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电机控制#6】编码器原理与内部构造
一、简介
编码器是一种将直线位移和角位移数据转换为脉冲信号、二进制编码的设备。常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置、角度或速度。
二、分类
1. 按检测分类:
(1)光电式编码器
(2)磁电式编码器
2. 编码类型分类:
(1)绝对式编码器(磁电绝对式编码器技术含量较高,省略)
(2)增量式编码器
三、磁电增量式编码器原理
利用霍尔效应,将位移转化为计数脉冲,用脉冲个数计算位移和速度。
如上图所示,扁平的是磁盘,中间的柱子是转轴。它的转轴一般会跟电机转轴装在一起,跟随着电机旋转。磁盘上有N极与S极交替排布的磁极。而A B是霍尔传感器,它能够对NS的方向交替变化做出反应。经过信号转换电路,交替过程变为信号脉冲输出,如下图。
此外,AB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通过判断AB间的相位前后,就能判定电机的转向。如果磁盘顺时针旋转,A相超前。如果磁盘逆时针旋转,则B相超前。
四、光电增量式编码器原理
利用光电系统,将位移转换为计数脉冲,用脉冲个数计算位移和速度。
与磁电类似,它的主要结构是转轴和码盘。而盘上有透光的小孔,孔上有光源,AB相的感光元件能够把小孔的受光与否转换为脉冲信号输出。
五、光电绝对式编码器原理
不同位置和角度时,光敏元件根据受光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
同样的,它也是有一个旋转的码盘。一个扇区内,黑色块代表不透光,白色块代表透光。不透光(黑色)输出1,透光(白色)输出0,所以一个扇区上的四个区块,就成了1 0 组合的四位二进制码。
由图中标号所示,每个扇区都按顺序表示0-15D的4 bit 二进制数。
但是这个码盘存在一个问题,元器件内部如果有反射、折射、衍射等干扰,测量结果将会大幅度偏离实际!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光从15位和0位之间射入,而因为透射不完全结果却跳变为其他数,测量结果必然是不能用的。那么,接下来的编码形式将会改进这个问题:
格雷码码盘
它的特征是每个相邻扇区的四位数之间只差一个位(对格雷码不熟悉可以先学一下数电)
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中间值问题了。
六、编码器参数
1. 分辨率: 编码器可以测量的最小距离,对于增量式编码器来说,分辨率就是转轴每旋转一圈输出的脉冲数(PPR)
2. 精度:编码器输出信号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误差,“角分” “角秒”
3. 最大相应频率:编码器每秒输出的最大脉冲数,单位Hz,简称PPS
4. 最大转速:指编码器机械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转速