机A访问另一个局域网的主机B,NAT机制中,不允许的!! 

如果局域网内部的设备A访问公网上的设备B ,NAT机制主要就是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生效

NAT机制的缺点: 网络环境太复杂,替换过程中,每一层路由器都需要维护映射关系,每次转发数据,都要查询映射关系,都是开销

2.4网段划分

把一个IP地址会划分成2部分:网络号(标识一个局域网)+主机号(标识局域网中的设备)
同一个局域网中,网络号必须相同,主机号不同。

以我的主机为例:子网掩码为11111111 1111111 11111110 0000000,被标记为1的位置就是网络号,标记为0为主机号,那么网络号就是10.81.33,主机号为:.105

上面带有的子网掩码的划分是当下的网络环境,也有一些其他划分方式。

 3.路由选择

在网络中进行路由转发的时候,每一个路由器无法知道网络的全貌,只知道一些局部信息,这就意味IP数据转发的过程中,是探索式,启发式的。
一个网络层的数据报报每次到达一个路由器的时,会进行一个类似“问路”的过程,每一个路由器内部都有一个数据结构“路右边”,根据数据报中的目的IP查找路由表,如果查到了,就直接去对应的位置,如果没有查到路由表中会有一个默认的表项,就向默认表项转发。

2.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协议

1 认识以太⽹

"以太⽹"不是⼀种具体的⽹络,⽽是⼀种技术标准;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也包含了⼀些物理 层的内容,以太⽹是当前应⽤最⼴泛的局域⽹技术

2.认识MAC地址

MAC地址⽤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度为48位,及6个字节.⼀般⽤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例如:08:00:27:03:fb:19),在⽹卡出⼚时就确定了,不能修改.mac地址通常是唯⼀的

MAC地址与IP地址区别:

1).MAC地址使用6个字节表示,IP地址使用4个,空间范围比IP地址大了60000多倍,MAC地址可以给每个设备,都分配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值,一般一个网卡,在出厂的时候,MAC地址就被分配好了,就写死了,MAC地址也可以作为设备身份的标识

2)MAC地址使用在数据链路层,用来实现两个相邻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微观),IP地址使用在网络层,立足于整个转发流程,进行路径规划(宏观)

IP地址立足于全局,完成整个传输过程,而mac地址只是相邻设备的通信

3.ARP协议 

ARP不是⼀个单纯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是⼀个介于数 据链路层和⽹络层之间的协议;

ARP协议/ARP数据报建⽴了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4.以太⽹帧格式

IP地址立足于全局,完成整个传输过程,而mac地址只是相邻设备的通信。 

3.应⽤层协议DNS(DomainNameSystem)

即域名解析系统

域名=>网址

域名代表了IP地址

域名和IP地址,存在对应关系,一般是一个域名对应一个或者多个IP,也可能多个域名对应一个IP

把域名转换成IP地址的系统叫域名解析系统

全球搭建了DNS服务器,在全球范围里,DNS服务器数量太少,所以全球部署了许多DNS的镜像服务器供全球用户使用,每个人上网都会就近选择镜像DNS服务器.

http://www.lryc.cn/news/438796.html

相关文章:

  • k8s的安装
  • Qt中样式表常用的属性名称定义
  • React源码学习(一):如何学习React源码
  • 云计算服务的底层,虚拟化技术的实现原理
  • 大数据Flink(一百一十六):Flink SQL的时间属性
  • Ansible自动化部署kubernetes集群
  • 网络通信流程
  • 数据结构一:绪论
  • 使用OpenFeign在不同微服务之间传递用户信息时失败
  • js中【Worker】相关知识点详细解读
  • 使用Apify加载Twitter消息以进行微调的完整指南
  • 【C++算法】滑动窗口
  • (c++)猜数字(含根据当前时间生成伪随机数代码)
  • 优化批处理流程:自定义BatchProcessorUtils的设计与应用
  • Framebuffer应用编程
  • MongoDB根据字段内容长度查询语句
  • Android中的单例模式
  • python做游戏好用吗
  • 常用游戏运行库下载
  • (1)CLIP
  • MongoDB高可用和分片集群知识
  • 【Python日志功能】一.日志基础与基本配置
  • 深圳铨顺宏科技展邀您体验前沿人工智能技术
  • Lombok:Java开发者的代码简化神器【后端 17】
  • [linux]GCC G++官方源码国内下载地址汇总
  • 部署opengauss5.0.3,细节满满
  • 面试题总结(四) -- STL与算法篇
  • HashSet及其实现原理
  • 反序列化漏洞练习1
  • 树莓派Pico2(RP2350)开发环境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