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C++ 实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与中序遍历构建及层次遍历输出

C++ 实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与中序遍历构建及层次遍历输出

目录

  • C++ 实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与中序遍历构建及层次遍历输出
    • 一、实验背景与目标
    • 二、实验环境
    • 三、实验内容
    •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
      • 数据结构
      • 算法描述
        • 1. **构建二叉树函数 `buildTree`**
        • 2. **层次遍历函数 `LevelOrder`**
      • 关键代码与解释
      • 完整代码
    • 五、实验结果
    • 六、总结与思考

一、实验背景与目标

本实验旨在深入掌握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构建二叉树的方法,并学习按层次遍历输出二叉树节点的算法。通过本实验,能够理解并实践如何通过后序和中序遍历信息来构建二叉树,并利用队列进行层次遍历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实验环境

  • 开发环境:DevC++
  • 语言:C++

三、实验内容

  • 输入一个正整数 N ,表示二叉树中的节点数量。
  • 输入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序列,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 在一行中输出该树的层次遍历的序列,数字间以一个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余空格。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结构

  1. 树节点结构体:我们使用结构体来表示树的每一个节点,其中包括节点值以及左右子树的指针。

    struct TreeNode {int val;TreeNode* left;TreeNode* right;
    };
    
  2. 队列:在层次遍历时,我们使用队列来保存当前需要处理的节点,队列的先进先出(FIFO)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按层次输出节点。

算法描述

1. 构建二叉树函数 buildTree

首先,根据给定的中序遍历数组 min[] 和后序遍历数组 post[],我们可以递归地构建二叉树。

  • 每次递归时,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元素就是树的根节点。
  • 然后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从而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的范围,再递归构建左右子树。
TreeNode* buildTree(int min[], int post[], int n) {if (!n)return NULL;TreeNode* T =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T->val = post[n - 1];  // 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节点就是树的根节点T->left = T->right = NULL;// 从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int index;for (index = 0; index < n; index++) {if (min[index] == post[n - 1]) break;}T->left = buildTree(min, post, index);T->right = buildTree(min + index + 1, post + index, n - index - 1);return T;
}
2. 层次遍历函数 LevelOrder

使用队列进行层次遍历,按顺序输出二叉树的节点。队列帮助我们按层次处理每一个节点。

void LevelOrder(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queue<TreeNode*> q;q.push(root);bool first = true;while (!q.empty()) {TreeNode* node = q.front();q.pop();if (first) {cout << node->val;first = false;} else {cout << " " << node->val;}if (node->left) q.push(node->left);if (node->right) q.push(node->right);}
}

关键代码与解释

  1. buildTree 函数:用于递归地构建二叉树。每次根据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元素确定根节点,并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从而递归构建左右子树。

  2. LevelOrder 函数:用于层次遍历输出二叉树的节点。利用队列进行层次遍历,逐个输出节点的值。

完整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TreeNode {int val;TreeNode* left;TreeNode* right;
};TreeNode* buildTree(int min[], int post[], int n) {if (!n)return NULL;TreeNode* T =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T->val = post[n - 1];  // 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节点就是树的根节点T->left = T->right = NULL;int index;for (index = 0; index < n; index++) {if (min[index] == post[n - 1]) break;}T->left = buildTree(min, post, index);T->right = buildTree(min + index + 1, post + index, n - index - 1);return T;
}void LevelOrder(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queue<TreeNode*> q;q.push(root);bool first = true;while (!q.empty()) {TreeNode* node = q.front();q.pop();if (first) {cout << node->val;first = false;} else {cout << " " << node->val;}if (node->left) q.push(node->left);if (node->right) q.push(node->right);}
}int main() {int N;cin >> N;int post[N], min[N];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post[i];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min[i];TreeNode* root = buildTree(min, post, N);LevelOrder(root);return 0;
}

五、实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总结与思考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二叉树的构建方法以及层次遍历算法。理解了如何根据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序列构建二叉树,并学习了如何使用队列进行层次遍历输出。此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树的遍历、图的搜索等领域。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够为大家深入理解二叉树的操作和算法提供帮助。

http://www.lryc.cn/news/2385451.html

相关文章:

  • 基于大模型的髋关节骨关节炎预测与治疗方案研究报告
  • qiankun解决的问题
  • JavaScript从入门到精通(一)
  • 快速失败(fail-fast)和安全失败(fail-safe)的区别
  • 虚拟环境中的PyQt5 Pycharm设置参考
  • AI 笔记 - 模型优化 - 注意力机制在目标检测上的使用
  • AUTOSAR图解==>AUTOSAR_SRS_LIN
  • UML 时序图 使用案例
  • 华为昇腾使用ollama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
  • 多态的总结
  • Windows 高分辨率屏幕适配指南:解决界面过小、模糊错位问题
  • tvalid寄存器的理解
  • C++八股 —— 手撕定时器
  • K8S-statefulset-mysql-ha
  • 【方案分享】展厅智能讲解:基于BLE蓝牙Beacon的自动讲解触发技术实现
  • web常见的攻击方式有哪些?如何防御?
  • 力扣:《螺旋矩阵》系列题目
  • 发电厂进阶,modbus TCP转ethernet ip网关如何赋能能源行业
  • 深入了解linux系统—— 操作系统的路径缓冲与链接机制
  • Ansible快速入门指南
  • 华为2025年校招笔试真题手撕教程(一)
  • 第9.2讲、Tiny Decoder(带 Mask)详解与实战
  • postgresql 常用参数配置
  • Python模块中的私有命名与命名空间管理:深入解析与实践指南
  • 基于PCRLB的CMIMO雷达网络多目标跟踪资源调度
  •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407(ABCDE)
  • VILT模型阅读笔记
  • 掌握 npm 核心操作:从安装到管理依赖的完整指南
  • OpenCV CUDA模块特征检测与描述------一种基于快速特征点检测和旋转不变的二进制描述符类cv::cuda::ORB
  • Awesome ChatGPT Prompts:释放AI对话潜力的开源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