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理解JVM垃圾回收机制:引用计数法与可达性分析算法

Java虚拟机(JVM)的自动内存管理机制,特别是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极大地简化了开发者的工作,避免了手动内存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内存泄漏和野指针。本文将探讨两种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经典算法: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算法。

1. 引用计数法 (Reference Counting)

1.1 原理

引用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垃圾回收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为每个对象维护一个引用计数器。当有一个地方引用该对象时,计数器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减1。任何时刻,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变为0时,就表示该对象不再被任何地方引用,可以被回收。

例如,假设对象A被对象B引用,那么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为1。如果对象C也引用了对象A,那么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变为2。当对象B不再引用对象A时,计数器减1,变为1。如果对象C也取消了对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再减1,变为0。此时,对象A就可以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1.2 优点

  • 实现简单:算法逻辑清晰,易于实现。
  • 回收效率高:当对象不再被引用时,可以立即回收,无需等待GC周期,因此回收速度快。

1.3 缺点

尽管引用计数法有其优点,但它在主流的Java虚拟机中并未被采用,主要原因在于其显著的缺点:

  • 循环引用问题:这是引用计数法最致命的缺点。如果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形成循环引用,即使它们都不再被外部引用,它们的引用计数器也永远不会变为0,导致这部分内存永远无法被回收,从而造成内存泄漏。例如,对象A引用对象B,对象B引用对象A,而没有其他任何对象引用A或B。此时,A和B的引用计数都为1,但实际上它们已经不再被程序所使用。
  • 额外开销:每次引用关系的增减都需要更新计数器,这会带来额外的开销。对于频繁创建和销毁对象的场景,这种开销会比较大。
  • 并发问题:在多线程环境下,引用计数的增减操作需要进行同步处理,这会降低性能。

由于循环引用问题的存在,引用计数法不适用于Java这种需要自动管理内存的语言。因此,Java虚拟机主要采用的是可达性分析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

2. 可达性分析算法 (Reachability Analysis)

2.1 原理

可达性分析算法是目前Java虚拟机(以及其他主流的商用程序语言,如C#)中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主流算法。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一系列被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可以被回收。

GC Roots可以是以下几类对象: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例如,正在执行的方法中的局部变量。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通过JNI调用的本地方法所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例如,类的静态成员变量。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例如,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引用。
  • 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关键字)持有的对象:正在被同步锁持有的对象。
  • JVM内部的引用:如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NullPointerException、OutOfMemoryError)等。

可达性分析算法通过遍历这些GC Roots,构建一个对象图。任何不在这个对象图中的对象,都将被视为垃圾,等待被回收。

2.2 优点

  • 解决了循环引用问题:可达性分析算法通过判断对象是否与GC Roots有可达路径来确定对象存活,因此能够很好地解决引用计数法无法处理的循环引用问题。
  • 效率高:在现代JVM中,可达性分析算法配合各种优化(如三色标记法、增量更新、原始快照等)能够高效地进行垃圾回收。

2.3 缺点

  • 需要暂停所有用户线程(Stop The World):在进行GC Roots枚举时,为了保证对象图的准确性,必须暂停所有用户线程。这是可达性分析算法的一个主要缺点,但现代JVM通过各种技术(如并发标记、增量收集等)已经大大缩短了STW的时间,甚至在某些垃圾回收器中实现了几乎不暂停的并发收集。

3. 两种算法对比

特性引用计数法 (Reference Counting)可达性分析算法 (Reachability Analysis)
原理为每个对象维护引用计数器,计数为0则回收从GC Roots出发,通过引用链判断对象可达性,不可达则回收
优点实现简单,回收效率高(立即回收)解决了循环引用问题,效率高(配合优化)
缺点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额外开销,并发问题需要STW(现代JVM已优化),实现相对复杂
JVM应用未采用主流算法

4. 总结

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算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垃圾回收判断策略。引用计数法因其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在Java等主流编程语言中逐渐被弃用。而可达性分析算法凭借其能够有效处理循环引用、且在现代JVM中通过各种优化手段大幅减少了“Stop The World”时间,成为了Java虚拟机判断对象存活的主流算法。

http://www.lryc.cn/news/580233.html

相关文章:

  • 暑期数据结构第一天
  • Docker Desktop 安装到D盘(包括镜像下载等)+ 汉化
  • 【狂飙AGI】第8课:AGI-行业大模型(系列2)
  • springboot整合腾讯云cos对象存储,获取临时密钥,前端直传图片文件
  • web网页,在线%电商,茶叶,商城,网上商城系统%分析系统demo,于vscode,vue,java,jdk,springboot,mysql数据库
  • 数据结构---线性表理解(一)
  • JAVA-springboot 整合Redis
  • 本地搭建区块链服务的详细指南
  • csgo道具整理
  • 网闸内部架构设计:分层与微服务的生死博弈
  • 浅层神经网络:原理与Python实现
  • Android Studio-Git的使用指南
  • 指数分布的Python计算与分析
  • CMD 实用命令大全
  • 【网络与系统安全】强制访问控制——Biba模型
  • Assistant API的原理及应用
  • 深入MIPI DSI显示技术栈 (四) DSI物理层——高速传输的基石
  • HLS基础(1):循环展开与存储分块
  • 深入剖析MYSQL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ReadView视图快照规避幻读问题
  • Kuberrnetes 服务发布
  • AI领域新趋势:从提示(Prompt)工程到上下文(Context)工程
  • Spring Boot + 本地部署大模型实现:优化与性能提升
  • 【排序算法】
  • 模型部署与推理--利用libtorch模型部署与推理
  • 前端捕获异常的全面场景及方法
  • MYSQL 服务正在启动或停止中,请稍候片刻后再试一次。
  • Java 与 MySQL 性能优化:MySQL全文检索查询优化实践
  • 在 Ubuntu 22.04 上使用 Minikube 部署 Go 应用到 Kubernetes
  • 微服务架构下的抉择:Consul vs. Eureka,服务发现该如何选型?
  • 本地部署Dify并结合ollama大语言模型工具搭建自己的AI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