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逻辑——论证逻辑——汇总篇——真题和典例——分析
分析
分析争论焦点题
199-2010-1-51——分析争论焦点题——论点争论模型
陈先生:未经许可侵入别人的电脑,就好像开偷来的汽车撞伤了人,这些都是犯罪行为。但后者性质更严重,因为它既侵占了有形财产,又造成了人身伤害;而前者只是在虚拟世界中捣乱。
林女士:我不同意。例如,非法侵入医院的电脑,有可能扰乱医疗数据,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非法侵入电脑同样会造成人身伤害。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两人争论的焦点?
A.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是否同样会危及人的生命?
B.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是否都构成犯罪?
C.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是否是同样性质的犯罪?
D.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的犯罪性质是否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一样严重?
E.是否只有侵占有形财产才构成犯罪?
【解析】
第一步,梳理题干。
根据指示词因为、但可将陈先生的论证梳理如下。
陈先生的论据:开偷来的汽车撞伤了人,既侵占了有形财产,又造成了人身伤害。未经许可侵入别人的电脑,只是在虚拟世界中捣乱。
陈先生的论点:但后者性质更严重=开偷来的车撞伤了人的性质更严重。
注意,李女士的论证中虽然最后有论点指示词因此,但该论点仅仅是对前面举例部分的总结。其真正的论点是“我不同意”。故李女士的论证可梳理如下。
李女士的论据:非法侵入医院的电脑,有可能扰乱医疗数据,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李女士的论点1:非法侵入电脑同样会造成人身伤害。
李女士的论点2:我不同意。
第二步,预判思路。
根据第一步分析可知,二者论点有分歧。而陈先生的论点在比较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的性质的严重程度,故考虑寻找指出论点分歧的选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
A项,干扰选项,对人生命的威胁都是二者论据提及的,而非论点,故该项不是二者争论的焦点。
B项,无关选项,林女士的论证并未涉及犯罪这一话题。
C项,强干扰项,注意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性质的严重程度,而非是否是同样的性质。
D项,最为准确,根据第二步分析可知,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性质的严重程度。
E项,无关选项,二者均未提及该话题。
综上所述,D项正确。
【答案】D
199-2007-1-54——论证争论模型
司机:有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因此,高速公路上的最高时速不应由120千米改为现在的110千米,因为这既会不必要地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也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规。
交警:每个司机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速度内行驶,只要他愿意。因此,把对最高时速的修改说成是某些违规行为的原因,是不能成立的。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上述司机和交警争论的焦点?
A.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必要。
B.有经验的司机是否有能力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
C.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一定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规。
D.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实施后,有经验的司机是否会在合法的时速内行驶。
E.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会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
【解析】
第一步,梳理题干。
根据指示词因此将二者的论证梳理如下。司机的论证过程如下。
司机的论据:
(1)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
(2)最高时速的降低会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也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规。司机的论点:不应当将高速公路的最高时速从120千米降低到110千米。
交警的论证过程如下。
交警的论据:每个司机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速度内行驶,只要他愿意。
交警的论点:把对最高时速的修改说成是某些违规行为的原因,是不成立的。
第二步,预判思路。
注意交警的论点实际上在反驳司机的论据(2),因此,二者争论的焦点是修改最高时速是否会导致司机违规。
第三步,验证选项。
A项、B项、E项,无关选项,交警并未提及相关话题。
C项,最为准确,根据上一步分析可知该项正确。
D项,强干扰项,虽然司机认为修改最高时速会让司机超速行驶,但交警的话是假言命题,是假设司机愿意时,会在合法的速度内行驶。因此,交警并未说司机一定会在合法的速度内行驶,故该项不是二者争论的焦点。
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c
199-2008-1-38——标准争论模型
郑女士:衡远市过去十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易阳市高,因此衡远市的经济前景比易阳市好。
胡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衡远市的GDP增长率虽然比易阳市的高,但易阳市的GDP数值却更大。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郑女士和胡先生争议的焦点?
A.易阳市的GDP数值是否确实比衡远市大?
B.衡远市的GDP增长率是否确实比易阳市高?
C.一个城市的GDP数值大,是否经济前景一定好?
D.一个城市的GDP增长率高,是否经济前景一定好?
E.比较两个城市的经济前景,GDP数值与GDP增长率哪个更重要?
【解析】
第一步,梳理题干。
根据指示词因此将郑女士的论证过程梳理如下。
郑女士的论据:衡远市过去十年的GDP增长率比易阳市高。
郑女士的论点:衡远市的经济前景比易阳市好。
而胡先生的论证过程梳理如下。
胡先生的论据:衡远市的GDP增长率虽然比易阳市高,但是易阳市的GDP数值却更大。
胡先生的论点:不同意郑女士的观点。
第二步,预判思路。
二者争论的焦点有两个。其一,二者的论点不同;其二,二者判断经济前景的标准不同,前者用的是GDP的增长率,后者用的是GDP的数值。因此,考虑寻找指出其中任意一个焦点的选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
A项,无关选项,郑女士的论证并未涉及该话题。
B项,无关选项,二者都认为衡远市的GDP增长率更高。
C项,强干扰项,虽然二者的论点有分歧,但是注意郑女士的观点是衡远市的经济前景比易阳市好。对应的,胡先生的观点是衡远市的经济前景不比易阳市好。而该项的话题是经济前景好。注意“更好”和“好”是不同的概念,例如逻辑考4分比逻辑考2分更好,绝对不等同于逻辑考4分就好。
D项,强干扰项,理由类似C项。
E项,最为准确,二者评价经济前景的标准不同,而该项指出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E项正确。
【答案】E
分析结构相似题
199-2015-1-44——分析结构相似题——结构特征优先看
研究人员将角膜感觉神经断裂的兔子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他们给实验组兔子注射了一种从土壤霉菌中提取的化合物。3周后检查发现,实验组兔子的角膜感觉神经已经复合;而对照组兔子未注射这种化合物,其角膜感觉神经都没有复合,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该化合物可以使兔子断裂的角膜感觉神经复合。
以下哪项与上述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的方式最为类似?
A.科学家在北极冰川地区的黄雪中发现了细菌,而该地区的寒冷气候与木卫二的冰冷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
B.绿色植物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能茁壮成长,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只能缓慢生长。所以,光照有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
C.一个整数或者是偶数,或者是奇数。0不是奇数,所以,0是偶数。
D.昆虫都有三对足,蜘蛛并非三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
E.年逾花甲的老王戴上老花眼镜可以读书看报,不戴则视力模糊。所以,年龄大的人都要戴老花眼镜。
【解析】
第一步,梳理题干。
根据指示词由此得出结论可以将题干论证梳理如下:
论据 | 论点 | ||
实验对象 | 差异现象1 | 差异现象2 | |
实验组 | 注射该化合物 | 角膜感觉神经复合 | 该化合物可以使兔子断裂的角膜感觉神经复合 |
对照组 | 不注射该化合物 | 角膜感觉神经没有复合 |
第二步,预判思路。
显然题干是通过求异法得到因果关系,故考虑寻找也用求异法证明因果关系的选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
B项,最为类似,该项和题干论证类似,是通过求异法得到因果关系,故该项正确。其余各项的论点均不是因果关系,故它们论点的结构均与题干不同,可直接排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