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笔试面试题】硬件/电子工程师,笔试面试题-20,(知识点:热阻的概念,散热)
目录
1、题目
2、解答
3、相关知识点
一、热阻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二、热阻的分类与传递路径
1. 热传导阻(Conduction Resistance)
2. 热对流阻(Convection Resistance)
3. 热辐射阻(Radiation Resistance)
4. 总热阻(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三、热阻的应用场景
四、关键概念:接触热阻
总结
题目汇总版:
【硬件-笔试面试题】硬件/电子工程师,笔试面试题汇总版,持续更新学习,加油!!!-CSDN博客
【硬件-笔试面试题】硬件/电子工程师,笔试面试题-20,(知识点:热阻的概念,散热)
这是一道大疆笔试题
1、题目
2、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热阻相关知识,需要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其正确性。
选项 A
热阻是衡量物体或系统阻碍热量传递能力的物理量,热阻越小,散热能力越强。对于散热片来说,热阻可以反映其散热性能,热阻小意味着散热片能更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去,所以热阻可以用来表征散热片的散热能力,A 正确。
选项 B
芯片的封装形式会影响热量从芯片内部传递到外部环境的路径和效率。不同的封装形式,如 QFP(四方扁平封装)、BGA(球栅阵列封装)等,其内部结构、材料和散热路径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热阻不同。例如,BGA 封装通常比 QFP 封装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热阻相对较小,所以热阻和芯片的封装形式有关,B 正确。
选项 C
芯片的结温\(T_J\)可以通过公式\(T_J = T_A+P\times R_{thJA}\)(其中\(T_A\)是环境温度,P是芯片功耗,\(R_{thJA}\)是芯片结到环境的热阻)来计算评估。热阻是计算芯片结温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热阻可以预测芯片在不同功耗和环境温度下的结温,从而判断芯片是否会因过热而损坏,所以芯片热阻是用来计算评估芯片结温的重要数据,C 正确。
选项 D
芯片的结温超过结温允许的最大值,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不仅仅是芯片自身的热阻太大。例如,散热系统(如散热片、风扇等)故障或散热不良,会使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结温升高;芯片功耗过大,超过了散热能力的承受范围,也会使结温超过最大值;环境温度过高,同样会影响芯片的散热,导致结温上升。所以不能说芯片的结温超过最大值一定是因为芯片自身的热阻太大导致,D 错误。
选项 E
芯片的热阻不仅与制造工艺的制程有关,还与芯片的结构、封装形式、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一般来说,更先进的制程(如 12nm 比 22nm)可能会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上有一些优化,使得芯片的热性能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12nm 制程的芯片可能由于结构设计或其他因素,其热阻并不一定比 22nm 制程的芯片小。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采用 12nm 工艺制程制造的芯片比 22nm 制造的芯片热阻小,E 错误。
综上,答案是ABC。
3、相关知识点
热阻是衡量物体或系统阻碍热量传递能力的物理量,类似于电学中的电阻(阻碍电流传递),它描述了热量在传导、对流或辐射过程中遇到的 “阻力”。热阻越大,相同温差下通过的热量越少,物体散热越困难;反之,热阻越小,热量传递越容易。
一、热阻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热阻(Thermal Resistance,通常用符号 R<sub>th</sub> 表示)的定义为:单位热量传递时所需的温差。 基本计算公式为:\(R_{\text{th}} = \frac{\Delta T}{P}\) 其中:
- \(\Delta T\) 是热量传递路径两端的温度差(单位:℃ 或 K);
- P 是通过的热功率(单位:W)。
单位:通常为 ℃/W(摄氏度每瓦)或 K/W(开尔文每瓦),表示每传递 1 瓦热量时,路径两端的温度升高值。
二、热阻的分类与传递路径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对应的热阻也可分为三类,实际散热过程中往往是多种热阻串联或并联的结果。
1. 热传导阻(Conduction Resistance)
指热量通过固体材料(如金属、PCB 基板、芯片封装)时的阻力,与材料的导热性能、几何尺寸相关。 计算公式(针对均匀材料的一维传导):\(R_{\text{cond}} = \frac{L}{k \cdot A}\) 其中:
- L 是热量传递路径的长度(m);
- k 是材料的导热系数(W/(m・K),值越大导热性越好);
- A 是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横截面积(m²)。
示例:芯片到散热片的传导热阻,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接触材料(如导热硅脂)厚度、导热系数及接触面积。
2. 热对流阻(Convection Resistance)
指热量从固体表面通过流体(空气、液体)对流传递时的阻力,与流体的流速、表面形状、流体性质相关。 计算公式:\(R_{\text{conv}} = \frac{1}{h \cdot A}\) 其中:
- h 是对流换热系数(W/(m²・K),流速越高、流体导热性越好,h 越大);
- A 是固体与流体接触的表面积(m²)。
示例:散热片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热阻,风扇强制风冷时的 h 远大于自然对流,因此对流热阻更小。
3. 热辐射阻(Radiation Resistance)
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红外辐射)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时的阻力,与物体表面的发射率(黑度)、温度及表面积相关。 计算公式(简化版,针对两物体间的辐射):\(R_{\text{rad}} = \frac{1}{\sigma \cdot \epsilon \cdot A \cdot (T_1^2 + T_2^2)(T_1 + T_2)}\) 其中:
- \(\sigma\) 是斯特藩 - 玻尔兹曼常数(\(5.67×10^{-8}\) W/(m²·K⁴));
- \(\epsilon\) 是物体表面的发射率(0~1,黑表面接近 1,镜面接近 0);
- \(T_1\)、\(T_2\) 是两个物体的绝对温度(K);
- A 是辐射表面积(m²)。
特点:常温下辐射热阻较大(辐射散热占比低),高温时(如芯片结温>100℃)辐射作用增强。
4. 总热阻(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实际散热系统中,热量传递路径是多个热阻的串联,总热阻为各部分热阻之和。 例如,芯片的散热路径为: 芯片结区(J)→ 芯片封装(P)→ 散热片(HS)→ 环境(A),总热阻 \(R_{\text{JA}} = R_{\text{JP}} + R_{\text{PHS}} + R_{\text{HS-A}}\),其中:
- \(R_{\text{JP}}\) 是芯片结到封装的传导热阻;
- \(R_{\text{PHS}}\) 是封装到散热片的传导热阻;
- \(R_{\text{HS-A}}\) 是散热片到环境的对流 + 辐射热阻。
三、热阻的应用场景
-
电子设备散热设计 芯片(如 CPU、功率管)的数据手册中会标注 结到环境的热阻(R<sub>thJA</sub>) 或 结到壳的热阻(R<sub>thJC</sub>),用于计算芯片允许的最大功耗。
-
散热方案优化 通过降低热阻提升散热效率,例如:
- 增加散热片面积(减小对流热阻);
- 使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如铜代替铝,减小传导热阻);
- 涂抹导热硅脂(填充接触面缝隙,减小接触热阻)。
-
建筑与制冷工程 墙体、保温材料的热阻用于评估隔热性能,热阻越大,保温效果越好(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
四、关键概念:接触热阻
当两个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平整,实际接触面积远小于名义面积,导致热量传递受阻,这种额外的热阻称为 接触热阻(R<sub>thc</sub>)。
- 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接触压力、间隙填充材料(如导热垫、硅脂)。
- 降低方法:提高表面平整度、增大接触压力、使用高导热填充材料。
总结
热阻是描述热量传递难易程度的核心参数,其大小由材料属性、几何尺寸、传热方式及接触状态共同决定。在工程设计中,通过分析热阻构成(传导、对流、辐射)并针对性优化,可有效提升散热效率,保障设备可靠运行。
题目汇总:
【硬件-笔试面试题】硬件/电子工程师,笔试面试题汇总版,持续更新学习,加油!!!-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