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基础知识(三)前向传播,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专栏:神经网络复现目录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基础知识(三)

本文讲述神经网络基础知识,具体细节讲述前向传播,反向传播和计算图,同时讲解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权重衰减,Dropout等方法,最后进行Kaggle实战,具体用一个预测房价的例子使用上述方法。

文章部分文字和代码来自《动手学深度学习》


文章目录

  •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基础知识(三)
    • 前向传播
    • 反向传播
    • 计算图
      • 前向传播的计算图
      • 反向传播的计算图
      • pytorch中的计算图


前向传播

前向传播(forward propagation或forward pass) :按顺序(从输入层到输出层)计算和存储神经网络中每层的结果。

在神经网络中,前向传播是指从输入层开始,经过一系列的隐藏层后,将结果输出到输出层的过程。在每一层中,输入会与对应层的权重进行线性组合,再经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得到输出并传递到下一层。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

h(l)=f(W(l)h(l−1)+b(l))h^{(l)} = f(W^{(l)}h^{(l-1)} + b^{(l)})h(l)=f(W(l)h(l1)+b(l))

其中,h(l)h^{(l)}h(l)表示第lll层的输出,fff为该层的激活函数,W(l)W^{(l)}W(l)为该层的权重矩阵,h(l−1)h^{(l-1)}h(l1)为上一层的输出,b(l)b^{(l)}b(l)为该层的偏置。

在每一层中,输入的维度通常为(batch_size, input_size),即一批数据的输入维度。而每层输出的维度通常为(batch_size, output_size),即一批数据的输出维度。这样,一般情况下每一层的权重矩阵的维度为(input_size, output_size),每一层的偏置的维度为(output_size,)。

前向传播的过程将每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最终得到网络的输出。在训练过程中,输出可以与标签进行比较,计算出网络的误差,并通过反向传播来更新权重和偏置,使得网络的输出更接近于标签。

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是一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对每个参数的导数,从而更新参数。反向传播中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图来表示,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运算,每个边表示数据的传递。

反向传播公式可以表示为:

∂L∂z=∂L∂y∂y∂z\frac{\partial L}{\partial \mathbf{z}} = \frac{\partial L}{\partial \mathbf{y}} \frac{\partial \mathbf{y}}{\partial \mathbf{z}}zL=yLzy

其中,LLL是损失函数,y\mathbf{y}yz\mathbf{z}z是任意两个向量,∂L∂y\frac{\partial L}{\partial \mathbf{y}}yL∂y∂z\frac{\partial \mathbf{y}}{\partial \mathbf{z}}zy分别是LLL关于y\mathbf{y}y的梯度和y\mathbf{y}y关于z\mathbf{z}z的梯度。

反向传播的主要思想是从输出层开始,计算每一层的梯度,然后根据链式法则将梯度向前传播,最终计算出每个参数的梯度。具体来说,对于每个参数,反向传播算法会计算其对损失函数的梯度,然后使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更新参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向传播算法的推导过程,以下将给出一个简单的两层神经网络的示例,假设输入样本为 xxx,第一层的输出为 hhh,第二层的输出为 ooo,损失函数为 LLL

首先,根据链式法则,我们可以将输出层的权重 W2W_2W2 的梯度表示为:

∂L∂W2=∂L∂o⋅∂o∂W2\frac{\partial L}{\partial W_2} = \frac{\partial L}{\partial o} \cdot \frac{\partial o}{\partial W_2}W2L=oLW2o

其中,∂L∂o\frac{\partial L}{\partial o}oL 表示损失函数对输出层输出的偏导数,∂o∂W2\frac{\partial o}{\partial W_2}W2o 表示输出层输出对权重的偏导数。

对于 ∂L∂o\frac{\partial L}{\partial o}oL,我们可以通过损失函数对输出层输出的偏导数来计算:

∂L∂o=∂L∂y⋅∂y∂o\frac{\partial L}{\partial o} = \frac{\partial L}{\partial y} \cdot \frac{\partial y}{\partial o}oL=yLoy

其中,yyy 表示经过激活函数后的输出,∂L∂y\frac{\partial L}{\partial y}yL 表示损失函数对 yyy 的偏导数,∂y∂o\frac{\partial y}{\partial o}oy 表示 yyyooo 的偏导数。

对于 ∂y∂o\frac{\partial y}{\partial o}oy,我们可以根据激活函数的不同,计算出其具体的形式。

对于 ∂L∂h\frac{\partial L}{\partial h}hL,我们可以通过链式法则,计算出其表达式:

∂L∂h=∂L∂o⋅∂o∂h\frac{\partial L}{\partial h} = \frac{\partial L}{\partial o} \cdot \frac{\partial o}{\partial h}hL=oLho

其中,∂o∂h\frac{\partial o}{\partial h}ho 表示输出层输出对隐藏层输出的偏导数。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链式法则,计算出隐藏层权重 W1W_1W1 的梯度:

∂L∂W1=∂L∂h⋅∂h∂W1\frac{\partial L}{\partial W_1} = \frac{\partial L}{\partial h} \cdot \frac{\partial h}{\partial W_1}W1L=hLW1h

其中,∂h∂W1\frac{\partial h}{\partial W_1}W1h 表示隐藏层输出对权重的偏导数。

在实际的反向传播算法中,我们需要依次计算每个参数的梯度,然后利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更新参数。

计算图

计算图(computational graph)是用于描述数学表达式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模型,通常用于深度学习中的自动微分。在计算图中,节点表示操作(如加法、乘法、求和、激活函数等),边表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计算图可以将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拆分成简单的操作,方便求导和计算梯度。

在前向传播时,计算图会按照从输入到输出的顺序依次计算每个节点的输出值。在反向传播时,计算图则按照从输出到输入的顺序依次计算每个节点的梯度,并将梯度传递给其前驱节点。最终,计算图可以通过自动微分技术计算出整个表达式的梯度,并用于优化模型参数。

前向传播的计算图

前向传播:节点存储的是计算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向传播的计算图

反向传播:节点存储的是此时的梯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orch中的计算图

在 PyTorch 中,计算图是由 torch.autograd 模块负责构建和维护的。该模块提供了一个 Function 类,代表着计算图中的节点,这些节点对应于操作(例如加法、乘法等),并维护了操作的输入、输出和梯度等信息。在计算图中,输入节点称为“叶子节点”,它们对应于输入数据和模型参数。

当我们调用一个函数时,该函数对应的计算图节点将被创建,并用于计算函数的输出。同时,一个新的计算图会在内存中被构建,它会记录该操作与其他操作之间的依赖关系。这个新计算图就是梯度图,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计算反向传播梯度。

当我们在 PyTorch 中进行自动微分时,每个计算图节点都维护着一个梯度。通过自动微分,我们可以在计算图中反向传播梯度,并且通过对梯度进行链式法则的运算,计算叶子节点的梯度。这些叶子节点的梯度可以用于更新模型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在PyTorch中,Tensor是中心数据结构,它不仅存储数据,还存储计算图中的梯度信息。在每个Tensor上调用.requires_grad=True,可以启用自动微分机制。计算图中每个Tensor都有一个.grad属性,它存储该张量对应的梯度信息。

在计算图中完成前向传播后,可以通过调用.backward()方法来执行反向传播计算梯度。反向传播的过程会沿着计算图反向传播,将梯度信息传递给各个参数Tensor的.grad属性。通过调用优化器的更新方法,即可使用计算出的梯度信息来更新模型的参数。

具体来说,当我们定义一个需要求导的tensor时,PyTorch会为该tensor创建一个计算图,并在图中记录所有计算操作。当我们执行前向传播时,计算图会记录所有执行的操作,以便之后可以根据链式法则计算梯度。然后,当我们执行反向传播时,PyTorch会根据链式法则和计算图中记录的操作来计算梯度。

http://www.lryc.cn/news/13742.html

相关文章:

  • 一图说明 monorepo 落地流程方案
  • SAP ABAP WRITE语法大全
  • 微信小程序自定义全局组件showModal
  •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许毅版|考试知识点
  • startForegroundService与startService 使用浅析
  • django项目实战三(django+bootstrap实现增删改查)进阶分页
  • Python 之 Pandas DataFrame 数据类型的简介、创建的列操作
  • 华为OD机试真题Python实现【5键键盘的输出】真题+解题思路+代码(20222023)
  • IDEA全家桶式讲解 | IDEA安装、使用、断点调试、Git、插件 (第二篇)
  • 音视频基础之封装格式与音视频同步
  • 外籍在读博士|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双院士导师麾下联合培养
  • Learning C++ No.11【string类实现】
  • 实力见“证”:Tapdata 技术创新与发展潜力广受认可
  • 【C++修炼之路】18.map和set
  • ChatGPT原理与技术演进剖析
  • Retrofit+Hilt后端请求小项目1--项目介绍
  • 实际项目角度优化App性能
  • Structure|Alphafold2在肽结构预测任务上的基准实验
  • Simple XML
  • 在代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矛盾间如何取舍?
  • rabbitMq安装(小短文)--未完成
  • Python调用MMDetection实现AI抠图去背景
  • Java代码使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线性回归预测
  • linux-rockchip-音频相关
  • Android Handler的内存抖动以及子线程创建Handler
  • 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之k近邻 / KNN
  • 【期末复习】例题说明Prim算法与Kruskal算法
  •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290 A-E F只会n^2
  • springMvc源码解析
  • 采用aar方式将react-native集成到已有安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