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NAT、代理服务、内网穿透

目录

NAT

NAT技术出现的原因(目的)

NAPT

代理服务器 

正向代理

反向代理

内网穿透

内网打洞


NAT

NAT是一种网络技术,主要用于将一个IP地址空间的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空间的地址。

NAT技术出现的原因(目的)
  • 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互联网设备数量不断增加,NAT可以通过将多个私有IP地址映射到少量的公网IP地址,有效缓解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 网络隔离与安全:NAT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的结构,防止外部网络直接访问内部设备,从而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 简化网络管理:通过NAT,企业可以使用私有IP地址规划内部网络,同时通过少量的公网IP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简化了网络配置和管理。

 

NAT 路由器向外部发送数据时,将源地址从 10.0.0.10 替换成全局的 IP 202.244.174.37

NAT 路由器收到外部的数据时, 又会把目标 IP 从 202.244.174.37 替换回 10.0.0.10

在NAT路由器内部有一张自动生成的表,这张表用于地址转换

当10.0.0.10第一次向163.221.120.9发送数据时就会生成表中的映射关系 

当同一个局域网中有多台主机都访问同一个外网服务器,那么对于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中目的IP都是相同的,NAT路由器就无法判定将这个数据包发给局域网中的哪台主机

这时候就需要NAPT来解决问题了

NAPT

NAPT是NAT的一种扩展形式,它通过同时转换IP地址和端口号,允许多个内部设备共享同一个公网IP地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 

NAPT的核心思想是在NAT的基础上引入端口号的转换,以区分不同的内部设备和会话。

  

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是一种位于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之间的中间服务器,它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转发请求和响应。 

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是一种代理服务器,它代表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发起请求。 

客户端将请求发送到正向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服务器,并将目标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工作原理:

1. 客户端配置代理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

2. 客户端将请求发送到正向代理服务器。

3. 正向代理服务器接收请求,根据请求的目标地址(URL)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服务器。

4. 目标服务器处理请求后,将响应发送回正向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功能特点:

  • 缓存功能:正向代理服务器可以缓存经常访问的资源,当客户端再次请求这些资源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提高访问速度。
  • 内容过滤:正向代理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对请求或响应进行过滤,如屏蔽广告、阻止恶意网站等。
  • 访问控制:通过正向代理,可以实现对特定网站的访问控制,如限制员工在工作时间访问娱乐网站。
  • 隐藏客户端身份:正向代理可以隐藏客户端的真实 IP 地址,保护客户端的隐私。
  • 负载均衡:在多个目标服务器之间分配客户端请求,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应用场景:

  • 访问控制:企业可以使用正向代理限制员工访问某些网站。
  • 匿名访问:用户可以通过正向代理隐藏自己的IP地址,实现匿名访问。
  • 缓存加速:正向代理可以缓存常用资源,减少对目标服务器的请求,提高访问速度。
  • 负载均衡:正向代理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目标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 公共网络环境:在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学校等提供的网络环境中,通过正向代理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确保网络使用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是一种代理服务器,它代表目标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请求。

客户端直接将请求发送到反向代理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再将请求转发到后端服务器,并将后端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工作原理:

1. 客户端将请求发送到反向代理服务器。

2. 反向代理服务器接收请求,根据请求的目标地址将请求转发到后端服务器。

3. 后端服务器处理请求后,将响应发送回反向代理服务器。

4. 反向代理服务器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应用场景:

  • 负载均衡:反向代理可以将客户端的请求分发到多个后端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 缓存加速:反向代理可以缓存静态资源,减少对后端服务器的请求,提高响应速度。
  • 安全防护:反向代理可以隐藏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增强安全性。
  • 内容过滤和重写: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根据配置的规则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过滤 和重写,例如添加或删除请求头、修改请求路径等。这有助于实现一些特定的业务需 求,如 URL 重写、用户认证等。

内网穿透

内网穿透是一种网络技术,通过穿透网络边界,使得外部网络用户能够访问和连接到内部网络资源。

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内网通常被防火墙、路由器等设备保护,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内网资源。内网穿透技术打破了这种限制,允许外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内网资源。

应用场景:

  • 远程办公:员工可以在外网环境下访问公司内部的办公系统、文件服务器等。
  • 远程访问家庭设备:用户可以远程访问家中的电脑、NAS设备或监控摄像头。
  • 开发调试:开发者可以将本地开发的服务暴露到公网,方便测试和调试。
  • 多地分支机构数据共享:企业可以通过内网穿透实现多地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

让一个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访问另一个局域网内的主机 

内网打洞

内网打洞是一种通过NAT设备建立两个内网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技术,通常用于解决NAT环境下内网设备无法直接相互通信的问题。 

核心原理是利用NAT设备的映射机制,让内网设备能够通过公网IP和端口建立直接连接。

工作原理:

1. 内网设备通过NAT路由器向外部公网发起请求,NAT路由器会为这些连接分配一个公网端口,并保持映射关系。

2. 内网设备通过STUN服务器检测自己所在的NAT类型,并得知自己外部可访问的公共IP和端口。

3. 两个内网设备通过中间服务器交换自己的公网IP地址和映射的端口信息。

4. 两个设备通过NAT路由器的“映射”端口,发起相互的连接请求。如果NAT路由器的配置允许它们建立直接的连接,则数据流可以直接传输。

应用场景: 

  • P2P通信:如文件共享(BitTorrent)、即时通讯、在线游戏等,通过打洞技术建立直接连接,减少延迟和带宽消耗。
  • 视频通话:支持音视频通话的应用通常利用内网打洞技术建立端对端连接。
  • 远程访问:如远程桌面、SSH等应用可以通过内网打洞技术让外部设备访问内网设备。
  • 物联网:一些智能设备和摄像头等IoT设备,常通过内网打洞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

优点:

  • 直接连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中转服务器的带宽消耗。
  • 节省资源:避免了中继服务器的使用,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缺点: 

  • 对NAT类型要求高:某些对称NAT类型的路由器可能无法成功打洞。
  • 安全性问题:直接连接可能暴露设备的端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 可靠性较低:在复杂的NAT环境下,打洞失败的可能性较高。 

 让两个局域网内的主机不通过任何媒介就能直接通信


完 

http://www.lryc.cn/news/581287.html

相关文章:

  • Ubuntu 22.04 修改默认 Python 版本为 Python3 笔记
  • C#使用开源框架NetronLight绘制流程图
  • C++------模板初阶
  • JS 网页全自动翻译v3.17发布,全面接入 GiteeAI 大模型翻译及自动部署
  • 2025年的前后端一体化CMS框架优选方案
  • 【大模型入门】访问GPT的API
  • 【Halcon】WPF 自定义Halcon显示控件完整流程与 `OnApplyTemplate` 未触发的根本原因解析!
  • day 60 python打卡
  • ffplay6 播放器关键技术点分析 1/2
  • Windows内核并发优化
  • rk3128 emmc显示剩余容量为0
  • 深度学习5(深层神经网络 + 参数和超参数)
  • 力扣网编程55题:跳跃游戏之逆向思维
  • 前端相关性能优化笔记
  • Python数据容器-list和tuple
  • 四、jenkins自动构建和设置邮箱
  • PHP语法基础篇(九):正则表达式
  • CppCon 2018 学习:Smart References
  • 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 相机位姿估计
  • 2 大模型高效参数微调;prompt tunning
  • 【Linux】自旋锁和读写锁
  • 全素山药开发指南:从防痒处理到高可用食谱架构
  • DeepSeek扫雷游戏网页版HTML5(附源码)
  • C#指针:解锁内存操作的底层密码
  • 机械时代的计算
  • 【Linux】常用基本指令
  • 爬虫工程师Chrome开发者工具简单介绍
  • 推荐算法系统系列五>推荐算法CF协同过滤用户行为挖掘(itembase+userbase)
  • Python实例题:基于 Python 的简单电子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