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设计模式(十八)----行为型模式之策略模式

1、概述

先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去旅游选择出行模式有很多种,可以骑自行车、可以坐汽车、可以坐火车、可以坐飞机。

作为一个程序猿,开发需要选择一款开发工具,当然可以进行代码开发的工具有很多,可以选择Idea进行开发,也可以使用eclipse进行开发,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一些开发工具。

定义:

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它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的实现分割开来,并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对这些算法进行管理。

2、结构

策略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策略(Strategy)类: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 具体策略(Concrete Strategy)类:实现了抽象策略定义的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或行为。

  • 环境(Context)类: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调用。

3、案例实现

【例】促销活动

一家百货公司在定年度的促销活动。针对不同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推出不同的促销活动,由促销员将促销活动展示给客户。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定义百货公司所有促销活动的共同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void show();
}

定义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 Strategy):每个节日具体的促销活动

//为春节准备的促销活动A
public class StrategyA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买一送一");}
}
​
//为中秋准备的促销活动B
public class StrategyB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满200元减50元");}
}
​
//为圣诞准备的促销活动C
public class StrategyC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满1000元加一元换购任意200元以下商品");}
}

定义环境角色(Context):用于连接上下文,即把促销活动推销给客户,这里可以理解为销售员

public class SalesMan {
​//聚合策略类对象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SalesMan(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tegy = strategy;}
​public Strategy getStrategy() {return strategy;}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tegy = strategy;}
​//由促销员展示促销活动给用户public void salesManShow() {strategy.show();}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春节来了,使用春节促销活动SalesMan salesMan = new SalesMan(new StrategyA());//展示促销活动salesMan.salesManShow();
​System.out.println("==============");//中秋节到了,使用中秋节的促销活动salesMan.setStrategy(new StrategyB());//展示促销活动salesMan.salesManShow();
​System.out.println("==============");//圣诞节到了,使用圣诞节的促销活动salesMan.setStrategy(new StrategyC());//展示促销活动salesMan.salesManShow();}
}

4、优缺点

1,优点:

  • 策略类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由于策略类都实现同一个接口,所以使它们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 易于扩展

    增加一个新的策略只需要添加一个具体的策略类即可,基本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选择语句(if else),充分体现面向对象设计思想。

2,缺点:

  •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 策略模式将造成产生很多策略类,可以通过使用享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象的数量。

5、使用场景

  • 一个系统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时,可将每个算法封装到策略类中。

  •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在这个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可将每个条件分支移入它们各自的策略类中以代替这些条件语句。

  • 系统中各算法彼此完全独立,且要求对客户隐藏具体算法的实现细节时。

  • 系统要求使用算法的客户不应该知道其操作的数据时,可使用策略模式来隐藏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 多个类只区别在表现行为不同,可以使用策略模式,在运行时动态选择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6、JDK源码解析

Comparator 中的策略模式。在Arrays类中有一个 sort() 方法,如下:

public class Arrays{public static <T> void sort(T[] a, Comparator<? super T> c) {if (c == null) {sort(a);} else {if (LegacyMergeSort.userRequested)legacyMergeSort(a, c);elseTimSort.sort(a, 0, a.length, c, null, 0, 0);}}
}

Arrays就是一个环境角色类,这个sort方法可以传一个新策略让Arrays根据这个策略来进行排序。就比如下面的测试类。

public cla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data = {12, 2, 3, 2, 4, 5, 1};// 实现降序排序Arrays.sort(data, new Comparator<Integer>()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return o2 - o1;}});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data)); //[12, 5, 4, 3, 2, 2, 1]}
}

这里我们在调用Arrays的sort方法时,第二个参数传递的是Comparator接口的子实现类对象。所以Comparator充当的是抽象策略角色,而具体的子实现类充当的是具体策略角色。这里传递了一个匿名内部类形式的子实现类。环境角色类(Arrays)应该持有抽象策略的引用来调用。那么,Arrays类的sort方法到底有没有使用Comparator子实现类中的 compare() 方法吗?让我们继续查看TimSort类的 sort() 方法,代码如下:

class TimSort<T> {static <T> void sort(T[] a, int lo, int hi, Comparator<? super T> c,T[] work, int workBase, int workLen) {assert c != null && a != null && lo >= 0 && lo <= hi && hi <= a.length;
​int nRemaining  = hi - lo;if (nRemaining < 2)return;  // Arrays of size 0 and 1 are always sorted
​// If array is small, do a "mini-TimSort" with no mergesif (nRemaining < MIN_MERGE) {int initRunLen = countRunAndMakeAscending(a, lo, hi, c);binarySort(a, lo, hi, lo + initRunLen, c);return;}...}   private static <T> int countRunAndMakeAscending(T[] a, int lo, int hi,Comparator<? super T> c) {assert lo < hi;int runHi = lo + 1;if (runHi == hi)return 1;
​// Find end of run, and reverse range if descendingif (c.compare(a[runHi++], a[lo]) < 0) { // Descendingwhile (runHi < hi && c.compare(a[runHi], a[runHi - 1]) < 0)runHi++;reverseRange(a, lo, runHi);} else {                              // Ascendingwhile (runHi < hi && c.compare(a[runHi], a[runHi - 1]) >= 0)runHi++;}
​return runHi - lo;}
}

上面的代码中最终会跑到 countRunAndMakeAscending() 这个方法中。我们可以看见,只用了compare方法,所以在调用Arrays.sort方法只传具体compare重写方法的类对象就行,这也是Comparator接口中必须要子类实现的一个方法。

http://www.lryc.cn/news/36412.html

相关文章:

  • VUE3入门基础:input元素的type属性值说明
  • 关于供应链,一文教你全面了解什么是供应链
  • Scope作用域简单记录分析
  • ChatGPT创作恋爱甜文
  • 贝叶斯优化及其python实现
  • Lombok使用@Builder无法build父类属性
  • Pixhawk RPi CM4 Baseboard 树莓派CM4安装Ubuntu20.04 server 配置ros mavros mavsdk
  • 后端开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的学位学历认证管理系统
  • jq条件判断验证,正则表达式
  • 23.3.9打卡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259
  • JS - this指向
  • 低代码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
  • Substrate 基础教程(Tutorials) -- 监控节点指标
  • lua table 详解
  • Element表单嵌套树形表格的校验问题
  • 1.webpack的基本使用
  • 面试必看:谈谈你所了解的JVM调优,JVM性能调优总结
  • Pytorch优化器Optimizer
  • 如何在MySQL 8中实现数据迁移?这里有一个简单易用的方案
  • java多线程(二三)并发编程:Callable、Future和FutureTask
  • day4分支和循环作业
  • 轮毂要怎么选?选大还是选小?
  • RabbitMq 使用说明
  • Vue(10-20)
  • C++-对四个智能指针:shared_ptr,unique_ptr,weak_ptr,auto_ptr的理解
  • uni-app中使用vue3语法详解
  • 三十四、MongoDB PHP
  • 浅拷贝和深拷贝的区别
  • 6个常用Pycharm插件推荐,老手100%都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