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交易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
导语:
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实践专家吴树贵新作《供应链思维:链性、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简称《供应链思维》)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书从如下章节对供应链、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做了系统性的阐述与剖析:无所不在的供应链、供应链与中国经济、供应链的重新定义、供应链的七大“链性”,交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用供应链统筹数字化转型、数字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路径、供应链思维下的企业战略和数字生态。
《供应链思维》是一本将供应链思维上升到企业顶层设计高度的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辅导书。笔者在阅读时做了逐章拆解,精炼的章节核心,梳理章节脉络,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做系列发布,做您阅读路上的同行者,共赴一场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认知之旅。
读书笔记5:交易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
一、章节内容概要
本章聚焦交易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开篇强调交易对供应链构建的基础作用,指出应从供应链视角剖析企业间交易。在交易的双重属性部分,阐述交易方式与采购目的的关联,分析交易底层逻辑是信息和数据交互,提出采购交易具有完成购买和构建供应链的双重属性,并以经营性采购为例说明第二属性的重要性;还探讨了采购交易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受数字技术和 ESG 要求影响,未来交易方式将变革。在采购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指出制定制度需了解交易双重属性和供应链七大链性,介绍集中采购的优劣及创新方向,提出集中采购应集中规则制定权和监督权,实施权可分散,同时制度需包容创新并依靠数字化系统支撑。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交易在供应链中的双重属性
交易属性:采购交易的首要属性是完成买卖行为,对采购方而言获得所需物料或服务,对供应方而言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变现。这一属性体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是供应链运行的基础环节。
构建属性:交易的第二属性是构建和管理供应链,通过交易过程确定供应链伙伴。对销售方而言,交易成功意味着进入采购方供应链或维持现有地位;对采购方而言,选择供应商即确定供应链伙伴,影响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如纳新、留优、汰劣、扶弱)。此属性对供应链稳定性和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二)采购交易方式的选择与创新
交易方式分类:包括询比价、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框架协议、竞价等,不同方式适用于不同采购场景。例如,投资性采购多采用招标投标,经营性采购则更灵活,需结合需求和市场情况选择。
数字化对交易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推动交易方式创新,如全流程电子招投标、数字化采购系统应用,实现采购流程线上化、智能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采购系统,可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分析交易数据,提升效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真实性,为交易提供信任基础。
ESG对交易方式的要求:ESG 理念要求采购交易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推动采购交易方式创新,如选择环保供应商、注重供应链透明性,促使企业在交易中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
(三)采购管理制度建设
集中采购制度:
优势:有利于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控制采购成本、促进采购团队专业化发展、支持采购品类管理、实现供应商资源统一管理。
短板:缺乏灵活性、采购周期长、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可能导致供应商资源单一化、需求预测难度大、管理难度增加。
实施关键:明确集中采购的核心是集中规则制定权和监督权,分散采购实施权;借助数字化系统实现流程标准化、信息共享,提升效率;结合卡拉杰克矩阵等工具进行采购品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采购管理制度创新:
三权分立:将采购规则制定权、实施权、监督权分离,避免“三合一”导致的管理弊端。
数字化支撑:通过数字化采购系统实现流程线上化、数据集中管理,支持集中采购制度落地,提升监督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动态调整:制度需与时俱进,为交易方式创新留出空间,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
三、启示与思考
(一)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数量控制
苹果公司将主要供应商从100家减少到24家,使留存供应商的订单份额大幅增加,促使供应商在苹果工厂附近建厂,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敏捷性、稳定性和韧性。这表明控制供应商数量可增强供应商重视程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策略。
(二)大型企业数字化采购实践
某上市企业通过数字化采购系统实现年均近百亿元在线采购,集团总部采购团队仅5人,子公司平均4人,大幅提升了采购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企业利用数字化系统管理10万多种物料、1300多家供应商,实现跨子公司协同采购,证明数字化是解决集中采购效率问题的关键路径,可实现资源整合和高效管理。
(三)供应商评估两极化案例
某大型集团下属子公司对同一供应商评估差异显著,总部调研发现采购金额占比是关键因素。这提示企业在供应商管理中,需综合考虑采购规模对供应商重视程度的影响,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估体系,避免因局部评估偏差损害优质供应商关系。
(四)中小企业的采购管理策略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可聚焦核心物料的集中采购,借助数字化平台(如企业网上商城)实现间接采购的高效管理。在供应商选择上,注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非单纯追求数量,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同时,可利用第三方采购服务平台,弥补自身专业能力不足,降低采购成本。
(五)数字化转型中的采购制度适配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先梳理采购流程,明确制度与流程的适配性。例如,在引入数字化采购系统前,需对现有采购规则进行优化,确保系统功能与制度要求一致。同时,培养兼具采购专业知识和数字技能的人才,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避免因认知鸿沟导致项目失败。
(六)供应链风险与交易方式协同
交易方式选择应与供应链风险防控结合,如对战略类物料采用长期合作协议,结合多供应商策略降低供应风险;对瓶颈类物料建立安全库存,通过集中采购提升议价能力。同时,利用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供应商表现,及时调整交易方式和供应商策略,增强供应链韧性。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深入探讨了交易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采购交易的双重属性及采购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逻辑。交易不仅是买卖行为,更是构建和管理供应链的关键抓手,其方式选择和制度设计需结合供应链七大链性,以“盈利且可持续”为目标。在数字化时代,采购管理需借助技术创新,实现制度与流程的优化,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1:无所不在的供应链
读书笔记2:供应链与中国经济
读书笔记3:重新定义供应链
读书笔记4:供应链的七大“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