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Mysql数据库分库分表

为什么使用分库分表?

传统的将数据集中存储至单一数据节点的解决方案,在性能、可用性和运维成本这三方面已经难于满足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场景。

1)性能

从性能方面来说,由于关系型数据库大多采用 B+ 树类型的索引,在数据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索引深度的增加也将使得磁盘访问的 IO 次数增加,进而导致查询性能的下降。

同时,高并发访问请求也使得集中式数据库成为系统的最大瓶颈。

2)可用性

从可用性的方面来讲,服务化的无状态型,能够达到较小成本的随意扩容,这必然导致系统的最终压力都落在数据库之上。而单一的数据节点,或者简单的主从架构,已经越来越难以承担。数据库的可用性,已成为整个系统的关键。

3)运维成本

从运维成本方面考虑,当一个数据库实例中的数据达到阈值以上,对于 DBA 的运维压力就会增大。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时间成本都将随着数据量的大小而愈发不可控。一般来讲,单一数据库实例的数据的阈值在 1TB 之内,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 NoSQL 呢?

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满足互联网场景需要的情况下,将数据存储至原生支持分布式的 NoSQL 的尝试越来越多。 但 NoSQL 对 SQL 的不兼容性以及生态圈的不完善,使得它们在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博弈中始终无法完成致命一击,而关系型数据库的地位却依然不可撼动

什么是分库分表?

水平分库

概念: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库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库中。

结果:

每个库的结构都一样

每个库中的数据不一样,没有交集

所有库的数据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分表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还没有明显的业务归属来垂直分库的情况下。

分析:库多了,IO 和 CPU 的压力自然可以成倍缓解。

水平分表

概念: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 等),讲一个表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表中。

结果:

每个表的结构都一样。

每个表的数据不一样,没有交集,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没有上来,只是单表的数据量太多,影响了 SQL 效率,加重了 CPU 负担,以至于成为瓶颈,可以考虑水平分表。

分析:单表的数据量少了,单次执行 SQL 执行效率高了,自然减轻了 CPU 的负担。

垂直分库

概念:以表为依据,按照业务归属不同,将不同的表拆分到不同的库中

结果:

每个库的结构都不一样。

每个库的数据也不一样,没有交集。

所有库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并且可以抽象出单独的业务模块的情况下。

分析: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服务化了。例如:随着业务的发展,一些公用的配置表、字典表等越来越多,这时可以将这些表拆到单独的库中,甚至可以服务化。再者,随着业务的发展孵化出了一套业务模式,这时可以将相关的表拆到单独的库中,甚至可以服务化。

垂直分表

概念:以字段为依据,按照字段的活跃性,将表中字段拆到不同的表中(主表和扩展表)。

结果:

每个表的结构不一样。

每个表的数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每个表的字段至少有一列交集,一般是主键,用于关联数据。

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并没有上来,表的记录并不多,但是字段多,并且热点数据和非热点数据在一起,单行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较大,以至于数据库缓存的数据行减少,查询时回去读磁盘数据产生大量随机读 IO,产生 IO 瓶颈

分析:

可以用列表页和详情页来帮助理解。垂直分表的拆分原则是将热点数据(可能经常会查询的数据)放在一起作为主表,非热点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扩展表,这样更多的热点数据就能被缓存下来,进而减少了随机读 IO。拆了之后,要想获取全部数据就需要关联两个表来取数据。但记住千万别用 Join,因为 Join 不仅会增加 CPU 负担并且会将两个表耦合在一起(必须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上)。关联数据应该在 Service 层进行,分别获取主表和扩展表的数据,然后用关联字段关联得到全部数据。

什么时候考虑分库分表

能不分就不分

并不是所有表都需要切分,主要还是看数据的增长速度。切分后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业务的复杂程度。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分库分表这个“大招”,避免“过度设计”和“过早优化”。

分库分表之前,先尽力做力所能及的优化:升级硬件、升级网络、读写分离、索引优化等。当数据量达到单表瓶颈后,在考虑分库分表。


数据量过大,正常运维影响业务访问

这里的运维是指:

对数据库备份,如果单表太大,备份时需要大量的磁盘 IO 和网络 IO。

对一个很大的表做 DDL,MySQL会锁住整个表,这个时间会很长,这段时间业务不能访问此表,影响很大。

大表经常访问和更新,就更有可能出现锁等待。



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对某些字段垂直拆分

这里就不举例了,在实际业务中都可能会碰到,有些不经常访问或者更新频率低的字段应该从大表中分离出去。

数据量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单表中的数据量会持续增长,当性能接近瓶颈时,就需要考虑水平切分,做分库分表了。

分库分表带来的问题

事务一致性问题

①分布式事务

当更新内容同时存在于不同库找那个,不可避免会带来跨库事务问题。跨分片事务也是分布式事务,没有简单的方案,一般可使用“XA 协议”和“两阶段提交”处理。

分布式事务能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但在提交事务时需要协调多个节点,推后了提交事务的时间点,延长了事务的执行时间,导致事务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发生冲突或死锁的概率增高。

随着数据库节点的增多,这种趋势会越来越严重,从而成为系统在数据库层面上水平扩展的枷锁。

②最终一致性

对于那些性能要求很高,但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的系统,往往不苛求系统的实时一致性,只要在允许的时间段内达到最终一致性即可,可采用事务补偿的方式。

与事务在执行中发生错误立刻回滚的方式不同,事务补偿是一种事后检查补救的措施,一些常见的实现方法有:对数据进行对账检查,基于日志进行对比,定期同标准数据来源进行同步等。



跨节点关联查询 Join 问题

切分之前,系统中很多列表和详情表的数据可以通过 Join 来完成,但是切分之后,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此时 Join 带来的问题就比较麻烦了,考虑到性能,尽量避免使用 Join 查询。

解决的一些方法:

①全局表

全局表,也可看做“数据字典表”,就是系统中所有模块都可能依赖的一些表,为了避免库 Join 查询,可以将这类表在每个数据库中都保存一份。这些数据通常很少修改,所以不必担心一致性的问题。

②字段冗余

一种典型的反范式设计,利用空间换时间,为了性能而避免 Join 查询。

例如,订单表在保存 userId 的时候,也将 userName 也冗余的保存一份,这样查询订单详情顺表就可以查到用户名 userName,就不用查询买家 user 表了。

但这种方法适用场景也有限,比较适用依赖字段比较少的情况,而冗余字段的一致性也较难保证。

③数据组装

在系统 Service 业务层面,分两次查询,第一次查询的结果集找出关联的数据 id,然后根据 id 发起器二次请求得到关联数据,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字段组装。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④ER 分片

分片键的选择?

分库分表后,分片键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信息表,使用 id 进行分片。例如说,文章、商品信息等等。

业务表,使用 user_id 进行分片。例如说,订单表、支付表等等。

日志表,使用 create_time 进行分片。例如说,访问日志、登陆日志等等。

分片算法的选择?

选择好分片键之后,还需要考虑分片算法。一般来说,有如下两种:

取余分片算法。例如说,有四个库,那么 user_id 为 10 时,分到第 10 % 4 = 2 个库。

当然,如果分片键是字符串,则需要先进行 hash 的方式,转换成整形,这样才可以取余。

当然,如果分片键是整数,也可以使用 hash 的方式。

范围算法。

例如说,时间范围。

上述两种算法,各有优缺点。

对于取余来说:

好处,可以平均分配每个库的数据量和请求压力。

坏处,在于说扩容起来比较麻烦,会有一个数据迁移的过程,之前的数据需要重新计算 hash 值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库或表。

对于 range 来说:

好处,扩容的时候很简单,因为你只要预备好,给每个月都准备一个库就可以了,到了一个新的月份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写新的库了。

缺点,但是大部分的请求,都是访问最新的数据。实际生产用 range,要看场景。

分库分表中间件

1)Cobar

阿里 b2b 团队开发和开源的,属于 Proxy 层方案。

早些年还可以用,但是最近几年都没更新了,基本没啥人用,差不多算是被抛弃的状态吧。而且不支持读写分离、存储过程、跨库 join 和分页等操作。

2)MyCAT

基于 Cobar 改造的,属于 Proxy 层方案,支持的功能非常完善,而且目前应该是非常火的而且不断流行的数据库中间件,社区很活跃,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在用了。但是确实相比于 Sharding Sphere 来说,年轻一些,经历的锤炼少一些。

3)Atlas

360 开源的,属于 Proxy 层方案,以前是有一些公司在用的,但是确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社区最新的维护都在 5 年前了。所以,现在用的公司基本也很少了。

4)TDDL

淘宝团队开发的,属于 client 层方案。支持基本的 crud 语法和读写分离,但不支持 join、多表查询等语法。目前使用的也不多,因为还依赖淘宝的 diamond 配置管理系统。

5)Sharding Sphere

Sharding Sphere ,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开源的分库分表解决方案,目前已经进入 Apache 孵化。

http://www.lryc.cn/news/69526.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Boot热部署插件原理分析及实战演练
  • 【C++ 入坑指南】(10)函数
  • P2233 [HNOI2002]公交车路线
  • java入门-W11(K168-K182)网络编程
  • 距离6月18日DAMA-CDGA/CDGP认证考试还有31天,报名从速
  • PO、VO、DAO、BO、DTO、POJO区分
  • MobPush Flutter平台插件
  • 机器学习面试题库:K-means
  • Linux:文本三剑客之awk
  • 如何借助Kafka持久化存储K8S事件数据?
  • 一种基于非均匀分簇和建立簇间路由的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Matlab代码实现)
  • usb摄像头驱动打印信息
  • 银行半结构化和无领导群面注意事项
  • 今天公司来了个拿 30K 出来的测试,算是见识到了基础的天花板
  • SSM整合(单元测试、结果封装、异常处理)
  • C++ list
  • 【JavaScript】ES6新特性(2)
  • CST-FSS/周期谐振单元的仿真
  • 重新理解RocketMQ Commit Log存储协议
  • ROS 开发环境搭建(虚拟机版本)(一)
  • vue3做项目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 docker日志轮转
  • 论文阅读_音频压缩_Encodec
  • 第06章_多表查询
  • 自学黑客(网络安全)有哪些技巧——初学者篇
  • CMD与DOS脚本编程【第四章】
  • Liunx安装Docker
  • docker:容器的数据卷
  • 【TCP】对TCP三次握手的个人理解
  • squid的基本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