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单片机I/O口驱动MOS管

自记录:

看完本章,串起来看,看mos驱动电路这篇:MOS管驱动电流计算以及分立器件驱动电路-CSDN博客

使用单片机做一个PLC,输出可如下两种情况:

单片机I/O口驱动,为什么一般都选用三极管而不是MOS管?

1.单片机的IO口,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但电流很小,驱动能力有限,一般在10-20mA以内。所以一般不采用单片机直接驱动负载这种方式。

2.至于单片机为什么一般选用三极管而不是MOS管?需要了解三极管和MOS管的区别,如下:

①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三极管基极驱动电压只要高于Ube(一般是0.7V)就能导通。

②MOS管是电压控制型,驱动电压必须高Vgs(TH)才能正常导通,不同MOS管的阈值电压是不一样的,一般为3-5V左右,饱和驱动电压可在6-8V。

我们再来看实际应用:

单片机一般讲究低功耗,电压也越来越低,一般单片机供电为3.3V,所以它的I/O最高电压也就是3.3V。

①直接驱动三极管

3.3V电压肯定是大于Ube的,所以直接在基极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让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就可以了。Ib=(VO-0.7V)/R2。

驱动三极管示意图

②驱动MOS管

通过前面也了解到,MOS管的饱和压降>3.3V或接近,如果用3.3V来驱动的话,很可能MOS管根本就打不开,或者处于半导通状态。

在半导通状态下,管子的内阻很大,驱动小电流负载可以这么用。但是大电流负载就不行了,内阻大,管子的功耗大,MOS管很容易就烧坏了。

所以,一般选择I/O口直接控制三极管,然后再控制MOS管。

I/O口驱动三极管后再驱动MOS管

当I/O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MOS管栅极被拉低,负载RL不工作。

当I/O为低电平时,三极管不导通,MOS管通过电阻R3,R4分压,为栅极提供合适的阈值电压,MOS管导通,负载RL正常工作。

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一定要用三极管来驱动MOS管吗?

那是因为三极管带负载的能力没有MOS管强,当负载电流有要求时,必须要用MOS管来驱动。

那可以用I/O口直接驱动MOS管吗?答案是可以的,但这种型号不好找,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NMOS型号:DMN6140L-13还有一些,自行搜索)。

DMN6140L-13阈值电压,

这个管子的阈值电压是1V,3.3V的时候可以完全导通,导通时的最大电流大约2.3A的样子。

DMN6140L-13导通电流

我们再来看看,常用的NPN三极管LMBT2222ALT1G的带载能力,最大电流IC=600mA。

LMBT2222ALT1G导通电流

可见MOS管的驱动能力是三极管4倍,所以对负载电流有要求的都使用MOS管。

(1)三极管是电流驱动,而MOS管是电压驱动,三极管的基极驱动电压只要高于Ube的死区电压即可控制三极管导通,硅材料三极管的死区电压一般为0.6V,锗材料三极管的死区电压一般为0.3V,所以控制三极管的电压对于硅材料的三极管来说只要高于0.6V左右即可,而对于锗材料的三极管来说只要高于0.3V左右即可。而MOS管就不一样了,MOS管是电压型驱动,其驱动电压必须高于其死区电压Ugs的最小值才能导通,不同型号的MOS管其导通的Ugs最小值是不同的,一般为3V到5V左右,最小的也要2.5V,但这也只是刚刚导通,其电流很小,还处于放大区的起始阶段,一般MOS管达到饱和时的驱动电压需6V~10V左右。

(2)了解三极管和MOS管在控制上的区别之后,那么单片机I/O口怎么控制三极管和MOS管呢?单片机一般采用5V或3.3V供电,其I/O口高电平为5V或3.3V,处理器一般讲究低功耗,如今使用3.3V供电的单片机较多,所以其I/O口高电平也只有3.3V。

(3)三极管为电流驱动,较低的电压就可以驱动三极管,而MOS管为电压驱动,驱动电压较高,单片机I/O口的电压不足以驱动MOS管,所以经常使用三极管作为缓冲改变电压,当然除了使用三极管之外还可以使用光耦等。
 

http://www.lryc.cn/news/287134.html

相关文章:

  • k8s---helm
  • HarmonyOS(十三)——详解自定义组件的生命周期
  • 设计模式-责任链
  • ubuntu怎么安装docker
  • UE4运用C++和框架开发坦克大战教程笔记(十五)(第46~48集)
  • 《Linux系列》Linux虚拟机,LVM逻辑卷扩容,xfs文件系统扩容
  • springboot(ssm动漫手办商城 动漫周边商系统Java系统
  • 卸载 MariaDB:
  • javaweb总览
  • 树,二叉树及其相关知识
  • NumPy必知必会50例 | 5. 高级数组操作:成为 NumPy 数组的忍者
  • 《WebKit 技术内幕》学习之五(3): HTML解释器和DOM 模型
  • extends 和 implements
  • 响应拦截器的 return Promise.reject(res.data.message)
  • Windows下 VS2022 编译OpenSSL 库
  • 【GitHub项目推荐--一个简单的绘图应用程序(Rust + GTK4)】【转载】
  • 【算法小记】——机器学习中的概率论和线性代数,附线性回归matlab例程
  • MySQL数据库的锁机制
  • 解决 conda新建虚拟环境只有一个conda-meta文件&conda新建虚拟环境不干净
  • React16源码: React中的completeWork对HostText处理含更新的源码实现
  • 网络协议与攻击模拟_07UDP协议
  • 生命在于折腾——WeChat机器人的研究和探索
  • 融资项目——EasyExcel将Excel文件保存至数据库
  • 【Oracle】设置FGA(Fine-Grained Audit)细粒度审计
  • js vue调用activex ocx
  • Hbas简介:数据模型和概念、物理视图
  • uniapp css样式穿透
  • 【立创EDA-PCB设计基础完结】7.DRC设计规则检查+优化与丝印调整+打样与PCB生产进度跟踪
  • android 线程池的管理工具类
  • 编码风格之(5)GNU软件编码风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