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主从复制实现Redis集群

主从复制实现Redis集群实验 (一主二从):

实验环境: 使用Docker 搭建 Redis 版本 5.0.5

打开一个终端窗口,在其中运行如下命令创建一个名为redis-master的Redis容器。注意,它的端口是6379 (本地的端口:映射到容器的端口)

 docker run -itd--name redis-master -p 6379:6379 redis:5.0.5(冒号后可跟特定的版本号;不写的话, 默认latest,即最新的版本)

新开一个命令窗口,在其中运行如下命令创建一个名为redis·slave1的容器。注意,它的端口是6380。这里是在一台电脑端口号来区别一台主Redis容器和另外两台从Redis容器。在真实项目里,多台Redis会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可以通过命令来创建从服务器

 docker run -itd --name redis-slave1 -p 6380:6380 redis:5.0.5
 docker run -itd --name redis-slave2 -p 6381:6381 redis:5.0.5

查看redis-master容器的ip地址, 这里是172.17.0.2

 docker inspect my_redis | grep IPAddress

在真实项目里,Redis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是固定的 而容器启动的Redis服务器的IP地址是动态的,所以这里用上述命令来获取IP地址 在redis-master容器的命令窗口里,分别运行命令,进入命令行窗口

 docker exec -it 容器id可以(头几个字母就行), names也可以(能唯一标识容器即可) /bin/bashexit # 这个命令用于退出容器

可以使用redis-cli命令进入Redis的客户端命令行

 redis-cli

redis-cli

因为还没有配置, 所以 显示的从节点连接数为0。

然后从服务器中, 可以到由于此时还没有通过命令行设置主从模式,因此输出结果里依然能看到当前服务器是“主服务器”,同时没有携带从服务器。在redis-slave1容器的命令窗口里运行如下的命令,指定当前Redis服务器为从服务器。该命令的格式是slaveof IP地址端口号

在从节点上执行下述指令, 使得与主节点建立关系

slaveof 172.17.0.2 6379

主从服务器建立关系主从服务器建立关系

操作后, 主节点的状态

一主二从

从节点的状态

二从

主从复制模式能达到的效果: 主节点写东西, 从节点能够读取到数据

主从节点

在项目里除了可以用slaveof命令搭建主从模式的集群外,还可以用配置参数的方式来搭建,具体的步骤如下: 搭建主服务器的命令不变,并且还是用6379端口

docker run -itd my_redis -p 6379:6379 redis:5.0.5
// 配置从节点的配置文件 如: cd /usr/server  vim redisSlave1.conf
port 6380
slaveof 172.12.0.2 6379

配置文件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 启动容器时需要进行映射 (本地:容器里), 并在启动后读指定的配置文件 (docker logs 容器id -> 能看到报错信息)

docker run -itd --name redis-slave1 -v /usr/server/redisSlave1.conf:/redisConfig/
redisSlave1.conf -p 6380:6380 redis:5.0.5 redis-server /redisConfig/redisSlave1.conf

开启容器

因为修改了端口 (配置文件中已修改), 所以从节点在启动 redis-cli的时候需要指定端口号

redis-cli -h 127.0.0.1 -p 6380

从节点的redis-cli

默认从节点只能读, 不能写

从节点

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增加一行, 从而使得从节点可读可写

slave-read-only no # 指定该服务器可读可写

还有一些配置 能控制主从节点复制的操作

// 主节点的配置
min-slaves-to-write 2
min-slaves-max-1ag 15

第1行的参数表示实现主从复制的从服务器个数最少是2台,第2行的参数表示如果由第1行参数指定的从服务器个数(这里是2台)的心跳延迟时间(lag值)大于15秒,就不执行主从复制。
这两个条件是“或者”的关系,即只要出现从服务器个数小于2,或者2台从服务器的心跳延迟时间大于15秒,主服务器即停止主从复制的操作 (控制主从复制)

http://www.lryc.cn/news/306906.html

相关文章:

  • 高分文献解读|3D打印骨支架实现梯度密度颌骨功能性重建
  • 大型电商日志离线分析系统(一)
  • FL Studio Fruity Edition2024中文入门版Win/Mac
  • 学习vue3第二节(使用vite 创建vue3项目)
  • 基于Siamese网络的zero-shot意图分类
  • Java架构师之路五、微服务: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治理、服务监控、容器化等。
  • [计算机网络]--IP协议
  • MySQL问题记录
  • LeetCode_Java_动态规划系列(1)(题目+思路+代码)
  • Linux使用Docker部署在线协作白板WBO并结合内网穿透发布公网远程访问
  • petalinux烧写image.ub报错
  • [足式机器人]Part2 Dr. CAN学习笔记-Ch00-2 - 数学知识基础
  • 【Linux】head命令使用
  • 【书籍分享 • 第三期】虚拟化与容器技术
  • 数据结构之:堆
  • 助力探索社交出海最短变现路径,融云 1V1 音视频「限时免费」
  • 汇编工具理解
  • Leetcoder Day21| 回溯理论基础+组合
  • 备战蓝桥杯Day17 - 链表
  • 登录页设计新选择:毛玻璃和新拟态风格,非2.5D和插画风
  • 14:00面试,14:05就出来了,问的问题有点变态。。。
  • 关于纯前端想要变成全栈编写接口的学习推荐
  • Rust升级慢,使用国内镜像进行加速
  • Base64 编码 lua
  • 41.仿简道云公式函数实战-数学函数-SUMIF
  • 挑战30天学完Python:Day22 爬虫
  • AI:138-开发一种能够自动化生成艺术品描述的人工智能系统
  • 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里程碑:公共服务电子支付大屏
  • Netty之Decoder详解与实战
  • PCIe P2P DMA全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