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_方法(重载方法签名等详解)

在之前我们学习C语言时,当我们想要重复使用某段代码的功能时,我们会将这段代码定义为一个函数,而在java中我们把这段重复使用的代码叫做方法。

 

方法的定义

类体的内容分为变量的声明和方法的定义,方法的定义包括两部分:方法头和方法体。

// 方法定义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称 ([ 参数类型 形参 ...]){
方法体代码 ;
[ return 返回值 ];
}
举个例子:检验一个年份是否为闰年
public class Method{public static boolean LeapYear(int year){if((year%4==0&&year%100!=0)||year%400==0)){return true;}else{return false;}}
}
注意事项
1. 修饰符:现阶段直接使用 public static 固定搭配
2. 返回值类型:如果方法有返回值,返回值类型必须要与返回的实体类型一致,如果没有返回值,必须写成
void
3. 方法名字:采用小驼峰命名
4. 参数列表:如果方法没有参数, () 中什么都不写,如果有参数,需指定参数类型,多个参数之间使用逗号隔开
5. 方法体:方法内部要执行的语句
6. java 当中,方法必须写在类当中
7. java 当中,方法不能嵌套定义
8. 在java当中,没有方法声明一说,java是在全局搜索的,这点与c语言不一样哦。

方法调用的执行过程

方法调用过程

      调用方法 --- > 传递参数 --- > 找到方法地址 --- > 执行被调方法的方法体 --- > 被调方法结束返回 --- > 回到主调方法继续往下 执行。

这里在给大家一个例子好好体会一下java方法的语法:

计算1到5的阶乘:

public class Test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5; i++) {
sum += fac(i);
}
System.out.println("sum = " + sum);
}
public static int fac(int n) {
System.out.println("计算 n 的阶乘中n! = " + n);
int result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result *= i;
}
return result;
}
}
// 执行结果
计算 n 的阶乘中 n! = 1
计算 n 的阶乘中 n! = 2
计算 n 的阶乘中 n! = 3
计算 n 的阶乘中 n! = 4
计算 n 的阶乘中 n! = 5
sum = 153

java方法中形参与实参的关系

这里需要着重给大家强调,在java中所有的方法里形参都是实参的一份临时拷贝,这里与C语言是一样的。

还是给大家列举一个交换数值的例子帮助理解:

public class Test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20;
swap(a, b);
System.out.println("main: a = " + a + " b = " + b);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System.out.println("swap: x = " + x + " y = " + y);
}
}
// 运行结果
swap: x = 20 y = 10
main: a = 10 b = 20

我们发现a与b的值并没有因为经过swap而发生交换,交换的只不过是形参x,y而实参a,b并没有改变。

注意:对于基础类型来说, 形参相当于实参的拷贝. 传值调用

方法重载

功能多态性就是指可以向功能传递不同的消息,以便让对象根据相应的消息来产生相应的行为。对象的行为通过类中的方法来体现,那么行为的多态性就是方法的重载。

简单点来说的话就是:

一个词语如果有多重含义,那么就说该词语被重载了,具体代表什么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
Java 中方法也是可以重载的。
Java 中,如果多个方法的名字相同,参数列表不同,则称该几种方法被重载了。
public class Test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ret = add(a, b);
System.out.println("ret = " + ret);
double a2 = 10.5;
double b2 = 20.5;
double ret2 = add(a2, b2);
System.out.println("ret2 = " + ret2);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

add函数只能是完成两个整形的相加,而如果你若需要其他数据类型数据完成相加这个功能时还得,重新写一个方法,这就显得很多余,所以,java给我们提供了方法的重载。

注意:想要函数重载,你得满足一下几个要求

1. 方法名必须相同
2. 参数列表必须不同(参数的个数不同、参数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次序必须不同)
3. 与返回值类型是否相同无关 

还是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public class Test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d(1, 2); // 调用add(int, int)
add(1.5, 2.5); // 调用add(double, double)
add(1.5, 2.5, 3.5); // 调用add(double, double, double)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public static double add(double x, double y) {
return x + y;
}
public static double add(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z) {
return x + y + z;
}
}

 方法签名

在同一个作用域中不能定义两个相同名称的标识符。比如:方法中不能定义两个名字一样的变量,那 为什么类中就
可以定义方法名相同的方法呢?
方法签名即:经过编译器编译修改过之后方法最终的名字。具体方式: 方法全路径名 + 参数列表 + 返回值类型,构成
方法完整的名字。

这就是方法重载这个概念建立的基础。 

public class TestMethod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x, int y){
return x + y;
}
public static double add(double x, double y){
return x + 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d(1,2);
add(1.5, 2.5);
}
}

Java递归

从前有坐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将故事,讲的就是:
"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就是:
"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
" 从前有座山 ……"

这小段话完美诠释了递归的思想,就是在方法中调用自己的行为。 

 

递归的必要条件:
1. 将原问题划分成其子问题,注意:子问题必须要与原问题的解法相同
2. 递归出口

这里利用递归求一下n的阶乘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int factor(int n){if(n==0){return 1;}else{return n*factor(n-1);}}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n=5;int ret=factor(n);System.out.println(ret);}
}

 递归执行过程分析

这里要强调的是递归写出来的代码,对比其他的代码往往比较简洁清晰,但是我们知道,方法调用结束时才会释放它在内存中的数据,而递归他会在每一次递归的过程时产生一个新的方法的调用,这样会给内存很大负担,影响运行效率。 

递归练习

这里给大家几道递归的题,让大家体会一下递归的快乐:

按顺序打印一个数字的每一位 ( 例如 1234 打印出 1 2 3 4):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nt num) {
if (num > 9) {
print(num / 10);
}
System.out.println(num % 10);
}
递归求 1 + 2 + 3 + ... + 10
public static int sum(int num) {
if (num == 1) {
return 1;
}
return num + sum(num - 1);
}
写一个递归方法,输入一个非负整数,返回组成它的数字之和 . 例如,输入 1729, 则应该返回
1+7+2+9 ,它的和是 19
public static int sum(int num) {
if (num < 10) {
return num;
}
return num % 10 + sum(num / 10);
}

利用递归的方法写一个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程序

public static int fib(int n) {
if (n == 1 || n == 2) {
return 1;
}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

       好了,这就是java中的方法的一些基础知识了,大家可以对比C语言中的函数进行对比记忆,如果有问题的话大家直接私信我,或者评论区留言,看到就会解答哦~

 

http://www.lryc.cn/news/301693.html

相关文章:

  • VQ35 评论替换和去除(char_length()和replace函数的使用)
  • 【MySQL】学习多表查询和笛卡尔积
  • RabbitMQ实现延迟消息的方式-死信队列、延迟队列和惰性队列
  • 【运维测试】测试理论+工具总结笔记第1篇:测试理论的主要内容(已分享,附代码)
  • 【C语言】实现队列
  • 【友塔笔试面试复盘】八边形取反问题
  • GB 18585-2023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 全面的ASP.NET Core Blazor简介和快速入门
  • HGAME 2024 WEEK2 Crypto WP
  • Postman轻松签名,让SHA256withRSA保驾护航!
  • C#面:简述装箱和拆箱
  • 【Kubernetes in Action笔记】1.快速开始
  • 踩坑实录(Fourth Day)
  • 【python】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requests库
  • 洛谷 P8627 [蓝桥杯 2015 省 A] 饮料换购
  • Academic Inquiry|投稿状态分享(ACS,Wiley,RSC,Elsevier,MDPI,Springer Nature出版社)
  • 1+X运维试题样卷C卷(初级)
  • Spring学习笔记(二)Spring的控制反转(设计原则)与依赖注入(设计模式)
  • MySQL 基础知识(四)之表操作
  • 计算机网络——10FTP
  • javascript中的this指向
  • WebServer 之 http连接处理(下)
  • Android电量相关知识
  • 【Java多线程】线程中几个常见的属性以及状态
  • 鸿蒙OS跨进程IPC与RPC通信
  • Effective Objective-C 学习(三)
  • 蓝桥杯备赛攻略
  • react反向代理
  • 债券专题二:可转债估值-二叉树模型
  • 【闲谈】开源软件的崛起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