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ospf笔记和 综合实验册

一、OSPF基础
1. RIP协议存在的问题
- 最大跳数限制为15,不适合大规模组网。
- 周期性发送全部路由信息,占用大量带宽。
- 路由收敛速度慢,以跳数作为度量值。
- 存在路由环路可能性,每隔30秒更新。
2. OSPF协议特点
- 无跳数限制,适合大规模组网。
- 使用组播更新变化的路由和网络信息,路由收敛快,可触发更新。
- 以COST作为度量值,采用SPF算法有效避免环路。
- 每隔30分钟周期性更新LSA,在互联网上大量使用。
- 传递拓扑信息和路由信息(RIP传递路由表)。
3. OSPF三张表
- 邻居表:记录邻居状态和关系。
- 拓扑表:即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
- 路由表:记录由SPF算法计算的路由,可通过 dis ip routing-table pro ospf 查看。
4. OSPF数据包
- 直接封装在IP报文中,协议号89。
- 头部数据包内容:包含版本(OSPFv2为2)、类型、报文长度、路由器ID、区域ID、校验和、验证类型、认证数据等。
- 五种报文类型
报文类型、作用、关键信息 
Hello 周期保活,发现和建立邻居关系 包含网络掩码、Hello间隔(默认10s)、路由器优先级、失效时间(默认40s)等,目标地址224.0.0.5 
DBD(数据库描述报文) 仅包含LSA摘要 有接口MTU、可选项、DD报文置位符(I、M、MS)、DD序列号等 
LSR 请求自己没有或更新的链路状态详细信息 通过“LSA三元组”(链路状态类型、链路状态ID、通告路由器)唯一标识LSA 
LSU(链路状态更新信息) 发送对方所需LSA的详细信息 一个LSU可包含多个LSA,MA网络中DROTHER向224.0.0.6发送,DR向224.0.0.5发送 
LSAck 对LSU进行确认 包含所确认LSA的头部(每个20字节) 
二、OSPF工作过程
1. 建立邻居与邻接关系
- 邻居:双方通过Hello报文相互认识。
- 邻接:邻居关系建立后,经报文交互同步LSDB,开始独立计算路由时形成。
2. 确认可达性与建立邻居
- Router ID:标明路由器身份,可手工配置(IPv4格式),自动选举时环回口IP大的优先,其次是物理口。
- DR/BDR选举:在2-way状态前确认,每个网段需选举,优先级(0-255,默认1)大的优先,其次Router ID大的优先,且无抢占性。DRother与DR、BDR建立邻接关系(full),DRother之间为邻居关系(2-way)。
3.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邻接路由器间发送DBD通告LSDB摘要,对比后通过LSR请求所需LSA,对方用LSU发送,最后以LSAck确认。
4. 完整信息同步:建立完全邻接关系,形成LSDB表与路由表。
三、OSPF的状态机
1. 邻居关系建立阶段
- Down:关闭状态,手动指定邻居时发送Hello后进入下一状态。
- Init:收到对方Hello报文,但未收到确认。
- Attempt:仅在NBMA网络出现,发出Hello但收不到对方的。
- 2-way(稳定状态):双方互相发现,确认DR/BDR角色,需满足Router-id无冲突、掩码长度一致等前提。
2. 邻接关系建立阶段
- Exstart:交换开始,确定LSDB协商主从(Router ID大的为master)。
- Exchange:发送后续DD报文,通告LSDB摘要。
- Loading:进行LSA的请求、加入和确认。
- Full(稳定状态):两端同步LSDB,需MTU一致,网络类型一致才能学习路由。
四、LSDB的更新
- 收到LSA更新报文后,若未在LSDB中查到则加入;若查到,比较序列号,收到的大则刷新并更新序列号,否则忽略。
- 广播网络中,拓扑变化时路由器先将LSA发给监听224.0.0.6的路由器,DR再发给监听224.0.0.5的路由器。
五、OSPF开销计算
1. 参考带宽:默认100M,仅本地有效,建议设为网络中最高链路带宽。
2. 计算方法:链路带宽≥参考带宽时,cost=1;反之,cost=参考带宽/链路带宽(Mb)。千兆、百兆、十兆以太网缺省开销分别为1、1、10
六、OSPF的区域划分
1. 区域产生背景:单区域网络规模扩大,LSDB同步压力大。
2. 分区好处:减少LSA泛洪范围,提高网络扩展性。
3. 区域类型: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特殊区域(优化路由表和LSDB表)。
4. 多区互连原则:非骨干区域与非骨干区域不能直接相连,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与骨干区域相连(防止区域间环路),区域内靠SPF算法防环。
5. OSPF的路由器类型
- 区域内路由器(IR):所有接口在同一区域。
- 骨干路由器(BR):有接口在骨干区域。
-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连接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连接外部自治系统并引入外部路由。

OSPF中LSA相关内容
一、LSA的头部
LSA是OSPF的核心,用于描述网络拓扑、传递路由信息,OSPFv2中主要有6种LSA。其头部共20字节,包含以下字段:
字段 和 含义 
链路状态老化时间: 指示LSA存在时长,单位为秒,1800s周期归0,最大老化时间3600s,到达后LSA失效并从LSDB中删除 
可选项 8个比特位,对应OSPF支持的特性,与hello包中的相同,包含特殊区域标记 
链路状态类型: 指示LSA类型,每种类型有对应编号,用于描述OSPF网络的不同部分 
链路状态ID :LSA的标识,不同LSA类型定义不同 
通告路由器 :产生该LSA的路由器的Router-ID 
链路状态序列号: 用于判断LSA新旧或是否重复 
链路状态校验和 :参与LSA新旧比较,当LSA三元组和序列号相同时,和大的为新 
长度: 一条LSA的总长度 
二、6种类型的LSA
1. type1-LSA(Router LSA)
- 定义:描述区域内部与路由器直连的链路信息(链路类型、开销值等),仅在区域内部传输,每台路由器都会产生。
- 关键内容:
- LS ID和Adv Rtr均为发出该LSA的路由器的router-id。
- 链路ID和链路数据随链路类型(transnet、P2P、stubnet、Virtual)不同而有不同定义。
- VEB标志位:V位表示为虚链路端点;E位表示为ASBR(Stub区域不允许E位为1的该类型LSA);B位表示为区域边界路由器。
- 查看命令: [R1]dis ospf lsdb router 
2. type2-LSA(Network LSA)
- 定义:描述区域内的MA网络(广播网络、NBMA网络)路由器的链路及掩码信息,仅在区域内部传输,只有DR才会产生。
- 关键内容:
- LS ID为该网段的DR的IP地址。
- Adv Rtr为该网段DR的router-id。
- 包含该网段DR的IP地址的子网掩码信息。
- 查看命令: [R1]dis ospf lsdb network 
3. type3-LSA(Summary LSA)
- 定义:在整个OSPF域内描述其他区域的链路信息,以子网形式传播,类似直接传递路由,只有ABR会产生。
- 关键内容:
- LS ID为其他区域某个网段的网络地址。
- Adv Rtr为通告该LSA的ABR的router-id。
- 包含该网段的子网掩码。
- 注:跨区域传递时需转换通告者,通告者变化则为不同LSA。
- 查看命令: [R1]dis ospf lsdb summary 
4. type4-LSA(ASBR Summary LSA)
- 定义:描述ASBR的信息,整个OSPF域内传播,只有ABR会产生。
- 关键内容:
- LS ID为ASBR的router-id。
- Adv Rtr为通告该ASBR的ABR的router-id。
- 注:ASBR本区域的内部路由器不会产生到达该ASBR的此类型LSA。
- 查看命令: [R1]dis ospf lsdb asbr 
5. type5-LSA(AS External LSA)
- 定义:传递域外路由信息,描述AS外部引入的路由信息,传播到所有区域(特殊区域除外),只有ASBR会产生。
- 关键内容:
- LS ID为外部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
- Adv Rtr为引入该网络路由的ASBR的router-id。
- 包含引入的目标网段的子网掩码。
- 查看命令: [R1]dis ospf lsdb ase 
6. type7-LSA(NSSA External LSA)
- 定义:描述在NSSA区域引入的AS域外的外部路由信息,仅存在于NSSA和totally NSSA区域,不能进入area 0。
- 关键内容:
- LS ID为外部某个网段的网络地址。
- Adv Rtr为引入该网络路由的ASBR的router-id。
- 注:其生成路由信息的标记位为O_NSSA,优先级150。

OSPF网络类型及MGRE实验
一、OSPF的网络类型
1. 定义:针对不同二层链路类型的网段,OSPF会生成不同网络类型,其在DR/BDR选举、LSA细节、协议报文发送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2. 具体类型及特点
网络类型  特点  Hello时间  Dead时间  DR/BDR选举  报文发送形式 
NBMA(非广播多点可达网络) 帧中继默认网络类型,需手动指定邻居(命令: [r2-ospf-1]peer 邻居IP地址 )  30秒  120秒  需要  单播 
P2MP(点到多点网络)  由其他网络类型手动更改(如 ospf network-type 网络类型 ),需手动指定邻居  30秒  120秒  不需要  模拟组播 
Broadcast(广播网络)  以太网默认网络类型 [R1]dis ospf int g0/0/0可查看相关信息  10秒  40秒 需要 
P2P(点到点网络)  PPP默认网络类型,华为设备环回接口定义为该类型(无实际数据收发,默认学习32位主机路由)  10秒  40秒  不需要  组播 
二、基于OSPF的MGRE实验
1.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问题1:Tunnel接口类型为P2P类型,不选举DR/BDR,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建立邻接关系。
解决方法:更改网络中tunnel接口类型为广播或者P2MP,命令如 [R2]interface Tunnel 0/0/0 、 [R2-Tunnel0/0/0]ospf network-type broadcast 。
- 问题2:更改网络类型后,广播网络中DR和BDR选举混乱,无法正常建邻。
解决方法:将分支站点的DR选举优先级设为0,保证中心站点是整个广播网络中唯一的DR。

OSPF不规则区域划分及解决方案
一、OSPF不规则区域类型
1. 产生原因:区域划分不合理。
2. 具体类型及后果
- 非骨干区域无法和骨干区域保持连通:由于区域划分问题,非骨干区域未能与骨干区域正常连接,导致ABR不会转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非骨干区域与骨干区域无法保持连通。
- 骨干区域被分割:骨干区域被分成多个部分,破坏了骨干区域的完整性,同样会影响路由信息的正常传递。
二、解决方案
1. 虚连接
- 适用场景:非骨干区域无法与骨干区域保持连通、骨干区域被分割等情况。
- 配置示例(以非骨干区域无法和骨干区域保持连通为例):
[RTB] ospf 1 router-id 2.2.2.2 
[RTC] ospf 1 router-id 3.3.3.3 
[RTB-ospf-1]area 1 
[RTC-ospf-1]area 1  [RTB-ospf-1-area-0.0.0.1]vlink-peer 3.3.3.3 
[RTC-ospf-1-area-0.0.0.1]vlink-peer 2.2.2.2 
- 特征:
1.只能在两个区域的边界路由器上配置。
2.需在中间区域的区域视图下配置。
3.只能穿越一个区域。
4.不能穿越stub区域、NSSA区域。
-查看虚连接信息:可通过 [R2]dis ospf vlink 命令查看,会显示邻居ID、邻居状态、接口、开销、传输区域、定时器等信息。
2. 路由引入(重发布)
- 定义:在运行不同协议或不同进程的边界设备(ASBR)上,将一种协议按照另一种协议的规则发布出去。
- 适用场景:非骨干区域无法与骨干区域保持连通等情况。
- 配置示例:让R4充当ASBR,运行两个OSPF协议,然后进行共享。
-  [R4-ospf-1]import-route ospf 2 
-  [R4-ospf-2]import-route ospf 1 
友情提示:虚连接的配置会给路由器带来额外负担,建议在早期规划区域时合理规划,尽量避免出现不规则区域。

OSPF特殊区域及路由聚合
一、特殊区域
1. 定义与条件
- 特殊区域是人为定义的位于OSPF区域边缘、仅与骨干区域相连的区域。
- 条件:不能是骨干区域;不能存在虚链路。
2. 具体类型及特点
区域类型 定义 特征 命令 
STUB区域(末梢区域) 适用于区域中路由器性能较低,旨在减少路由表规模和路由信息传递数量 不接受4类、5类LSA;不允许出现ASBR;区域0不能配置为该类型;ABR自动下发指向骨干区域的3类缺省LSA  [r5-ospf-1-area-0.0.0.2]stub 
totally stub区域(完全末梢区域) 拒绝学习域外和其他区域的路由信息 不接受3类、4类、5类LSA;不允许出现ASBR;区域0不能配置为该类型;ABR自动下发指向骨干区域的3类缺省LSA  [r5-ospf-1-area-0.0.0.2]stub no-summary 
NSSA区域(非纯末梢区域) STUB区域的变形,拒绝学习域外主要是5类的路由信息,但需引入域外路由信息 不接受4类、5类LSA;本区域引入的外部路由以7类LSA存在;ABR会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通告给其他区域;区域0不能配置为该类型;存在ASBR设备;华为中自动生成指向骨干区域的7类缺省LSA  [r5-ospf-1-area-0.0.0.2]nssa 
totally NSSA区域(完全非纯末梢区域) 完全非纯末梢区域 不接受3类、4类、5类LSA;本区域引入的外部路由以7类LSA存在;ABR会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通告给其他区域;默认路由由ABR发送3类LSA产生;区域0不能配置为该类型  [r5-ospf-1-area-0.0.0.2]nssa no-summary 
3. 实验测试:对上述各类区域分别进行配置后,观察相关路由器的OSPF路由表,可验证其特征。
二、OSPF路由聚合
1. 定义:OSPF路由需手动聚合(LSA),将具有相同前缀的路由信息聚合后发布到其他区域。
2. 聚合条件:针对3类、5类、7类LSA。
3. 聚合类
聚合类型  描述  命令  特点 
ABR聚合(3类) 将一个区域的LSA聚合后发布到相邻区域  [r1-ospf-1-area-0.0.0.0]abr-summary 192.168.0.0 255.255.252.0  不影响ABR本机路由,仅影响相邻区域下游路由器路由;ABR会产生聚合的黑洞路由防环 
ASBR聚合(5类、7类)  将引入的AS外部路由聚合后发布到OSPF内部    [r4-ospf-1]asbr-summary 172.16.0.0 255.255.252.0   只对5类、7类LSA聚合; 不影响ASBR本机路由,仅影响OSPF内部其他路由器;ASBR会产生聚合的黑洞路由防环; 加not-advertise参数可实现路由过滤 

重发布、路由过滤、路由策略
一、重发布(路由引入)
1. 背景:当网络中存在多种不同路由协议时,为实现相互通信而进行路由引入。
2. 情形:在同时运行多种路由协议的边界设备(ASBR设备)上,将一种路由协议引入到另一种路由协议,或在同种协议不同进程间引入。
3. 规则:
- 将A协议发布到B协议,需在ASBR的B协议上配置。
- B协议可学习到通过A协议学到的所有路由及A的直连路由。
4. 举例:
- 将OSPF路由引入RIP,在rip进程视图下配置,缺省cost为0,每跳加1,最大15。
- 将RIP路由引入OSPF,在OSPF进程视图下配置,缺省cost为1,type类型为E2,可指定type 1计算域内链路cost。
- 可将静态路由、直连路由导入动态路由协议。
5. 修改起始度量值命令:
- 进程中全局修改:[r2-rip-1]default-cost 2 、 [R1-ospf-1]default cost 5 。
- 针对本次重发布修改:[r2-rip-1]import-route ospf 1 cost 3 、 [R1-ospf-1]import-route rip cost 10 。
6. 多协议网络规划:
- 建议跑单协议。
- 规则:从边缘引入核心,因边缘设备性能低,核心设备性能强,可在边界路由器下发缺省路由供边缘访问核心;从IGP引入到BGP,因公网路由多,避免将BGP路由引入IGP导致内网路由器过载,可通过默认路由或路由聚合让IGP学习BGP路由。
7. 引入方式:
- 单向路由引入:如在OSPF进程视图下配置 import-route rip 1 。
- 双向路由引入:可让双方知道具体路由,但需注意单一路由器故障导致网络瘫痪,多路由器引入可能产生环路。
8. 产生问题及解决:
- 路由环路:因规划不当导致,可使用Tag标记路由,通过路由策略选择性引入来解决。
- 次优路径:合理规划引入路由的初始度量值和优先级来避免。 
二、路由过滤
1. 定义:路由器在发布或接收消息时,对路由信息进行过滤。
2. 作用:控制路由传播与接收,节省设备和链路资源,保护网络安全。
3. 常用匹配工具:
- ACL:通过抓取流量匹配,只能匹配数字特征,不精确。
- 地址前缀列表:匹配IP地址前缀(目的网络地址和掩码长度),可精确匹配。
4. 常用过滤工具:
- 静默接口:在RIP和OSPF中,不发送对应协议报文。
- filter-policy(过滤策略):与ACL、地址前缀列表结合使用,可过滤路由。
- 对RIP:过滤接收路由影响本机和下游路由器的RIP表;过滤发送路由不影响本机RIP表,但影响下游。
- 对OSPF:在协议视图下配置进方向,影响本机及下游的OSPF表和LSDB表;在传入区域的区域视图下配置出方向,不影响本机OSPF表,但影响下游。
5. 总结:
- 路由过滤可控制路由传播。
- ACL和地址前缀列表用于识别、筛选路由信息,地址前缀列表更灵活。
- filter-policy可在多种协议内过滤路由。
三、路由策略
1. 相关概念:
- 控制层流量:路由协议传递路由信息产生的流量(如ARP、路由表、MAC地址表)。
- 数据层流量:设备访问目标地址时产生的流量。
2. 定义:通过修改路由信息改变网络流量途径的技术,用于控制层流量。
3. 作用:路由过滤;修改路由属性。
4. 思路:抓取流量(通过ACL或前缀列表);做策略(修改流量或不转发)。
5. 匹配规则:
- 路由信息到达时,检查是否有路由策略,有则进入节点匹配,无则放行。
- 按节点顺序匹配if-match条件,匹配后根据节点动作(permit/deny)处理,不匹配则检查下一个节点。
- 最后一个节点仍不匹配,拒绝通过。
6. 基本配置:
- 创建route-policy节点: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permit | deny } node 节点编号 ,节点间为“或”关系。
- 配置if-match语句:定义匹配条件,匹配路由信息属性,语句间为“与”关系。
- 配置apply语句:指定对匹配路由的动作,修改路由属性,多个apply语句对不同属性为叠加关系,对同一属性为覆盖关系(最后一个生效)。
7. 注意事项:
- 用于路由过滤时,不用配置空节点;仅用于属性修改时,需要配置空节点。
- 可配置的位置:IGP路由引入时;BGP宣告时;BGP路由引入时;BGP邻接关系上。
8. 应用:控制路由接收和发布时的属性;控制路由的引入。

综合实验册

  • 实验需求

1、R6为ISP,接口IP地址均为公有地址,该设备只能配置IP地址,之后不能再对其进行任何配置;

2、R1-R5为局域网,私有IP地址192.168.1.0/24,请合理分配;

3、R1、R2、R4,各有两个环回IP地址;R5,R6各有一个环回地址;所有路由器上环回均代表连接用户的接口;

4、R3下面的两台PC通过DHCP自动获取IP地址;

5、选路最佳,路由表尽量小,避免环路;

6、R1-R5均可以访问R6的环回;

7、R6 telnet R5的公有地址时,实际登录到R1上;

8、R4与R5正常通过1000M链路,故障时通过100m链路;

三、实验思路

1、划分IP(划分IP的方式有多种,以下划分方式可做为参考),并给相应设备配置IP地址。

分析:纵观整个网络拓扑(包括环回网段,考虑汇总),可将192.168.1.0/24划分为6个大的网段。

(1)192.168.1.0/27----骨干链路

分析:骨干链路有6条,继续将192.168.1.0/27网段,划分成6个小网段。30位的掩码。也可保证每条链路只有两个IP地址可配,节约IP地址。

192.168.1.0/30

192.168.1.4/30

192.168.1.8/30

192.168.1.12/30

192.168.1.16/30

192.168.1.20/30

(2)192.168.1.32/27----R1环回

分析:考虑到环回地址,最后需要汇总,故为了汇总方便,可将192.168.1.32/27继续划分出两个连续的小网段,分别给两个环回口,同理R2/R4的环回划分也是一样的思想。

L0:   192.168.1.32/28

L1:     192.168.1.48/28

(3)192.168.1.64/27----R2环回

L0:  192.168.1.64/28

L1:    192.168.1.80/28

(4)192.168.1.96/27----R3

(5)192.168.1.128/27----R4环回

L0:   192.168.1.128/28

L1:    192.168.1.144/28

(6)192.168.1.160/27----R5环回

2、配置DHCP,使R3下面的两台PC通过DHCP自动获取IP地址。

3、编写除了到达1.0.0.0/24之外,到达其他网段的静态路由。

4、配置缺省路由,实现到1.0.0.0/24互通。此时实现内网通;

   在R5路由器上配置nat,可用esay ip,此时实现全网通

5、做汇总,做防环,做黑洞路由配置

6、做备份,通过改变路由条目优先级实现

7、测试,观察1000Mb/s链路故障时,数据能否走100Mb/s链路。

8、R6 telnet R5的公有地址时,实际登录到R1上,在R1上配置telnet服务,通过nat server发布到R5的公网接口。

四、实验步骤

1、配置IP地址

[R1]int g0/0/0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1.1 30

[R1-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1

[R1-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92.168.1.5 30

[R1]int l0

[R1-LoopBack0]ip add 192.168.1.33 28

[R1-LoopBack0]int l1

[R1-LoopBack1]ip add 192.168.1.49 28

[R2]int g0/0/0

[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1.2 30

[R2-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1

[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92.168.1.9 30

[R2]int l0

[R2-LoopBack0]ip add 192.168.1.65 28

[R2-LoopBack0]int l1

[R2-LoopBack1]ip add 192.168.1.81 28

[R3]int g0/0/0

[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1.6 30

[R3-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1

[R3-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92.168.1.13 30

[R3]int g0/0/2

[R3-GigabitEthernet0/0/2]ip add 192.168.1.97 27

[R4]int g0/0/0

[R4-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1.10 30

[R4-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1

[R4-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92.168.1.14 30

[R4]int g0/0/2

[R4-GigabitEthernet0/0/2]ip add 192.168.1.17 30

[R4-GigabitEthernet0/0/2]int g4/0/0

[R4-GigabitEthernet4/0/0]ip add 192.168.1.21 30

[R4]int l0

[R4-LoopBack0]ip add 192.168.1.129 28

[R4-LoopBack0]int l1

[R4-LoopBack1]ip add 192.168.1.145 28

[R5]int g0/0/0

[R5-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1.18 30

[R5-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2

[R5-GigabitEthernet0/0/2]ip add 192.168.1.22 30

[R5]int g0/0/1

[R5-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2.0.0.5 24

[R5]int l0

[R5-LoopBack0]ip add 192.168.1.161 27

[R6]int g0/0/0

[R6-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2.0.0.6 24

[R6]int LoopBack 0

[R6-LoopBack0]ip add 1.0.0.6 24

2、配置R3的DHCP

R3]dhcp enable

[R3]ip pool aa

[R3-ip-pool-aa]network 192.168.1.96 mask 27

[R3-ip-pool-aa]gateway-list 192.168.1.97

[R3-ip-pool-aa]dns-list 114.114.114.114 8.8.8.8

[R3-ip-pool-aa]quit

[R3]int g0/0/2

[R3-GigabitEthernet0/0/2]dhcp select global

3、配置除了到达1.0.0.0/24之外的静态路由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8 30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7 192.168.1.6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2 30 192.168.1.6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6 30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20 30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6 30 192.168.1.6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20 30 192.168.1.6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30 192.168.1.6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30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60 27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160 27 192.168.1.6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27 192.168.1.10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16 30 192.168.1.10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20 30 192.168.1.10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12 30 192.168.1.10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7 192.168.1.10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7 192.168.1.1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4 30 192.168.1.1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192.168.1.1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160 27 192.168.1.10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192.168.1.5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0 30 192.168.1.5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192.168.1.5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192.168.1.14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8 30 192.168.1.14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27 192.168.1.14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16 30 192.168.1.14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20 30 192.168.1.14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160 27 192.168.1.14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192.168.1.9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0 30 192.168.1.9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192.168.1.9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192.168.1.13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4 30 192.168.1.13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7 192.168.1.13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160 27 192.168.1.18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160 27 192.168.1.22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27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7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4 30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0 30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8 30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12 30 192.168.1.17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27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7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4 30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0 30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8 30 192.168.1.2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12 30 192.168.1.21

测试:内网全网通。

4、配置全网通

(1)配置缺省路由,实现到内网设备的出口(公网口)12.0.0.5/24互通。此时实现内网通

[R1]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2

[R1]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6

[R2]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10

[R3]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14

[R4]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18

[R4]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22

[R5]ip route-static 0.0.0.0 0 12.0.0.6

(2)在R5路由器上配置nat

[R5]acl 2000

[R5-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0 0.0.0.255

[R5-acl-basic-2000]int g0/0/1

[R5-GigabitEthernet0/0/1]nat outbound 2000

测试全网通

华为NAT设备不对自身端口做NAT转换,因主要是因为NAT设备的内部通信通常不需要进行网络地址转换‌。

5、防环,做黑洞路由配置

[R1]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7 NULL 0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7 NULL 0

[R4]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27 NULL 0

6、做备份

[R4]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22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252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4 255.255.255.252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8 255.255.255.252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12 255.255.255.252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32 255.255.255.224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64 255.255.255.224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96 255.255.255.224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R5]ip route-static 192.168.1.128 255.255.255.224 192.168.1.21 preference 61

查看路由表变化

测试是否可以通过100M/s,实现全网通:

7、R6 telnet R5的公有地址时,实际登录到R1上;

[R1-aaa]local-user wangdaye password cipher wdy12345 privilege level 15

[R1-aaa]local-user wangdaye service-type telnet

[R1]user-interface vty 0 4

[R1-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aa

[R5]int g0/0/1

[R5-GigabitEthernet0/0/1]nat server protocol tcp global current-interface 23 inside 192.168.1.1 23

Warning:The port 23 is well-known port. If you continue it may cause function fa

ilure.

Are you sure to continue?[Y/N]:y

http://www.lryc.cn/news/609271.html

相关文章:

  • 在Ansys Mechanical中对磨损进行建模
  • 重生之我在10天内卷赢C++ - DAY 10
  • 分布式文件系统05-生产级中间件的Java网络通信技术深度优化
  • STM32F103_Bootloader程序开发13 - 巧用逆向拷贝,实现固件更新的“准原子”操作,无惧升级中的意外掉电
  • Ethereum: 了解炙手可热 Layer 2 解决方案 Base
  • Spring AOP_2
  • Python 小数据池(Small Object Pool)详解
  • NX969NX972美光固态闪存NX975NX977
  • 深度学习中的三种Embedding技术详解
  • Maven - 依赖的生命周期详解
  • MySQL深度理解-MySQL锁机制
  • vllm0.8.5: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微调模型的输出结果包括</think>,提供一种关闭思考过程的方法
  • Remix框架:高性能React全栈开发实战
  • 音视频学习(四十九):音频有损压缩
  • 数据结构-双链表
  • 网络通信与Socket套接字详解
  • Flink程序关键一步:触发环境执行
  • 13-day10生成式任务
  • 全面解析 BGE Embedding 模型:训练方式、模型系列与实战用法
  • python批量gif图片转jpg
  • C++ vector容器详解:从基础使用到高效实践
  • 【GitHub探索】Agent开发平台CozeStudio开源版本踩坑体验
  • Obsidian结合CI/CD实现自动发布
  • 【设计模式】4.装饰器模式
  • 第二节 YOLOv5参数
  • 电商系统定制开发流程:ZKmall开源商城需求分析到上线全程可控
  • Linux命令基础(上)
  • 关于Web前端安全防御之内容安全策略(CSP)
  • 第八章:进入Redis的SET的核心
  • 基于 Spring Boot + Vue 实现人脸采集功能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