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做一个wiki页面是体验HTML语义的好方法

HTML语义:如何运用语义类标签来呈现Wiki网页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花了大量的篇幅和你解释了正确使用语义类标签的好处和一些场景。那么,哪些场景适合用到语义类标签呢,又如何运用语义类标签呢?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在大学时代,你被导师逼着改毕业论文格式的情景,如果你回想一下,你在论文中使用的那些格式,你会发现其实它们都是可以用 HTML 里的语义标签来表示的。

这正是因为 HTML 最初的设计场景就是“超文本”,早期 HTML 工作组的专家都是出版界书籍排版的专家。

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找了个跟论文很像的案例:Wikipedia 文章,这种跟论文相似的网站比较适合用来学习语义类标签。通过分析一篇 Wiki 的文章用到的语义类标签,来进一步帮你理解语义的概念。

你可以在电脑上,打开这个页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_Wide_Web

为了防止这个页面被修改,我们保存了一个副本:

World Wide Web - Wikipedia

这是一篇我们选择的 Wiki 文章,虽然在原本的 Wikipedia 网站中,也是大量使用了 div 和 span 来完成功能。在这里,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应该如何用语义类标签来呈现这样的一个页面 / 文章。

我们看一下这个页面。

aside

首先我们来看下,左侧侧边栏,根据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语义定义,这里属于 aside 内容。是导航性质的工具内容。

article

我们来到文章主体部分,因为主体部分具有明确的独立性,所以可以用 article 来包裹。

hgroup, h1, h2

在语义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过 hgroup 和 h1-h6 的作用,hgroup 是标题组,h1 是一级标题,h2 是二级标题。这里,World Wide Web 是文章的大标题,适合 h1 元素。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副标题。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这个地方适合使用 h2,跟 h1 组成一个 hgroup,所以代码可能是类似这样的:

<hgroup><h1>World Wide Web </h1><h2>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h2></hgroup>

hr

学会发现,在 Wiki 的界面中,出现了一条很长的横线,大家都知道 hr 标签表示横向分隔线,那么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用 hr 呢? 答案是不用。我们读一下标准的定义就知道了,hr 表示故事走向的转变或者话题的转变,显然此处两个标题并非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应该使用 CSS 的 border 来把它当作纯视觉效果来实现,所以这里是不需要用 hr 的。

p

接下来一段,我们看到了三段“note”,也就是注记。它在文章中用作额外注释。

“WWW” and “The Web” redirect here. For other uses of WWW, see WWW (disambiguation). For other uses of web, see Web (disambiguation). For the first web software, see WorldWideWeb.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Internet.

HTML 中并没有 note 相关的语义,所以,我们用普通的 p 标签,加上class="note"来实现。后面的多数自然段都是普通的段落,我们用 p 标签来实现。

strong

注意,这里 “World Wide Web (WWW)” 和 “the Web” 使用了黑体呈现,从上下文来看,这里表示这个词很重要,所以我们使用 strong 标签。

<p> A global map of the web index for countries in 2014<strong>The World Wide Web (WWW)</strong>, also called <strong>the Web</strong>,
......

blockquote, q, cite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个论文中很常见的用法“引述”。

interlinked by hypertext links, and accessible via the Internet.[1]

注意看这里的[1],当我们把鼠标放上去的时候,出现了引述的相关信息: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b and the Internet?”. W3C Help and FAQ. W3C. 200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9 July 2015. Retrieved 16 July 2015.

在 HTML 中,有三个跟引述相关的标签 blockquote 表示段落级引述内容,q 表示行内的引述内容,cite 表示引述的作品名。

这里的作品名称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b and the Internet?”,应当使用 cite 标签。

<cite>"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b and the Internet?"</cite>. W3C Help and FAQ. W3C. 200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9 July 2015. Retrieved 16 July 2015.

在文章的结尾处,有对应的 References 一节,这一节中所有的作品名称也应该加入 cite 标签。

这里我们看看引用的原文就可以知道,Wiki 文章中的信息并非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的内容,那么,我们还应该加上 blockquote 或者 q 标签。

此外,还有time、figure, figcaption、dfn、nav, ol, ul、pre, samp, code的解释,请移步:

开发者网站--做一个wiki页面是体验HTML语义的好方法

http://www.lryc.cn/news/265230.html

相关文章:

  • 金融CRM有用吗?金融行业CRM有哪些功能
  • @XmlAccessorType+@XmlElement完美解决Java类到XML映射问题
  • 软件渗透测试有哪些测试流程?权威安全测试报告的重要性
  • 安防视频融合云平台/智慧监控平台EasyCVR如何添加验证码调用接口?
  • 浏览器输入一个url,它的解析过程
  • 第29节: Vue3 列表渲染
  • CloudPulse:一款针对AWS云环境的SSL证书搜索与分析引擎
  • 【网络安全】学习Web安全必须知道的一本书
  • 千帆 AppBuilder 初体验,不仅解决解决了我筛选简历的痛苦,更是让提效10倍!
  • Ubuntu 常用命令之 cal 命令用法介绍
  • 项目中webpack优化配置(1)
  • 【Qt之Quick模块】5. QML基本类型及示例用法
  • MySQL运维实战(1.2)安装部署:使用二进制安装部署
  • ChatGPT一周年:开源语言大模型的冲击
  • C++ Qt开发:Charts绘图组件概述
  • 基于Java+SpringBoot实现人脸识别搜索
  • 【论文阅读】FreeU: Free Lunch in Diffusion U-Net
  • TypeScript实战——ChatGPT前端自适应手机端,PC端
  • 自定义ORM(mybatis)源码(六)-类型处理器
  • Linux shell编程学习笔记37:readarray命令和mapfile命令
  • GDB:强大的GNU调试器
  • 综述 2022-Egyptian Informatics Journal:电子健康记录的安全和隐私
  • PHP数组定义和输出
  • MySQL中已经有了Binlog,为啥还要有Redo Log
  • Java数据结构-模拟ArrayList集合思想,手写底层源码(1),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编写add添加方法,正序打印和倒叙打印
  • MyBatis-Plus如何 关闭SQL日志打印
  • 单元测试框架jUnit
  • 微软 Visual Studio 迎来 AI 建议命名功能
  • 【排序算法】C语言实现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 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快速掌握原型模式,通俗易懂的理解原型模式以及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