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_线程概念

线程特征:是进程内的执行分支,线程的执行粒度,要比进程要细。

1.理解Linux线程

线程<=执行流<=进程 

线程实际上是复用进程的数据结构和管理算法,进程的task struct,实际上是模拟线程,部分书中说Linux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线程是不太准确的的,因为用进程模拟的线程,实际上复用了进程的内核的数据结构,从功能角度,Linux 的轻量级进程完全能实现线程的核心功能(如共享地址空间、并发执行),且用户态通过 pthread 库可屏蔽内核实现细节,对开发者而言与“真正的线程”无实质区别。因此,不能说 Linux“没有线程”,只是实现方式特殊。

在以往我们所谈到的进程中,操作系统其实是以进程为单位给我们分配资源,我们当前的进程的内部只有一个执行流。

在Linux的实现方案中,线程在进程内部执行,线程在进程的地址空间内运行。其原因是任何执行流要执行都要有资源,而地址空间是进程的资源窗口同时线程的执行力度要比进程更细,其本质原因是线程执行进程的代码的一部分

2.线程和进程的定义

 线程:线程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内核观点进程是承担分配系统资源的基本实体,进程=内核数据结构+代码和数据

执行流: 执行流也是资源,因为线程是进程内部的执行力资源

3.重谈地址空间

X86的特点便是起始地址+类型=起始地址+偏移量 

如int类型对该变量取地址,实际上拿到的是他的第1字节个地址

4.Linux线程的周边概念

以下从 缓存(cache)相关过程 和 线程切换效率更高的原因 两方面展开,结合图中 Linux 线程、进程的架构逻辑来讲:

一、缓存(cache)相关过程

图里的 “cache(缓存)”,核心是 CPU 缓存与进程/线程数据的关联 :

- 程序运行时,CPU 会把高频访问的内存数据(比如进程/线程的指令、常用变量等)暂存到 CPU 缓存里 。这样做是为了 减少 CPU 直接访问物理内存的次数(内存读写速度远低于 CPU 运算速度,缓存能当 “高速中转站”)。
- 对进程/线程来说,这些缓存里的 “热数据” 是它们高效运行的基础 。比如线程执行时,常用的  task_struct  部分信息、虚拟内存映射的关键数据,可能就存在缓存里,CPU 直接从缓存取数据,能大幅加快执行效率。

简单说,缓存就是给 CPU 快速 “存取常用数据” 开的 “绿色通道” ,让进程/线程跑起来更流畅,少等内存读写的 “延迟”。

、线程切换效率更高的原因

从图中 Linux 进程、线程的架构(共享虚拟地址空间、 task_struct  等)来看,线程切换比进程切换 “更轻量”,核心原因在这两点:

1. 地址空间 & 资源共享层面

- 进程切换:
进程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 mm_struct  管理),切换时,CPU 缓存里的旧进程地址、数据会被 “清空/替换” ,还要重新加载新进程的页表、地址空间等一大堆资源(相当于换了一套全新的 “运行环境”),这一步特别耗时 。
- 线程切换:
同一进程里的线程 共享虚拟地址空间( mm_struct  是共用的)!切换时,不需要动页表、地址空间这些 “大块头”,缓存里的热数据(比如进程内共享的代码、全局变量缓存)大概率还能用 ,省去了重新加载地址空间的巨大开销。

2. PCB( task_struct )切换层面

- 进程切换:
除了地址空间,进程的  task_struct  里还得处理一大堆独立资源(文件描述符、信号量等),切换时要把这些状态全部 “保存 - 恢复”,流程复杂、耗时多。
- 线程切换:
线程的  task_struct  虽然也有自己的执行上下文(比如寄存器状态、程序计数器),但 共享了进程级的大部分资源(文件、信号等)。切换时,主要就是改改寄存器、程序计数器这些 “小状态”,比起进程切换要简单得多,自然更快 。

总结一下:

- 缓存过程 是 CPU 为了加速程序运行,把常用数据临时存在 “高速缓存” 里;
- 线程切换更快 ,是因为线程共享了进程的地址空间、大部分资源,切换时不用像进程那样 “大动干戈” 换地址空间、重新加载大量资源,所以效率更高 。
需要注意的是线程有属于自己的上下文和栈

 

5.线程的优缺点:一把双刃剑

(一)线程的优点

1. 创建与切换成本低:创建新线程比创建新进程划算多了。打个比方,创建进程就像在电脑里“新建”一个独立的软件环境,要分配很多资源;而线程就像是在同一个软件里开个“小分支”,资源共享,所以轻松不少。线程切换时,操作系统要做的工作也少,就像在同一个房间里换个角落干活,比跑到另一个房间方便。

2. 资源占用少:线程占的资源比进程少很多,这样就能同时运行更多线程,充分利用 CPU 的多核能力,让程序跑得更快。

3. 提升程序效率:要是程序需要等待慢速的 I/O 操作(比如读写文件、网络请求),线程可以在等待的时候去做别的任务,不浪费时间。对于计算密集型任务,把计算拆分成多个线程,能让多核 CPU 一起发力;对于 I/O 密集型任务,多个线程同时等待不同的 I/O 操作,也能提高整体性能 。

(二)线程的缺点

1. 性能损失:如果有很多计算密集型线程,处理器忙不过来,线程之间切换和同步会增加额外开销,就像好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干活,互相干扰,效率反而变低。

2. 健壮性降低:写多线程程序得特别小心。线程之间时间分配的小偏差,或者不小心共享了不该共享的变量,都可能出问题。而且线程之间缺乏保护,一个线程出问题,可能连累整个程序。

3. 缺乏访问控制:进程是访问控制的基本单位,线程里调用一些操作系统函数,可能影响整个进程,就像一个线程在“大团队”里搞破坏,会牵连所有人。

4. 编程难度高:多线程程序又难写又难调试。要考虑线程同步、竞争条件这些问题,稍微不注意就出错,比单线程程序复杂多了 。

http://www.lryc.cn/news/585907.html

相关文章:

  • 车载操作系统 --- Linux实时化与硬实时RTOS综述
  • windows电脑远程win系统服务器上的wsl2
  • 部署Harbor私有仓库
  • 服务器怎么跑Python项目?
  • vite如何生成gzip,并在服务器上如何设置开启
  • 自动化证书续签工具针对VPS服务器HTTPS服务的维护实践
  • Python技巧记录
  • 浅谈npm,cnpm,pnpm,npx,nvm,yarn之间的区别
  • 【云端深度学习训练与部署平台】AutoDL连接VSCode运行深度学习项目的全流程
  • Go语言中的Options模式
  • Mac M芯片安装RocketMQ服务
  • tp8.0\jwt接口安全验证
  • 深入解析 LinkedList
  • 在 Android 库模块(AAR)中,BuildConfig 默认不会自动生成 VERSION_CODE 和 VERSION_NAME 字段
  • 手机识别数据集,2628张原始图片,支持yolo,coco json,pasical voc xml等格式的标注
  • 搭建云手机教程
  • 深大计算机游戏开发实验三
  • Apache HTTP Server 从安装到配置
  • 实习内容总结
  • javaEE——synchronized关键字
  • docker 443错误 lookup docker.mirrors.ustc.edu.cn: no such host
  • Vue Vue-route (5)
  • 【C#】GraphicsPath的用法
  • Vscode中使用C++代码进行debug
  • 阿里云服务器安装JDK21
  • WildCard野卡已跑路(包含gpt plus升级方案)
  • 2025.7.12总结
  • Python-类-面向对象-继承-多继承-学习笔记
  • RISC-V:开源芯浪潮下的技术突围与职业新赛道 (四) 产业应用全景扫描
  • CSS选择器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