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2源码阅读理解-响应式数据原理
首先明确,vue2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
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观察者模式实现,在创建vue实例的过程中,也就是介于beforecomputed~computed的过程中,会执行如下函数initState
export function initState (vm: Component) {vm._watchers = []const opts = vm.$optionsif (opts.props) initProps(vm, opts.props)if (opts.methods)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if (opts.data) {initData(vm)} else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if (opts.computed)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if (opts.watch && opts.watch !== nativeWatch) {initWatch(vm, opts.watch)}
}
在initState中,initData做了两件事:
1.将data中的属性都挂载到vm上去,方便后面以this.xx访问data里的变量
2.则是通过observe函数对定义的data对象进行数据劫持,在observe的过程中,会判断属性是对象还是数组,
如果是对象:将对象的每个属性添加getter,setter函数,每个属性都拥有自己的一个dep实例对象(dep实例对象相当于是被观察者的一个筐,里面装了有哪些watcher在观察它);在getter方法里,会收集依赖,也就是存储watcher实例,同时watcher实例也会存储dep实例;在setter方法里,会通知这些watcher实例来更新依赖。
如果是数组:数组的话是通过增强数组七个方法的原型方法,当访问数组上面那七个方法的时候会被拦截,以此来实现响应式。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get方法是如何被触发的呢?
如果要触发get方法,那么说明有地方在访问这个属性,有哪些地方会访问属性并要对之做出改变呢?
答案是computed、watcher、template;
1.在初始化computed的时候,会对每一个computed属性生成一个watcher,并且会传一个参数lazy:true,表明这个watcher是惰性的;
2.在初始化watch的时候,和computed类似,只是没有传lazy参数
3.在编译模版的时候,会生成render函数,render函数执行的时候会去获取变量值,获取变量值的时候就会触发get,收集依赖。
这就对应了三个watcher,computed watcher;普通watcher;render wat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