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关于Disruptor监听策略

Disruptor框架提供了多种等待策略,每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以下是这些策略的详细介绍及其适用场景:

1. 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使用锁和条件变量进行线程间通信,线程在等待时会进入阻塞状态,释放CPU资源。
  • 适用场景
    • 适合对延迟要求不高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需要最大化CPU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CPU占用。
    • 典型应用:批处理系统、日志处理系统。

2. BusySpinWaitStrategy

  • 特点
    • 不释放CPU资源,线程不断循环等待事件。
  • 适用场景
    • 适合对延迟非常敏感的应用。
    • 系统有充足的CPU资源,并且能够接受高CPU使用率。
    • 典型应用:高频交易系统。

3. Lite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类似于BlockingWaitStrategy,但实现更轻量级。
    • 同样使用锁和条件变量。
  • 适用场景
    • 适合需要节省CPU资源但又不希望完全阻塞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且对延迟要求适中。
    • 典型应用:一般的企业应用。

4. LiteTimeout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类似于LiteBlockingWaitStrategy,但支持超时等待。
    • 使用锁、条件变量和超时机制。
  • 适用场景
    • 适合需要节省CPU资源且有超时机制需求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对延迟要求适中,并希望在等待超时后进行特定处理。
    • 典型应用:网络通信应用,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响应。

5. 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

  • 特点
    • 结合了多种等待策略,根据不同的条件逐步后退。
    • 支持多阶段等待,包括忙等待、yield和阻塞等待。
  • 适用场景
    • 适合需要灵活应对不同负载条件的应用。
    • 系统资源情况不确定,且需要在不同负载下自动调整等待策略。
    • 典型应用:动态负载的应用系统。

6. Sleep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线程在等待时短暂休眠,降低CPU占用。
  • 适用场景
    • 适合对延迟要求不高且希望减少CPU占用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且不需要高频事件处理。
    • 典型应用:后台任务处理。

7. Timeout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类似于BlockingWaitStrategy,但支持超时等待。
    • 使用锁、条件变量和超时机制。
  • 适用场景
    • 适合需要节省CPU资源且有超时机制需求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对延迟要求适中,并希望在等待超时后进行特定处理。
    • 典型应用:超时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任务。

8. Yield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使用Thread.yield()方法让出CPU资源,允许其他线程运行。
    • 当没有新事件时,线程会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
  • 适用场景
    • 适合延迟敏感的应用场景。
    • 系统有足够的CPU资源来处理并发任务,并希望在高吞吐量和低延迟之间取得平衡。
    • 典型应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选择策略的综合建议

  • 低延迟,高吞吐量
    • 使用BusySpinWaitStrategyYieldingWaitStrategy
  • 中等延迟,节省资源
    • 使用SleepingWaitStrategyLiteBlockingWaitStrategy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
  • 资源有限,低CPU占用
    • 使用BlockingWaitStrategyTimeoutBlockingWaitStrategy

示例代码

使用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
Disruptor<Holder> disruptor = new Disruptor<>(new HolderEventFactory(),bufferSize,new ThreadFactoryBuilder().setNameFormat("disruptor-thread-%d").build(),ProducerType.MULTI,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withLock(new BusySpinWaitStrategy(),new BlockingWaitStrategy(),10, TimeUnit.MILLISECONDS)
);

通过理解每种策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等待策略,确保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有效利用系统资源。

http://www.lryc.cn/news/389768.html

相关文章:

  • 大数据面试题之HBase(3)
  • c#中赋值、浅拷贝和深拷贝
  • 旧版st7789屏幕模块 没有CS引脚的天坑 已解决!!!
  • 激光粒度分析仪校准步骤详解:提升测量精度的秘诀
  • 独一无二的设计模式——单例模式(python实现)
  • 第二证券:可转债基础知识?想玩可转债一定要搞懂的交易规则!
  • 原型模式的实现
  • 【第二套】华为 2024 年校招-硬件电源岗
  • Xilinx FPGA:vivado利用单端RAM/串口传输数据实现自定义私有协议
  • Spark on k8s 源码解析执行流程
  • 粤港联动,北斗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 Chrome导出cookie的实战教程
  • 视频文字转语音经验笔记
  • 视频融合共享平台LntonCVS统一视频接入平台智慧安防应用方案
  • 使用Python绘制动态螺旋线:旋转动画效果
  • Symfony实战手册:PHP框架的高级应用技巧
  • TOGAF培训什么内容?参加TOGAF培训有什么好处?考试通过率多少?
  • keepalived HA nginx方案
  • 报错:pathspec ‘xxx‘ did not match any file(s) known to git
  • sed 保持空间命令之 x 的执行逻辑
  • 按位异或^
  • 《企业实战分享 · 常用运维中间件》
  • PyCharm 2024.1简介
  • 终身免费的Navicat数据库,不需要破解,官方支持
  • Spring Boot中的模板引擎选择与配置
  • 4、音视频封装格式---FLV
  • vscode 前行复制到下一行
  • 什么是文档透明加密|好用的文档透明加密软件有哪些?
  • XTDrone-固定翼无人机编队跟踪无人车-配置教程
  • 实现高性能、可扩展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go-zero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