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进阶07】哈希表and哈希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哈希概念

顺序结构以及平衡树中
元素关键码与存储位置没有对应关系
因此查找一个元素
必须经过关键码的多次比较
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
平衡树中为树的高度,即O( l o g 2 N log_2 N log2N)

搜索效率 = 搜索过程中元素的比较次数
理想的搜索方法:不经任何比较
一次直接从表中获取想要的元素

构造一种存储结构
通过某种函数(hashFunc)使元素的存储位置
与它的关键码之间建立一一映射的关系
就能在查找时通过该函数直接找到该元素

向该结构中:
插入元素:
根据待插入元素的关键码
以此函数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位置并按此位置
进行存放
搜索元素:
对元素的关键码进行同样的计算
把求得的函数值当做元素的存储位置
在结构中按此位置取元素比较
若关键码相等,则搜索成功

该方式即为:
哈希(散列)方法
哈希方法中使用的转换函数称为:
哈希(散列)函数
构造出来的结构称为:
哈希表(Hash Table)(或者称散列表)

例如:
数据集合{1,7,6,4,5,9};
哈希函数设置为:
hash(key) = key % capacity;
capacity:
存储元素底层空间总的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哈希冲突

不同关键字通过相同的哈希函数
计算出相同的哈希地址
该种现象称为哈希冲突或哈希碰撞

把具有不同关键码
而具有相同哈希地址的数据元素称为“同义词”

11、21、31…数据经过哈希函数计算都为1
都插入在下标为1的地方便会冲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哈希函数

引起哈希冲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
哈希函数设计不够合理

哈希函数设计原则:

  • 哈希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包括
    需要存储的全部关键码
    而如果散列表允许有m个地址时
    其值域必须在0到m-1之间
  • 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地址能均匀分布在
    整个空间中
  • 哈希函数应该比较简单

常用哈希函数:

  1. 直接定址法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
    Hash(Key)= A*Key + B
    优点:简单、均匀
    缺点:需要事先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
    使用场景:适合查找比较小且连续的情况
    面试题:字符串中第一个只出现一次字符

  2. 除留余数法
    设散列表中允许的地址数为m
    取一个不大于m
    但最接近或等于m的质数p作为除数
    按照哈希函数:
    Hash(key) = key% p(p<=m)
    将关键码转换成哈希地址

四、哈希冲突解决

解决哈希冲突两种常见方法:
闭散列和开散列

4.1 闭散列

闭散列:也叫开放定址法
当发生哈希冲突时
如果哈希表未被装满
说明哈希表中必然还有空位置
那么可以把key存放到
冲突位置的“下一个” 空位置中去

那如何寻找下一个空位置呢?

  1. 线性探测
    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
    依次向后探测
    直到寻找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线性探测优点:实现简单

线性探测缺点:一旦发生哈希冲突
所有的冲突连在一起,容易产生数据“堆积”
即:不同关键码占据了可利用的空位置
使得寻找某关键码的位置需要许多次比较
导致搜索效率降低

  1. 二次探测

线性探测的缺陷是
产生冲突的数据堆积在一块
这与其找下一个空位置有关系
因为找空位置的方式就是挨着往后逐个去找

因此二次探测为了避免该问题
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为:
H i H_i Hi = ( H 0 H_0 H0 + i 2 i^2 i2 )% m
或者: H i H_i Hi = ( H 0 H_0 H0 - i 2 i^2 i2 )% m
其中:i = 1,2,3…, H 0 H_0 H0是通过
散列函数Hash(x)对元素的关键码 key
进行计算得到的位置,m是表的大小

研究表明:当表的长度为质数且表装载因子
a不超过0.5时,新的表项一定能够插入
而且任何一个位置都不会被探查两次
因此只要表中有一半的空位置
就不会存在表满的问题
在搜索时可以不考虑表装满的情况
但在插入时必须确保表的装载因子a不超过
0.5,如果超出必须考虑增容
因此:比散列最大的缺陷就是空间利用率
比较低,这也是哈希的缺陷

4.2 开散列

开散列法又叫链地址法(开链法)
首先对关键码集合用散列函数计算散列地址
具有相同地址的关键码归于同一子集合
每一个子集合称为一个桶
各个桶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单链表链
接起来,各链表的头结点存储在哈希表中

如图:
将哈希地址相同的元素链接在同一个桶下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
开散列比闭散列更实用

  1. 哈希桶负载因子更大
    空间利用率高
  2. 极端情况也有解决方案

哈希桶极端情况:
所有元素在同一个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当桶超过一定高度
将该桶转换为红黑树结构

五、哈希桶的模拟实现

5.1 基本框架

namespace HashBucket // 哈希桶
{	template <class K, class V>struct HashNode{pair<K, V> _kv;HashNode<K, V>* _next; // 单链表的方式链接HashNode(const pair<K, V>& kv): _next(nullptr), _kv(kv){}};template <class K, class V>class HashTable{typedef HashNode<K, V> Node;public:private:vector<Node*> _tables;size_t _n = 0; // 存储的有效数据个数 };
}

5.2 插入元素

哈希桶的增容
若哈希表的大小为0
将哈希表的初始值设置为10

若哈希表的负载因子等于1
创建一个新表,大小是原表的两倍
用新表的哈希函数计算旧表的每个
元素在新表的映射位置
将旧表的每个元素头插进新表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kv)
{// 去重, 插入之前先查找有没有相同的元素if (Find(kv.first))return false;// 负载因子 == 1时扩容if (_n == _tables.size()){// 哈希表大小为0,将哈希表初始值设为10size_t newsize = _tables.size() == 0 ? 10 : _tables.size() * 2;vector<Node*> newtables(newsize, nullptr);for (auto& cur : _tables){while (cur) // current不为空, 把挂着的数据一个一个移到新表{Node* next = cur->_next;size_t hashi = cur->_kv.first % newtables.size();// 头插到新表cur->_next = newtables[hashi];newtables[hashi] = cur;cur = next;}}_tables.swap(newtables);}size_t hashi = kv.first % _tables.size();// 头插Node* newnode = new Node(kv);newnode->_next = _tables[hashi];_tables[hashi] = newnode;++_n;return true;
}Node* Find(const K& key)
{if (_tables.size() == 0)return nullptr;size_t hashi = key % _tables.size();Node* cur = _tables[hashi];while (cur){if (cur->_kv.first == key){return cur;}cur = cur->_next;}return nullptr;
}bool Erase(const K& key)
{size_t hashi = key % _tables.size();Node* prev = nullptr;Node* cur = _tables[hashi];while (cur){if (cur->_kv.first == key){if (prev == nullptr){_tables[hashi] = cur->_next;}else{prev->_next = cur->_next;}delete cur;return true;}else{prev = cur;cur = cur->_next;}}return false;
}

✨✨✨✨✨✨✨✨
本篇博客完,感谢阅读🌹
如有错误之处可评论指出
博主会耐心听取每条意见
✨✨✨✨✨✨✨✨

http://www.lryc.cn/news/285738.html

相关文章:

  • Go 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的简单示例
  • JAVA 学习 面试(五)IO篇
  • vue3相比vue2的效率提升
  • web terminal - 如何在mac os上运行gotty
  • 机械设计-哈工大课程学习-螺纹连接
  • ai绘画|stable diffusion的发展史!简短易懂!!!
  • 水塘抽样算法
  • easyui渲染隐藏域<input type=“hidden“ />为textbox可作为分割条使用
  • 100天精通Python(实用脚本篇)——第113天:基于Tesseract-OCR实现OCR图片文字识别实战
  • Go七天实现RPC
  • Elasticsearch:和 LIamaIndex 的集成
  • QT基础篇(14)QT操作office实例
  • 重拾计网-第四弹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 【Vue】Vue 路由的配置及使用
  • 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
  • uniapp组件库SwipeAction 滑动操作 使用方法
  • YARN节点故障的容错方案
  • C++后端笔记
  • JavaEE中什么是Web容器?
  • MySQL 8.0 架构 之错误日志文件(Error Log)(1)
  • 51单片机实验课一
  • 【.NET Core】多线程之线程池(ThreadPool)详解(一)
  • 圆的参数方程是如何推导的?
  • sqlmap使用教程(2)-连接目标
  • c++ http第一个服务
  • 深入Android S (12.0) 探索Framework之输入子系统InputReader的流程
  • 【cucumber】cluecumber-report-plugin生成测试报告
  • 华为欧拉操作系统结合内网穿透实现固定公网地址SSH远程连接
  • 加速 Selenium 测试执行最佳实践
  • c语言野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