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款40:对并发使用std::atomic,对特种内存使用valatile
可怜的volatile。被误解到如此地步。它甚至不应该出现在本章中,因为它与并发程序设计毫无关系。但是在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中(Java和C#),它还是会对并发程序设计有些用处。甚至在C++中,一些编译器也已经把volatile投入到染缸,使得它的语义显得可以用于并发软件中(但是仅可用于使用这些编译器进行编译之时)。
因此,除了消除环绕在它周围的混淆视听外,没有什么其他的理由值得在关于并发的一章中讨论volatile。
程序员有时会把volatile与绝对属于本章讨论范围的另一C++特性混淆,那就是std::atomic模板。该模板的实例(例如,std::atomic<int>,std::atomic<bool>和std::atomic<Widget*>等)提供的操作可以保证被其他线程视为原子的。一旦构造了一个std::atomic型别对象,针对它的操作就好像这些操作处于受互斥量保护的临界区域一样,但是实际上这些操作通常会使用特殊的机器指令来实现,这些指令比使用互斥量来的更加高效。
考虑以下应用了std::atomic的代码:
std::atomic<int> ai(0); //将ai初始化为0
ai = 10; //将ai原子值设置为10
std::cout << ai; //原子地读取ai的值
++ai; //原子地将ai自增为11
--ai; //原子地将ai自减为10
在这些语句的执行期间,其他读取ai的线程可能只会看到它取值为0、10或11,而不可能有其他的取值(当然,前提假设这是修改ai值的唯一线程)。
此例在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在“std::cout << ai;”这个语句中,ai是std::atomic这一事实只能保证ai的读取是原子操作。至于整个语句都以原子方式执行,则没有提供如此保证。在读取ai的值和调用operator << 将其写入标准输出之间,另一个线程可能已经修改了ai的值。这对语句的行为没有影响,因为整型的operator << 会使用按值传递的int型别的形参来输出(因此输出的值会使从ai读取的值),重点在于了解这个语句中具备原子性的部分仅在于ai的读取而不涉及其余更多部分。
此例子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最后两个语句的行为——ai的自增和自减,这两个都是读取-修改-写入(read-modify-write,RMW)操作,但皆以原子方式执行。这是std::atomic型别最棒的特性之一:一旦构造出std::atomic型别对象,其上所有的成员函数(包括那些包含RMW操作的成员函数)都保证被其他线程视为原子的。
volatile int vi(0); //将vi初始化为0
vi = 10; //将vi设置为10
std::cout << vi; //读取vi的值
++vi; //将vi自增为11
--vi; //将vi自减为10
在这段代码的执行期间,如果其他线程正在读取vi的值,它们可能会看到任何值,例如-12,68,4090727,任何值!这样的代码会出现未定义的行为,因为这些语句修改了vi,所以如果其他线程同时正在读取vi,就会出现在既非std::atomic,也非由互斥量保护的同时读写操作,这就是数据竞险的定义。
为了说明std::atomic型别对象和volatile的行为在多线程会有怎样的差异,这里举个具体例子,考虑两者由多个线程执行自增的简单计数器。二者都初始化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