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指的是在一个系统或软件中对配置项的管理,包括对配置项的定义、存储、跟踪和修改等一系列活动。配置项可以是硬件设备、软件组件、系统设置、网络配置等,配置管理旨在确保在不同时间点或环境下系统或软件的配置项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通过配置管理,可以追踪系统或软件配置项的变更历史,帮助系统或软件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或软件的演变过程,并对变更进行审计和控制。配置管理也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确保开发团队的代码、文档、版本号等信息得到正确管理。

配置标识(配置项识别)的基本步骤

  1. 识别需要受控的配置项:在配置管理过程中,需要确定需要受控的配置项,即确定需要在整个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内进行控制的项目、部件、文档、数据等。

  1. 为每个配置项指定性的标识号:在识别需要受控的配置项后,需要为每个配置项指定唯一的标识号,以便在整个软件/系统生命周期中对其进行追踪、记录、管理和控制。

  1. 定义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针对每个配置项,需要定义其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名称、版本、状态、所有者、负责人、描述、相关文档、所需工具、所需环境等。

  1. 确定每个配置项的所有者及其责任:需要明确每个配置项的所有者及其责任,以确保配置项得到适当的管理和控制,并在整个软件/系统生命周期中保持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1. 确定配置项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间和条件:确定配置项何时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进入配置管理过程,这有助于确保配置项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在其初始阶段开始,并持续到其退役和废弃阶段。

  1. 建立和控制基线:基线是指特定时点或时期的配置项版本或状态,是进行配置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基线,并在整个软件/系统生命周期中对其进行控制。

  1. 维护文档和组件的修订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在配置管理过程中,需要确保各种文档和组件的修订和版本控制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保持一致,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检索和恢复所需版本。

配置审计的分类

配置审计是指对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配置项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保这些配置项的设置符合预期和要求。配置审计通常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

1.功能配置审计:功能配置审计主要是针对配置项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确认配置项的需求和期望功能,以确保它们与实际配置相一致;

  • 检查配置项是否按照预期进行配置,包括参数、选项和设置等;

  • 验证配置项的实际功能是否与预期一致,确保它们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通过功能配置审计,可以确保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配置项能够正常工作,符合业务需求。

2.物理配置审计:物理配置审计主要是针对配置项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确认配置项的物理存在,包括硬件、设备、文件等

配置管理的相关角色及其职责

配置管理涉及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以下是常见的配置管理角色及其职责:

  1. 配置管理员:配置管理员是配置管理团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负责配置管理计划的实施、配置项标识、配置库维护、配置项变更控制和配置报告等。他们也负责与其他团队协调工作,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配置项都得到正确管理。

  1. 配置审计员:配置审计员负责审核配置项变更请求、确认变更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审核记录,以确保所有变更都得到审计。配置审计员还负责进行配置审计,确认所有配置项的实施是否符合规定,以及识别所有未经授权或无法追踪的配置项变更。

  1. 配置工程师:配置工程师负责开发、测试、维护和实施配置项。他们还负责评估系统需求,并确定所需的配置项和配置项的属性。

  1.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确定项目范围,制定计划和时间表,协调和管理配置管理团队,确保项目成功完成并符合业务需求和用户期望。

  1. 业务所有者:业务所有者负责识别和定义配置项,确保配置项符合业务需求,并批准所有变更请求。

  1. QA经理:QA经理负责确保配置项和相关文档的质量,并确保所有变更请求和实施都符合标准和政策要求。

信息系统项目变更的流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变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项目的成功交付。以下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变更的一般流程:

  1. 提出变更请求:项目成员或相关方向项目管理人员提出变更请求,需描述变更原因、内容、范围、影响等信息,提交变更请求表单或变更申请单。

  1. 变更请求评估: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变更的必要性、优先级、成本和资源等因素,并决定是否批准变更请求。

  1. 变更请求分析:对批准的变更请求,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分析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可能的风险和变更后的计划等,制定变更分析报告。

  1. 变更请求审批:经过评估和分析,变更请求被批准,需要相关负责人签署变更请求批准书。

  1. 变更计划制定:根据变更请求分析报告,项目管理人员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实施步骤、实施人员和资源等。

  1. 变更实施:按照变更计划,由相应的团队成员实施变更。

  1. 变更验证:变更实施后,需要验证变更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项目整体目标是否有影响。

  1. 变更关闭:如果变更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变更请求得到了满足,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更新相应的文档和记录,并关闭变更请求。

在变更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及时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变更请求得到合理的评估和分析,并且变更实施后不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目标实现。

http://www.lryc.cn/news/31983.html

相关文章:

  • web餐饮开源程序
  • 28个案例问题分析---027---单表的11个Update接口--MyBatis
  • 大数据开发治理平台 DataWorks
  • Xshell的下载、使用、配置【ssh、telnet、串口】
  • C++回顾(七)—— 面向对象模型
  • 开源监控服务uptime-kuma
  • JavaScript混淆技术:了解其核心原理和常用手段
  • 大型医院云HIS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前端由Angular语言、JavaScript开发;后端使用Java语言开发 融合B/S版电子病历系统
  • SAP UI5 Upload/Download file through NetWeaver Gateway
  • opencv校正图像
  • JavaScript:函数与箭头函数的区别
  • 八股文(四)
  • XSS挑战赛(xsslabs)1~10关通关解析
  • 什么是以太网供电POE
  • 【JUC2022】第七章 AQS、ReentrantReadWriteLock 和 StampedLock
  • Spark 磁盘作用
  • 三、Spark 内存管理
  • Java 面试常见项目问题回答
  • 文件上传和下载(原生JS + SpringBoot实现)
  • 【C语言学习笔记】:安全性
  • Linux - 磁盘存储管理 磁盘引入
  • 分割std::string成多个string
  • 3月多国更新进出口产品规定
  • nacos相关面试题
  • Linux基础命令-groupmems管理组群的成员
  • css系统化学习
  • AI的简单介绍
  • 【Linux】-- 进程间通讯
  • STM32模拟SPI时序控制双路16位数模转换(16bit DAC)芯片DAC8552电压输出
  • 基于intel x86+fpga智能驾驶舱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硬件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