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从一个小故事讲解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

先来看看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一对多的依赖,当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这个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太常见了!

比如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一旦气象局的信息进行了更新,手机上的天气信息就会相应的变化;

比如10086群发的消息,其实也是一个观察者模式的例子,每当10086发送一条消息时,所有的移动手机都会收到这个消息。而且一般消息中都会附带一个提醒“退订请回复T”,一旦回复了T,以后就不会接收到显10086对应的短信了

比如麦当劳吃炸鸡时,当一份食物准备好,就会通知“3045、3045、3045”请取餐,大家都能听到,但是可能只有一个人会去取餐,因为订阅者可以自行决定接收到消息之后动不动,或者说做什么;又比如…

观察者模式描述的就是订阅者和发布者之间的联系。其UML类图如下:

在这个下面给出订阅者和发布者的一个例子。

应用实例

借鉴《大话设计模式》的看门放哨的例子,我们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

“一堂自习课时,小红、小蓝、小绿三人无心学习,各玩各的。坐在门口小黄在门口放哨,一旦看到班主任的身影,就敲一下桌子,其他三人应声而动,赶忙拿出书进行学习。当班主任走远了,小黄敲两下桌子,大家又开始愉快的玩耍…”

  • 主体接口

主体接口,又称为被观察者,采用接口的方式可以给具体的主体类实现自己的逻辑,如采用链表、数组、或者Map等结构存储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增加观察者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删除观察者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通知所有观察者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主体(被观察者)状态public void setAction(String action);public String getAction();
}
  • 通知者接口

通知者接口主要是定义了一个接口,不同的通知者实现自己的消息逻辑: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protected String name;protected Subject subject;public Observer(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this.name = name;this.subject = subject;}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
}
  • 实际观察者(小红、小蓝、小绿)

分别实现三个同学:

public class Xiaohong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Xiaohong(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super(name, subject);}@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Action() + "\n" + name + "把小说藏起来!继续学习!");}
}
public class Xiaolan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Xiaolan(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super(name, subject);}@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Action() + "\n" + name + "把手机收起来!继续学习!");}
}
public class Xiaolv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Xiaolv(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super(name, subject);}@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Action() + "\n" + name + "把游戏机收起来!继续学习!");}
}
  • 实际发布者(小黄)

小黄观察老师的到来,通知大家:

public class Xiaohuang implements Subject {// 需要通知的同学列表private final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LinkedList<>();private String action;// 添加通知同学@Override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 删除通知同学@Override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通知所有同学@Override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observer.update();}}// 获取通知状态@Overridepublic String getAction() {return action;}// 设置通知状态@Overridepublic void setAction(String action) {this.action = action;}
}
  • 运行客户端
public class Ap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前台为通知者Xiaohuang xiaohuang = new Xiaohuang();Xiaohong observer1 = new Xiaohong("小红", xiaohuang);Xiaolv observer2 = new Xiaolv("小绿", xiaohuang);Xiaolan observer3 = new Xiaolan("小蓝", xiaohuang);// 需要通知三个xiaohuang.attach(observer1);xiaohuang.attach(observer2);xiaohuang.attach(observer3);// 设置通知状态xiaohuang.setAction("小心!Boss回来了!");// 发送通知xiaohuang.notifyObservers();}
}

结果如下:

总结

优点

  • 观察者模式实现了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的松耦合:两个对象之间可以进行交互,但是不太清楚彼此之间的细节;
  • 适用于一个对象改变,相联系的对象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的场景

缺点

  • 如果对象之间有循环依赖,在观察者模式下可能会引发循环调用,从而造成系统崩溃;

总而言之,当对象之间的关系类似与消息群发这样的一对多关系时,就可以开始考虑用不用观察者模式了。(都这个时候了,不用它还能用谁啊?)

参考资料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大话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极客教程

http://www.lryc.cn/news/294655.html

相关文章:

  • LeetCode、1137. 第 N 个泰波那契数【简单,动态规划】
  • Python爬虫urllib详解
  • Linux嵌入式开发+驱动开发-中断
  • android tv开发-1,leanback
  • chisel RegInit/UInt/U
  • 华为OD机试真题-田忌赛马-2024年OD统一考试(C卷)
  • QMUI_Android:提升Android开发效率与质量的利器
  • 如何部署Linux AMH服务器管理面板并结合内网穿透远程访问
  • C++文件操作(2)
  • Bootstrap5 图片轮播
  • WINDOWS搭建NFS服务器
  • LeetCode、216. 组合总和 III【中等,组合型枚举】
  • 支持534种语言,开源大语言模型MaLA-500
  • 面试 JavaScript 框架八股文十问十答第一期
  • 【发票识别】新增针对图片发票的识别(升级中)
  • 面试数据结构与算法总结分类+leetcode目录【基础版】
  • 音频二维码怎么制作出来的?支持多种格式音频生码的方法
  • ReactNative实现一个圆环进度条
  • 【JS逆向学习】今日头条
  • Tailwind CSS
  • Go语言每日一练——链表篇(五)
  • 5-4、S加减单片机程序【51单片机+L298N步进电机系列教程】
  • 【安卓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ContentProvider】
  • abap - 发送邮件,邮件正文带表格和excel附件
  • Ubuntu编译和测试ITK4.13.1
  • 【C语言】简易计算器转移表(函数指针简化)
  • JavaBase持续更新
  • AI专题:海外科技巨头指引,AI主线逻辑依旧坚挺
  •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与登录性能测试分析
  • 作业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