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反向传播详解BP

误差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BP)算法的出现是神经网络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是现在众多深度学习训练方法的基础。该方法会计算神经网络中损失函数对各参数的梯度,配合优化方法更新参数,降低损失函数。

BP本来只指损失函数对参数的梯度通过网络反向流动的过程,但现在也常被理解成神经网络整个的训练方法,由误差传播、参数更新两个环节循环迭代组成。

本文将以最基础的全连接深度前馈网络为例,详细展示Back-propagation的全过程,并以Numpy进行实现。

图1 神经元为层/权重为层
通常我们以神经元来计量“层”,但本文将权重抽象为“层”,个人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反向传播的理解和代码的编写。如上图所示的网络就被抽象为两个中间层、一个输出层的结构。

简而言之,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交替进行,如下图所示:前向传播通过训练数据和权重参数计算输出结果;反向传播通过导数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对各参数的梯度,并根据梯度进行参数的更新,这一点是重点,会在后文详叙。

图2 前向传播&反向传播
前向传播
每层中前向传播的过程如下所示,很简单的矩阵运算。我们将权重作为层,中间层和输出层均可用Layer类来表示,只是对应的激活函数不同。如图2所示,每一层的输入和输出都是
,且前一层的输出是后一层的输入。

* 表示element-wise乘积,· 表示矩阵乘积

class Layer:
‘’‘中间层类’‘’
self.W # (input_dim, output_dim)
self.b # (1, output_dim)
self.activate(a) = sigmoid(a)/tanh(a)/ReLU(a)/Softmax(a)

def forward(self, input_data):       # input_data: (1, input_dim)'''单个样本的前向传播'''input_data · self.W + self.b = a  # a: (1, output_dim)h = self.activate(a)              # h: (1, output_dim)return h
  1. 反向传播

损失对参数梯度的反向传播可以被这样直观解释:由A到传播B,即由
得到
,由导数链式法则
实现。所以神经网络的BP就是通过链式法则求出
对所有参数梯度的过程。

如上图示例,输入
,经过网络的参数
,得到一系列中间结果

表示通过权重和偏置的结果,还未经过激活函数,
表示经过激活函数后的结果。灰色框内表示
对各中间计算结果的梯度,这些梯度的反向传播有两类:



,通过激活函数,如右上角



,通过权重,如橙线部分

可以看出梯度的传播和前向传播的模式是一致的,只是方向不同。

计算完了灰色框的部分(损失对中间结果
的梯度),损失对参数
的梯度也就显而易见了,以图中红色的

为例:

因此,我们可以如图2,将反向传播的表达式和代码如下。

注意代码和公式中
表示element-wise乘积,
表示矩阵乘积。

* 表示element-wise乘积,· 表示矩阵乘积

class Layer:
‘’‘中间层类’‘’
self.W # (input_dim, output_dim)
self.b # (1, output_dim)
self.activate(a) = sigmoid(a)/tanh(a)/ReLU(a)/Softmax(a)

def forward(self, input_data):       # input_data: (1, input_dim)'''单个样本的前向传播'''input_data · self.W + self.b = a  # a: (1, output_dim)h = self.activate(a)              # h: (1, output_dim)return hdef backward(input_grad):'''单个样本的反向传播'''a_grad = input_grad * activate’(a)  # (1, output_dim)b_grad = a_grad                     # (1, output_dim)W_grad = (input_data.T) · a_grad    # (input_dim, output_dim)self.b -= learning_rate * b_grad self.W -= learning_rate * W_gradreturn a_grad · (self.W).T          # (1, input_dim)

输出层的反向传播略有不同,因为在分类任务中输出层若用到softmax激活函数,

不是逐个对应的,如下图所示,因此
中的element-wise相乘是失效的,需要用
乘以向量
到向量
的向量梯度(雅可比矩阵)。

但实际上,经过看上去复杂的计算后输出层
会计算出一个非常简洁的结果:

以分类任务为例(交叉熵损失、softmax、训练标签
为one-hot向量其中第
维为1):


以回归任务为例(二次损失、线性激活、训练标签
为实数向量):

因此输出层反向传播的公式和代码可以写成如下所示:

* 表示element-wise乘积,· 表示矩阵乘积

class Output_layer(Layer):
‘’‘属性和forward方法继承Layer类’‘’

def backward(input_grad):'''输出层backward方法''''''单个样本的反向传播'''a_grad = input_grad                 # (1, output_dim)b_grad = a_grad                     # (1, output_dim)W_grad = (input_data.T) · a_grad    # (input_dim, output_dim)self.b -= learning_rate * b_grad self.W -= learning_rate * W_gradreturn a_grad · (self.W).T          # (1, input_dim)
  1. Batch 批量计算

除非用随机梯度下降,否则每次用以训练的样本都是整个batch计算的,损失函数
则是整个batch中样本得到损失的均值。

在计算中会以向量化的方式增加运算效率,用batch_size表示批的规模,代码可更改为:

* 表示element-wise乘积,· 表示矩阵乘积

class Layer:
‘’‘中间层类’‘’

def forward(self, input_data):       # input_data: (batch_size, input_dim)'''batch_size个样本的前向传播'''input_data · self.W + self.b = a  # a: (1, output_dim)h = self.activate(a)              # h: (1, output_dim)return hdef backward(input_grad):             # input_grad: (batch_size, output_dim)'''batch_size个样本的反向传播'''a_grad = input_grad * activate’(a) # (batch_size, output_dim)b_grad = a_grad.mean(axis=0)       # (1, output_dim)W_grad = (a_grad.reshape(batch_size,1,output_dim) * input_data.reshape(batch_size,input_dim,1)).mean(axis=0)# (input_dim, output_dim) self.b -= lr * b_gradself.W -= lr * W_gradreturn a_grad · (self.W).T         # output_grad: (batch_size, input_dim)

class Output_layer(Layer):
‘’‘输出层类:属性和forward方法继承Layer类’‘’

def backward(input_grad):             # input_grad: (batch_size, output_dim)'''输出层backward方法''''''batch_size个样本的反向传播'''a_grad = input_grad                # (batch_size, output_dim)b_grad = a_grad.mean(axis=0)       # (1, output_dim)W_grad = (a_grad.reshape(batch_size,1,output_dim) * input_data.reshape(batch_size,input_dim,1)).mean(axis=0)# (input_dim, output_dim) self.b -= learning_rate * b_grad self.W -= learning_rate * W_gradreturn a_grad · (self.W).T          # output_grad: (batch_size, input_dim)

这里比较易错的地方是什么时候求均值,对
求均值还是对
求均值:梯度在中间结果
上都不需要求均值,对参数
的梯度时才需要求均值。

  1. 代码

https://github.com/qcneverrepeat/ML01/blob/master/BP_DNN.ipynb
​github.com/qcneverrepeat/ML01/blob/master/BP_DNN.ipynb

模拟一个三层神经网络的训练

http://www.lryc.cn/news/231590.html

相关文章:

  • 2023.11.16-hive sql高阶函数lateral view,与行转列,列转行
  • 解决Jetson Xavier NX上Invalid CUDA ‘--device 0‘ requested等问题
  • git push 报错 The requested URL returned error: 500
  • 应用软件安全编程--17预防基于 DOM 的 XSS
  • 【FastCAE源码阅读9】鼠标框选网格、节点的实现
  • 【ArcGIS处理】行政区划与流域区划间转化
  • Session、Token、Jwt三种登录方案介绍
  • Linux操作系统使用及C高级编程-D5Linux shell命令(进程管理、用户管理)
  • 【TDSQL-PG数据库简单介绍】
  • 【文件包含】metinfo 5.0.4 文件包含漏洞复现
  • 差分信号的末端并联电容到底有什么作用?
  • pandas教程:GroupBy Mechanics 分组机制
  • 通过右键用WebStorm、Idea打开某个文件夹或者在某一文件夹下右键打开当前文件夹用上述两个应用
  • Android 10.0 framework层设置后台运行app进程最大数功能实现
  • 如何快速找到华为手机中下载的文档
  • iceoryx(冰羚)-Architecture
  • LeetCode2-两数相加
  • css 灰质彩色的边框
  • OpenCV实现手势音量控制
  • pytorch 深度学习之余弦相似度
  • Postman的常规断言/动态参数断言/全局断言
  • ruoyi若依前端请求接口超时,增加响应时长
  • 贪吃蛇小游戏
  • cocos----1
  • 第十九章绘图
  • rpmbuild 包名 version 操作系统信息部分来源 /etc/rpm/macros.dist
  • 【Linux专题】SFTP 用户配置 ChrootDirectory
  • openssl+ DES开发实例(Linux)
  • 结构体几种实用的用法
  • React Native 源码分析(四)—— TurboModules JSI通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