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基本结构及数据传输方式

nternet 网络基本结构及数据传输方式根据传统的网络结构,用户的访问流程基本如下:
用户在自己的浏览器中输入要访问的网站的域名
浏览器向本地DNS请求对该域名的解析
本地DNS将请求发到网站授权的DNS服务器。
授权DNS将服务器的IP地址作为解析结果送给本地DNS。
本地DNS将解析结果返还给用户,同时将该解析结果保存在自己的缓存中,直到相应的TTL(生存周期)过期,才再向网站的
授权DNS请求解析。
用户在得到IP地址后,向该地址所指向的网站的服务器进行访问;
上述传统的访问模式存在着如下几个严重影响互联网用户的访问效率和质量的环节:
首先,传统的DNS解析过程在将网站主机域名转换为IP地址时,并不预先判断该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即使该服务器已经宕
机不能提供服务了,用户的请求仍将被发往这台服务器,造成服务的中断。
其次,互联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缺乏一个专门的中央管理结构,也缺乏统一的产品和技术标准。这一点曾是互联网得以迅
速发展的优势。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一点造成了众多不同网络结构并存的局面。不同网络间的兼容以及不同
网络运营商/ISP之间的传输瓶颈等问题使得数据的流通受到限制。据统计,现有互联网上的平均传输速率不高于30Kbps。
另外,现有的互联网以数据包传输为基础,任何一个数据包的丢失或出错都必须重新发送,而平均一个重传过程需要3秒钟,
从而导致延迟。并且现有的HTTP协议也有诱发延迟的因素。据调查,完整下载一个网页,需要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往返20~
100次。
最后,现有的路由技术以路由器工作状态的历史数据为依据来确定当前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无法真实反应当前的路由和网络
连接状况。这往往会导致数据传输所经过的路径并不是当前的最佳路径。而且,众多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不但使数据传输的时间
延迟增大,还会增加出错的几率,因为任何一个路由器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传输过程。
 

http://www.lryc.cn/news/198383.html

相关文章:

  • 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展开,思考商业模式的变化
  • Python 框架学习 Django篇 (四) 数据库增删改查(CURD)
  • 关于错误码
  • Linux | gcc/g++的使用
  • 了解容器运行时安全:保护你的容器应用
  • 大规模语言LLaVA:多模态GPT-4智能助手,融合语言与视觉,满足用户复杂需求
  • Element UI定义方法校验邮箱格式
  • DigiCert代码签名证书
  • HTML5+CSS3小实例:网页底部间隔波浪动画特效
  • 前端 js 之 代码执行的一个过程 02
  • 【经验分享】如何构建openGauss开发编译提交一体化环境
  • 儿童疫苗接种:安全与注意事项
  • Go 代码块与作用域,变量遮蔽问题详解
  • 可观测性-Metrics-WebClient异步Http远程Call
  • Android之播放本地视频和Url视频方法
  • 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C#、JAVA、JavaScript、C++、Python、Go、PHP):
  • C++基础——指针
  • PLC 学习day02 硬件输入/输入的知识
  • rabbitMq (2)
  • 通讯协议学习之路:RS422协议理论
  • 剪映failed to initialize,cuda.is_available()为false解决
  • 基于Spring Boot的LDAP开发全教程
  • 在 Linux 上保护 SSH 服务器连接的 8 种方法
  • 摩尔信使MThings的协议转换(数据网关)功能
  • Mac安装Kali保姆级教程
  • 利用Spring Boot框架做事件发布和监听
  • KingBase库模式表空间和客户端认证(kylin)
  • h5的扫一扫功能 (非微信浏览器环境下)
  • Typora 导出PDF 报错 failed to export as pdf. undefined 解决方案
  • [架构之路-239]:目标系统 - 纵向分层 - 中间件middle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