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详解缓存淘汰策略:LRU

文章目录

  • 缓存淘汰策略
  • LRU
    • 核心结构
    • 核心操作流程
    • 局限性
  • 源码走读
    • Add
    • Get

缓存淘汰策略

缓存淘汰策略的存在是为了解决 缓存容量有限性高缓存命中率 之间的矛盾。其核心目标是在有限的缓存空间内,尽可能提高缓存命中率


  • 缓存容量有限性:缓存(例如进程的内存缓存)的空间是有限的。当缓存空间被填满,又来了新数据时,需要淘汰一些老数据,给新数据腾出空间
  • 高缓存命中率:决定要淘汰哪些数据,对于提高缓存命中率至关重要。如果选择淘汰热数据,那么缓存命中率就低。反之如果淘汰冷数据,缓存命中率就高

常见的缓存淘汰策略有LRU,2q,LFU,tinyLFU等。本文介绍第一种:LRU

LRU

其核心思想是:当缓存空间不足时,优先淘汰最久未被访问的数据。它基于“时间局部性”原理,即假设最近被访问的数据更有可能在未来被再次访问

核心结构

LRU的核心结构为 一个哈希表 + 一个双向链表

  • 双向链表:按访问时间顺序维护缓存项,链表头部是最近使用的项,尾部是最久未使用的项(淘汰候选)

    • 链表的每个节点entry包含以下字段:key,value,prev(链表上一个节点),next(链表下一个节点)
  • 哈希表:存储键(Key)到链表节点(Node)的映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操作流程

  1. 访问数据(Get):
    1. 通过哈希表在 O(1) 时间内找到对应链表节点。
    2. 将该节点从链表中删除(O(1)),并重新插入到链表头部(O(1))。
    3. 返回节点值。
  2. 插入数据(Put):
    1. 如果键已存在:更新值,并像 Get 一样将节点移动到头部。
    2. 如果键不存在:
      1. 创建新节点,插入链表头部(O(1))。
      2. 将键和节点存入哈希表(O(1))。
      3. 如果缓存已满,删除链表尾部节点(O(1)),并同步删除哈希表中对应的键。

可以看出通过哈希表和双向链表的配合,Get和Put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非常高效


一些设计上的关键问题:

  • 为啥不用单链表,要用双向链表?
    • 拿到要删除的节点后,单链表无法在 O(1) 时间内删除一个节点
  • 为啥节点需要存储key?
    • 当某个节点被淘汰时,可以O(1)时间根据key去哈希表中进行删除操作

局限性

上面介绍的LRU有下面的局限性:

  • 突发流量污染:如果某个很少访问的项在短时间内被突然大量访问(即使之后不再访问),它会长时间占据缓存头部,挤掉可能更热(访问频率更高但近期未被访问)的项。
  • 没有考虑缓存项的频率:例如一个只访问一次但刚好是最近访问的项,会排在访问了十次但稍早访问的项前面。但这在大多数场景下是不符合预期的

这两个问题在2q,LFU,tinyLFU会得到解决

源码走读

下面将针对一个经典的开源库https://github.com/hashicorp/golang-lru的LRU实现进行源码走读,版本:v2.0.7

数据结构如下:

type LRU[K comparable, V any] struct {// 表示缓存的最大容量
size int// 双向链表,用于维护缓存中条目的访问顺序
evictList *internal.LruList[K, V]// 是一个哈希表(字典),将键(K)映射到对应的缓存条目(*internal.Entry) 
items   map[K]*internal.Entry[K, V]onEvict EvictCallback[K, V]
}

每个entry的核心字段如下:
type Entry[K comparable, V any] struct {next, prev *Entry[K, V]// 属于哪个链表list *LruList[K, V]Key KValue V
}

Add

func (c *LRU[K, V]) Add(key K, value V) (evicted bool) {// 检查是否已存在相同键的条目if ent, ok := c.items[key]; ok {// 如果存在,则将该条目移动到双向链表的最前面(表示最近使用),并更新其值c.evictList.MoveToFront(ent)ent.Value = valuereturn false}// 将新的键值对插入到双向链表的头部,表示这是最新的访问项ent := c.evictList.PushFront(key, value)// 同时将该条目加入到哈希表 items 中,以便后续快速查找c.items[key] = ent// 判断是否超出容量限制evict := c.evictList.Length() > c.sizeif evict {// 移除最老的元素c.removeOldest()}return evict
}

移除最老元素流程如下:

func (c *LRU[K, V]) removeOldest() {// 找到双向链表中最老的元素entif ent := c.evictList.Back(); ent != nil {c.removeElement(ent)}
}func (c *LRU[K, V]) removeElement(e *internal.Entry[K, V]) {// 从双向链表中移除c.evictList.Remove(e)// 从哈希表中删除delete(c.items, e.Key)if c.onEvict != nil {c.onEvict(e.Key, e.Value)}
}

Get

func (c *LRU[K, V]) Get(key K) (value V, ok bool) {// 如果存在,将其移动到链表头部,标识最近访问if ent, ok := c.items[key]; ok {c.evictList.MoveToFront(ent)return ent.Value, true}return
}
http://www.lryc.cn/news/586018.html

相关文章:

  • Go语言生态成熟度分析:为何Go还无法像Java那样实现注解式框架?
  • Markdown语法的基础学习
  • 管理端口: 一个简单的锤子架子
  • Linux->基础IO
  • 【深度学习】 1 Deep Learning
  • 【Elasticsearch】昂贵算法与廉价算法
  • 四、深度学习——CNN
  • 【SpringAI】7. 基于 milvus 的向量检索
  • Pandas-数据查看与质量检查
  • 华为 GaussDB :技术特性、应用局限与市场争议
  • TensorFlow2 study notes[2]
  • 【嵌入式硬件实例】-555定时器实现倍压电路
  • 【408考研知识点全面讲解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08)】——数据结构之排序
  • 依赖注入的逻辑基于Java语言
  • 【第五节】部署http接口到ubuntu server上的docker内
  • Eplan API Scripts
  • Transforms
  • Spring Boot 整合 OAuth2 详细教程(适用于 2025 年 Spring Boot 3.x)
  • 力扣-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 什么是 Bootloader?怎么把它移植到 STM32 上?
  • 【6.1.3 漫画分布式锁】
  • 线程属性设置全攻略
  • 14. 请谈一下浏览器的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 9.2 埃尔米特矩阵和酉矩阵
  • Pandas 模块之数据的读取
  • arcgis投影后数据显示问题记录
  • 非程序员如何用 AI 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以产品经理为例的落地实践指南
  •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 小架构step系列12:单元测试
  • [爬虫实战] 多进程/多线程/协程-异步爬取豆瓣Top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