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angChain+LLM实战---BERT主要的创新之处和注意力机制中的QKV

BERT主要的创新之处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由Google在2018年提出。它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双向性(Bidirectional):BERT是第一个采用双向Transformer架构进行预训练的模型。传统的语言模型如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只能根据上下文左边的词预测当前词,而BERT引入了Masked Language Model(MLM)任务,将一部分输入文本中的词进行遮盖,然后通过双向Transformer来预测这些被遮盖的词,从而使模型能够同时获得左侧和右侧的上下文信息。
  • 预训练与微调(Pretraining and Fine-tuning):BERT采用两阶段的训练方法。首先,在大规模的未标记数据上进行预训练,通过预测被遮盖的词和句子级别的任务来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使用标记的数据集来进一步调整模型参数,使其适应具体的下游任务,如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
  • 预训练任务的多样性(Diverse Pretraining Tasks):为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BERT使用了多个预训练任务。除了MLM任务外,BERT还引入了句子级别的任务,即Next Sentence Prediction(NSP)。NSP任务要求模型判断两个句子是否是连续的,并学习句子级别的语义关系。这样的多样性任务设计使得BERT能够学习到更丰富的语言表示。
  • Masked Language Model(MLM):BERT中的MLM任务是通过将输入文本中的一部分词进行随机遮盖来训练模型。这样做的好处是模型需要通过上下文信息来预测被遮盖的词,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之间的关联性和语义。MLM任务的引入使得BERT能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语言表示。
  • 多层表示与多任务学习(Multi-layer Representation and Multi-task Learning):BERT采用了多层Transformer编码器来编码输入序列的信息。这些编码器层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互,从而丰富了表示的表达能力。同时,BERT还可以通过微调阶段的多任务学习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将不同的下游任务作为辅助任务来共同训练模型,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到更通用的语言表示。

注意力机制中的QKV

在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中,Q、K和V代表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

  • 查询(Query)(表示为Q):查询是用于指定要关注的特定位置或特征的向量。在注意力机制中,查询向量用于计算与其他位置或特征的相似度,并决定在注意力权重计算中的重要程度。
  • 键(Key)(表示为K):键向量用于提供与查询向量的相似度比较。它可以看作是提供参考信息的向量。
  • 值(Value)(表示为V):值向量是根据注意力权重进行加权求和的向量。它包含了要传递给下一步的信息。

在注意力机制中,通过计算查询向量(Q)与键向量(K)之间的相似度,然后使用归一化的相似度得到注意力权重。最后,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值向量(V)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上下文表示或注意力输出。

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Attention(Q, K, V) = softmax(QK^T / sqrt(d_k))V

其中,d_k是查询和键的维度。softmax函数用于归一化相似度,使得注意力权重的总和为1。除以sqrt(d_k)是为了缩放相似度,以确保在计算过程中避免梯度爆炸或梯度消失的问题

http://www.lryc.cn/news/210750.html

相关文章:

  • 使用 @antfu/eslint-config 配置 eslint (包含兼容uniapp方法)
  • 我的架构复盘
  • LangChain+LLM实战---LangChain中的6大核心模块
  • 【Android】Android Framework系列---CarPower电源管理
  • io测试【FPGA】
  • vue项目中页面跳转传参的方法
  • 论文速递 TMC 2023 | RoSeFi: 一种利用商用WiFi设备进行稳健的久坐行为监测系统
  • Day 12 python学习笔记
  • DBA笔记(1)
  • C++设计模式_15_Proxy 代理模式
  • Go学习第十四章——Gin请求与响应
  • 【多线程面试题十】、说一说notify()、notifyAll()的区别
  • 【Element UI】解决 el-button 禁用状态下,el-tooltip 提示不生效问题
  • C++单元测试GoogleTest和GoogleMock十分钟快速上手(gtestgmock)
  • Starknet的去中心化路线图
  • python基础语法(十二)
  • 【开源】基于SpringBoot的农村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2024秋招】2023-9-16 贝壳后端开发一面
  • BI是什么?想要了解BI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 软件测试---等价类划分(功能测试)
  • javascript原生态xhr上传多个图片,可预览和修改上传图片为固定尺寸比例,防恶意代码,加后端php处理图片
  • 【Java】Map集合中常用方法
  • 方太描画未来厨房的模样
  • ELASTICO-A Secure Sharding Protocol For Open Blockchains
  • 【数据结构】Map和Set
  • Python Flask
  • 时序预测 | Python实现ARIMA-LSTM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
  • Redis快速上手篇八(redission完善分布式锁)
  • Dataset文件下载以及使用,以nuswide为例
  • ZYNQ连载02-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