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李沐——论文阅读——VIT(VIsionTransformer)

一、终极结论:

        如果在足够多的数据上面去做预训练,那么,我们也可以不用 卷积神经网络,而是直接用 自然语言处理那边搬过来的 Transformer,也能够把视觉问题解决的很好

(tips:paperswithcode.com——查看各个机器学习领域的State of art)

二、标题信息:

        一张图像 == 很多16*16大小的单词序列

三、摘要:

        在NLP中无论是Bert,GPT还是T5,其中的transformer已经成为了标配,但是,计算机视觉中tranformer用得还有限,即使是使用了transformer,也只是在整个model的一个stage中用到了自注意力机制。而VIT会告诉你,这些都不用,直接照搬NLP的model就可以了

四、引言:

        首先,transformer的应用,使得GPT那些大模型还没有性能饱和,

        其次,直接用原始像素的话太大了,不可行,而已有的工作呢,比如,有把网络中间的feature map作为transformer的输入的,也有分横轴、纵轴作为transformer的输入的(这个的硬件加速没有实现,所以很难做大模型)

        之后,就是VIT的工作,就是将图像看作1个个16*16大小的“单词序列”,直接输入到NLP的model中即可

        最后,结果显示,只要预训练的数据够多,就能够取得比原来卷积神经网络更好的效果

五、结论:

        反正,就是这个VIT能够把分类任务做得很好,然后,在图像分割等视觉也应该能够做得很好(挖坑),并提出了一些展望什么的。

六、相关工作:

        和introduction中的前期工作相似,多了一个利用图像生成(imageGPT)进行图像分类,当时只是达到72%的正确率,但是,后来何凯明团队提出的MAE却能够利用图像生成在各个图像任务上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七、主题:VIT模型的结构

        

主要就是这个patch embedding的部分,整个transformer Encoder就是 重复了L次的上面右图的结构,同时,这个视频也讲到整个 “前向流程”——包括1D的位置编码。。。参见视频即可,需要用的时候再去了解

(对了,这里明白了一个新的点,就是消融实验,一般放到附录中,有点像 单一变量原则)

八、实验部分:

        就是 展示了这个VIT的正确率情况等等。。。反正就是表现得非常nice,还有它里面每一层特征学到的结果,还有改用自监督的方式训练得到的结果正确率只有80%。。。

http://www.lryc.cn/news/210584.html

相关文章:

  • uniapp表单验证
  • Crawler4j实例爬取爱奇艺热播剧案例
  • uniapp项目APP端安卓ios权限检测教程
  • java多进程间(父进程与子进程)通信
  • 【从0到1设计一个网关】整合Nacos-服务注册与服务订阅的实现
  • 【uniapp】短信验证码输入框
  • 负载均衡的综合部署练习(hproxy+keepalived和lvs-DR+keepalived+nginx+Tomcat)
  •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Spring相关源码
  • ORB-SLAM3算法2之开源数据集运行ORB-SLAM3生成轨迹并用evo工具评估轨迹
  • Qt 序列化函数和反序列化函数
  • Linux之线程池
  • MAC安装stable diffusion
  • FPGA_状态机工作原理
  • 【python练习】python斐波那契数列超时问题
  • SpringCloud 微服务全栈体系(五)
  • msvcp140.dll丢失的正确解决方法
  • go pprof 如何使用 --chatGPT
  • 大数据可视化BI分析工具Apache Superset实现公网远程访问
  • 软考系统架构师知识点集锦二:软件工程
  • Go并发:使用sync.Pool来性能优化
  • git stash的使用方法
  • 【影刀演示_发送邮件的格式化HTML留存】
  • 深度学习(4)---生成式对抗网络(GAN)
  • ThinkPad电脑HDMI接口失灵如何解决?
  • 第四部分:JavaScript
  • 【游戏开发】【心法】游戏设计心法系列1-以玩法为核心去设计游戏
  • chrome谷歌浏览器取消网页所有剪切板的授权方法步骤
  • 目标检测算法改进系列之嵌入Deformable ConvNets v2 (DCNv2)
  • 最新发布!阿里云卓越架构框架重磅升级
  • 如何监听/抓取两个设备/芯片之间“UART串口”通信数据--监视TXD和R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