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华为网络篇 RIPv2的基础配置-25

难度       1
复杂度1

目录

一、实验原理

1.1 RIP的版本

1.2 RIP的路由更新方式

1.3 RIP的计时器

1.4 RIP的防环机制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过程

总结


一、实验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主要应用于小型网络中,属于IGP协议(内部网络协议)。

1.1 RIP的版本

     RIPv1、RIPv2、RIPng,其中RIPng是应用于IPv6协议,而RIPv1是早期的IPv4协议版本,由于自身的缺点被弃用,目前是使用v2版本。

1.2 RIP的路由更新方式

    RIP的路由更新方式是发送整张路由表给邻居,这种方式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而且存在较多的资源重复,因此在中大型网络中是不会考虑使用它的。

1.3 RIP的计时器

1)更新计时器:缺少情况下,路由器每30秒为一个周期从接口发送路由表给邻居(泛洪的方式)。

2)老化计时器:每一条RIP路由都关联两个计时器,其中一个就是老化计时器(也称超时计时器)。当路由器学习到RIP路由并加载到路由表时,路由器会立刻启动老化计时器,缺少时间为180秒。当路由更新时,老化计时器会被重置。若老化计时器也超时了,那么这条路由将立即变为不可用并从路由表删除。虽然路由表已经删除了这条路由,但是它依然保存在RIP数据库中(方便恢复使用),在老化计时器超时的同时,垃圾回收计时器也会立即启动。这里需要注意下,对于老化计时器已超时的失效RIP路由,依然会被包含在路由器对外发送的Response报文中,不过路由的度量值被设为16跳(不可达)。

3)垃圾回收计时器:缺省时间为120秒,当该计时器都已经超时,那么这条RIP路由将彻底删除。

1.4 RIP的防环机制

路由环路的产生:是一种路由部署不当或网络规划不合理等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的一类问题,当网络中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去往某个目标的数据包将会在网络设备之间来回转发,这样会极大的消耗系统资源。

1)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接收到的路由更新不会再从该接口发送回去。

2)毒性逆转:从一个接口接收到的路由更新信息,把它设置为16跳,然后再发送回去。

3)触发更新:当路由信息发送变化时,路由器只发送相应的变更信息。

4)定义最大跳数:RIP传递路由器的数量最大为15跳,16跳不可达。

注意:水平分割与毒性逆转是矛盾的,思考一下,RIP的环是怎么产生的。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1.搭建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

2.初始化路由器,配置相应的IP地址,测试直连网络的连通性;

3.配置RIP路由协议,使得整个网络可以相互通信。

四、实验过程

1.搭建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

略。

2.初始化路由器,配置相应的IP地址,测试直连网络的连通性;

略。

3.配置RIP路由协议,使得整个网络可以相互通信。

R1:

[R1]rip 1
[R1-rip-1]version 2
[R1-rip-1]network 192.168.1.0
[R1-rip-1]network 192.168.10.0
[R1-rip-1]network 12.0.0.0

R2:

[R2]rip 1
[R2-rip-1]version 2
[R2-rip-1]network 12.0.0.0
[R2-rip-1]network 23.0.0.0

R3:

[R3]rip 1
[R3-rip-1]version 2
[R3-rip-1]network 23.0.0.0
[R3-rip-1]network 172.16.0.0

效果:

查看加入RIP进程的接口

 查看RIP的路由表

在R1带源进行测试

代码解析

[R1]rip 1  // 创建RIP路由进程,进程号为1
[R1-rip-1]version 2   // 设置RIP的版本号
[R1-rip-1]network 192.168.1.0  // 把192.168.1.0这个网络相关的接口添加入RIP路由进程

[R2]display rip 1 interface  // 查看添加进RIP1进程的接口信息

[R2]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rip  //查看所有关于RIP的路由信息

总结

      本章节的实验配置不多,但是实验相关原理是比较多的,希望大家会配置的同时不要忘记理解原理。好了,我们在下一个章节再见,加油!

http://www.lryc.cn/news/126311.html

相关文章:

  • fastadmin 下拉多级分类
  • 时序预测 | MATLAB实现基于CNN-LSTM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递归预测未来(多指标评价)
  • RabbitMQ工作流程详解
  • LabVIEW使用图像处理进行交通控制性能分析
  • CentOS 7 下 Keepalived + Nginx 实现双机高可用
  • 【Linux】IO多路转接——select接口
  • error_Network Error
  • Python爱心光波
  • 【分布式】Viewstamped Replication Revisited
  • 微服务07-分布式缓存
  • QGraphicsView放大时,paint有时不被调用,导致图像绘制不出来(2)
  • 深入理解设计模式-创建型之建造者模式(与工厂区别)
  • Centos7多台服务器免密登录
  • C语言实现哈希搜索算法
  • MySQL卸载并重装指定版本
  • 文件IO编程 1 2
  • Java后端框架模块整合
  • 17 synchronized关键字使用 synchronized方法、synchronized块
  • django-基本环境配置
  • Springboot 实践(4)swagger-ui 测试controller
  • PHP实践:分布式场景下的Session共享解决方案实现
  • 07 - 查看、创建、切换和删除分支
  • 【SpringBoot】89、SpringBoot中使用@Transactional进行事务管理
  • 两天入门Linux、搭建Spring环境 第一天
  • OpenCV实例(九)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目标检测(一)YOLO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 CI/CD流水线实战
  • 详解配置交换机多生成树MSTP+VRRP 的典型组网
  • 二.net core 自动化发布到docker (Jenkins安装之后向导)
  •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23种设计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原理讲解+应用场景介绍+案例介绍+Java代码实现)
  •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