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常见的排序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依次比较相邻的元素,将较大的元素交换到右侧,逐步将最大元素移动到末尾。
  2.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依次将未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3.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每次从未排序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置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4. 归并排序(Merge Sort):将数组分为较小的子数组,分别对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好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有序数组。
  5. 快速排序(Quick Sort):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划分为小于基准的部分和大于基准的部分,然后对两部分进行递归排序。
  6. 堆排序(Heap Sort):将数组构建成最大堆或最小堆,然后反复从堆顶取出最大(或最小)元素,并调整堆结构。
  7.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统计数组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排序。
  8. 桶排序(Bucket Sort):将元素分配到不同的桶中,每个桶内使用其他排序算法进行排序,最后按照桶的顺序依次输出元素。
  9. 基数排序(Radix Sort):按照元素的位数依次进行排序,从最低位到最高位,每一位使用稳定的排序算法。

这些排序算法具有不同的时间复杂度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规模、性能需求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http://www.lryc.cn/news/101799.html

相关文章:

  • C#如何使用SQLite数据库?
  • 如何将表格中的状态数据转换为Tag标签显示
  • centos中修改防火墙端口开放配置
  • 程序设计 算法基础
  • 【数据结构】之十分好用的“链表”赶紧学起来!(第一部分单向链表)
  • ubuntu开机自启动
  • Git将其他分支合并至主分支
  • Python+request+pytest 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入门(与unittest的比较)
  • 数据结构——复杂度
  • 使用goldengate 迁移Oracle到postgresql
  • ESP-C3入门20. CentOS开发环境及Jenkins流水线
  • 服务器被爬虫恶意攻击怎么办?
  • 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之座机号/手机号验证校验规则
  • 黑客学习手册(自学网络安全)
  • 获取非叶子节点的grad(retain_grad()、hook)【为了解决grad值是None的问题】
  • JMeter(八):响应断言详解
  • 【网络编程】IO复用的应用一:非阻塞connect
  • Spring注解开发,bean的作用范围及生命周期、Spring注解开发依赖注入
  • C#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
  • STM32入门学习之外部中断
  • Jenkins 配置maven和jdk
  • Leetcode | Binary search | 22. 74. 162. 33. 34. 153.
  • 生命在于折腾——面试问题汇总
  • <Java>Map<String,Object>中解析Object类型数据为数组格式
  • 别再分库分表了,试试TiDB!
  • Java进阶之Dump文件初体验
  • 基于扩展(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电力系统动态状态估计(Matlab代码实现)
  • 曲线拟合(MATLAB拟合工具箱)位置前馈量计算(压力闭环控制应用)
  • 小程序使用echarts
  • 面向对象——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