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GPT系列详解:初代GPT

本文详细解读了OpenAI公司在2018年6月发布的论文《Improving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Generative Pre-Training》,它其中介绍的算法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GPT。本文借鉴了李沐的这个视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观看大神的讲解。

目录

  • 引言
  • GPT方法
    • 无监督预训练
    • 有监督微调
    • 子任务的描述
  • 实验
  • 参考文献

引言

在Transformer方法推出的1年后,OpenAI公司发布了GPT系列的第一篇论文,采用生成-判别模型架构,在多个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上实现了较高的精度。
总体而言,GPT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量不足给NLP任务带来的局限;也避免了在不同NLP子任务的解决上,需要不断调整模型的麻烦。

GPT方法

GPT的基本思路是:在有标注的数据集下训练得到一个初始模型,随后在有标注的子任务数据集下,精调得到用于各任务的子模型。在微调时,GPT使用了两个优化的目标函数。

无监督预训练

给定一个语言序列 U={u1,…,un}\mathcal U=\left\{u_1, \dots, u_n\right\}U={u1,,un},GPT采用标准的语言模型,即最大化如下的目标函数:
L1(U)=∑ilogP(ui∣ui−k,…,ui−1;Θ)L_1(\mathcal U)=\sum_i\text{log}P\left( u_i\vert u_{i-k},\dots,u_{i-1};\Theta\right) L1(U)=ilogP(uiuik,,ui1;Θ)
其中kkk是上下文窗口的尺寸,条件概率PPP是通过参数为Θ\ThetaΘ的神经网络建模得到的。

简单来说,上面描述的条件概率,是在给定描述模型和位置iii之前的kkk个词后,第iii个位置出现词uiu_iui的概率。将所有概率加起来,就得到了目标函数。这里的窗口尺寸kkk其实可以理解为模型接受的输入序列的长度。当kkk越大时,模型可以消化更多的信息,但是模型也更加复杂。因此,如果希望模型能力很强,这里的kkk可能要取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

注: 目标函数中采用的是所有logPi\text{log} P_ilogPi的和,但是联合概率应该是所有概率的积。这里是相加的原因是,公式中采用了log变换,那么log结果的和也就是所有幂的乘积。不清楚具体变换的同学可以移步这个视频。

具体上,GPT中采用的模型(Θ\ThetaΘ)是Transforer的解码器。Transformer包含两个结构:编码器和解码器。其中,编码器可以看到整个序列中的所有信息;但由于掩码的存在,解码器只能看到非掩码遮盖部分的信息,被遮盖的位置则都是0。由于在语言处理中,模型是只能看到当前词之前的信息的,因此GPT只能采用解码器部分,而不能采用编码器。

更多关于Transformer的介绍,可以移步这篇文章(还在写,挖个坑)详细了解。

有监督微调

精调模型是在有标号的数据集上进行的。具体来说,就是给定一段输入序列和对应的标号,将前面预训练好的模型的最后一层的输出拿出来,经过一个输出层,得到序列最后位置处的估计概率。数学上,这个概率可以表示为:
P(y∣x1,…,xm)=softmax(hlmWy)P\left(y\vert x^1,\dots,x^m\right) = \text{softmax}\left(h_l^mW_y\right) P(yx1,,xm)=softmax(hlmWy)
其中,x1,…,xmx^1,\dots,x^mx1,,xm是输入,yyy是标签,hlmh_l^mhlm是预训练模型最后一层对位置mmm处的预测结果。

此时,目标函数就是:
L2(C)=∑x,ylogP(y∣x1,…,xm)L_2\left(\mathcal C\right)=\sum_{x,y}\text{log} P\left(y\vert x^1,\dots,x^m\right) L2(C)=x,ylogP(yx1,,xm)
GPT作者发现,在精调过程中引入预训练的目标函数,同样可以增加模型的精度。因此,微调过程最终的目标函数是两个目标函数的加权求和:
Lc(C)=L2(C)+λ×L1(C)L_c\left(\mathcal C\right)=L_2\left(\mathcal C \right) + \lambda\times L_1\left(\mathcal C\right) Lc(C)=L2(C)+λ×L1(C)

子任务的描述

在知道了目标函数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NLP中的各种任务,表示成序列对应的标号。在GPT中,这种表示逻辑可以由下图进行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给出了4个常见的NLP子任务和其对应的标注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什么任务,其输入可能被分割成1个、2个甚至多个字段,后面的输出层的结构也可能随任务发生变化,但是其中的transformer部分,一旦训练好了就不需要改变了。这也是GPT与其他NLP方法的一个核心区别。

实验

论文的实验部分本文简要带过,感兴趣的同学请移步论文原文。
这里只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GPT是在BooksCorpus数据集上训练得到的。这个数据集包含了7000余本未发表的各领域书籍。
  2. GPT使用了12层的Transformer解码器,每一维是768。

参考文献

  1. 李沐. GPT,GPT-2,GPT-3 论文精读【论文精读】
  2. The Math Sorcerer. How to Combine Two Logarithms into a Single Logarithm using Properties of Logs
http://www.lryc.cn/news/15007.html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
  • 【单目标优化算法】海鸥优化算法(Matlab代码实现)
  • 筑基六层 —— 整型提升及实用调式技巧
  • 后端前端文件传输2中传出模式
  • 【ZOJ 1067】Color Me Less 题解(vector+开方)
  • 凌恩生物经典文章:孟德尔诞辰200周年,Nature Genetics礼献豌豆高质量精细图谱
  • 进程间通信(二)/共享内存
  •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分析”
  • 软件工程 |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 前端开发页面HEAD作用
  • CSS开发技巧——行为技巧
  • PX4之代码结构
  • 【C++11】可变参数模板(函数模板、类模板)
  • centos安装高版本cmake
  • 重温一下C#的时间类型,并简单写一个定时器功能
  • MYSQL查询语句执行顺序
  • 总结:电容在电路35个基本常识
  • Kroger EDI 855 采购订单确认报文详解
  • HANA SDA-远程数据源访问
  • 【AUTOSAR】:OS-Hook
  • Open3d入门
  • linux部署zookeeper
  • Junit4升级Junit5汇总
  • Axios二次封装和Api的解耦
  • SpringAOP从入门到源码分析大全,学好AOP这一篇就够了(一)
  • 【单目标优化算法】樽海鞘群算法(Matlab代码实现)
  • 手把手教你,解决C盘分区不足,C盘怎么扩大磁盘分区
  • Ethernet-APL——过程自动化的新黄金标准
  • LVGL Styles
  • 扬帆优配|联通港股创近两年新高!A股资源类股爆发,食品饮料领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