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MySQL中undo log、redo log 和 binlog三种日志的作用及应用场景

在 MySQL 数据库中,undo log、redo log 和 binlog 都是关键的日志类型,它们在数据恢复和事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1. Undo Log(回滚日志)

    • 作用:undo log 主要用于事务回滚和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它记录了数据被修改之前的状态,以便在需要回滚事务时,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原有状态。
    • 应用场景:当事务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被显式回滚时,undo log 可以用来撤销已经执行的操作。
  2. Redo Log(重做日志)

    • 作用:redo log 主要用于事务提交后的数据恢复。它记录了数据修改的操作,即使系统在事务提交后立刻崩溃,仍可以通过 redo log 恢复已提交事务的修改。
    • 应用场景:在 MySQL 发生崩溃后,通过 redo log 可以进行崩溃恢复,确保已提交的事务不会丢失。这有助于 MySQL 实现持久性(Durability)这一 ACID 属性。
  3. Binlog(归档日志或二进制日志)

    • 作用:binlog 记录了所有对数据库造成更改的 SQL 语句,包括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它的主要目的是复制和数据恢复。
    • 应用场景
      • 复制:在主从复制场景中,主数据库会将 binlog 传输给从数据库,从数据库可以重放这些日志以实现数据同步。
      • 数据恢复:binlog 可以用来进行增量备份和恢复,通过重放 binlog,可以把数据库恢复到特定时间点,比如恢复丢失的数据。

综合应用场景
结合三种日志的实际应用,MySQL 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与保护:

银行系统:使用 undo log 确保单笔转账的原子性,redo log 保证系统崩溃后的数据完整性,binlog 则用于灾难恢复和高可用性架构。
电商平台:undo log 和 MVCC 提高了读写并发性能,redo log 提供了系统高负载下的稳定性,binlog 用于实时数据同步和数据分析。
社交网络:在用户大量并发操作下,undo log 保证数据一致性,redo log 提高写性能和数据恢复能力,而 binlog 则用于跨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和故障恢复。

总结来说

  • Undo log 用于回滚未提交的事务,保证事务的原子性。
  • Redo log 用于恢复已提交事务的更改,保证事务的持久性。
  • Binlog 用于数据复制和增量备份恢复,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http://www.lryc.cn/news/396118.html

相关文章:

  • javaweb零碎知识3
  • 2024.7.9.小组汇报postman分享会
  • C语言文件操作-文件IO(系统调用)
  • LeetCode67(二进制求和[位运算,大数运算])
  • grep对文件内容搜索(附重要拓展-正则表达式)
  • 前端JS特效第26波:jQuery日期时间选择器插件
  • Anaconda+Pycharm 项目运行保姆级教程(附带视频)
  • java面试-java基础(上)
  • STM32快速搭建项目框架
  • JMH324-免费【最后一战LOL】MOBA竞技版本+单机一键端+视频教程+文本教程
  • WPF UI 3D 多轴 机械臂 stl 模型UI交互
  • 《金山 WPS AI 2.0:重塑办公未来的智能引擎》
  • RT2-使用NLP的方式去训练机器人控制器
  • VisActor vs ECharts: 哪个更适合你的数据可视化需求?
  • 【QT中实现摄像头播放、以及视频录制】
  • el-table封装popver組件,点击列筛选行数据功能,支持筛选,搜索,排序功能
  • 基于DPU的云原生计算资源共池管理解决方案
  • Bugly并非无所不能
  • 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1批次上午客观题参考答案及解析(3)
  •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 | 对密集和小目标友好的EVAblock 【原理 + 完整代码】
  • 高效前端开发:解密pnpm的存储与链接
  • 设置单实例Apache HTTP服务器
  • Python | Leetcode Python题解之第221题最大正方形
  • 使用Python实现线性拟合
  • 如何在浏览器控制台Console中引入外部 JS
  • 后端——全局异常处理
  • 软件开发面试题(C#语言,.NET框架)
  • Spring学习04-[Spring容器核心技术AOP学习]
  • 第5章-组合序列类型
  • 大话光学原理:2.最短时间原理、“魔法石”与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